首页 理论教育揭秘海津讲坛荟萃的功能与明确定位

揭秘海津讲坛荟萃的功能与明确定位

【摘要】:在我的印象里新时期的破旧立新源自一个“拆”字,不知谁的发明,这个“拆”字一旦上墙就成了政府公文,它的权威性被无限放大,它会让人兴高采烈,激情满怀,百姓们会因为这个字吃捞面、放鞭炮、奔走相告,这个字包含了太多的期盼与梦想。那么,曾经铺天盖地的“拆”字无疑成为了珍贵的历史。在此,为了扣上今天讲座的主题,我先展示一下镜头里新旧对比中城市的变与不变。

照相术的发明其本质意义在于记录,而后艺术家发现它可以表达创作思想,于是摄影就具备了两大功能,即:记录与创作。

我从事摄影断断续续30多年了,和所有学摄影的一样,最早也是把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来投入的,在一个时段内不仅尝到了甜头,而且在圈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那时仅作为生活的减压和艺术的释放,许多作品几乎与现实隔绝,满脑子都是那些唯美的、小资的东西。我甚至迷上了“案头摄影”,内心极为封闭,更不愿让别人介入,它是那么的安静、恬淡,我一直陶醉其中。但是,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使我突然猛醒,作为一个摄影人还在孤芳自赏地玩光线、玩影调、玩构图,还在想着下一个影赛和下一个奖项,这纯粹是浪费时光。于是我从2003年开始,自觉地走进拆迁现场,与收古董的、收破烂的为伍,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追踪。这期间,我由点到面,由小到大,以“最后的……”为题,初期拍摄了《最后的摆渡》《最后的浮桥》《最后的火车》《最后的道口》《最后的磕灰工》等等消失的行业或设施,而后随着城市改造力度的加大,我进而完成了《最后的老城里》《最后的老南市》《最后的铃铛阁》《最后的堤头》和《最后的西沽》等大型系列专题。特别在抢救老城里的影像资料中,我还细化了《岁月回眸》《普通日子》《市井百态》《欢乐时光》等若干专题,其中《住在老城里的100对夫妻》十分难得,其社会价值甚至超过了影像本身。以后进行的南市、堤头、铃铛阁、西沽原住民口述史的抢救、收集和整理,使我将图像与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历史文化的保护之路。如今已顺利完成“百人口述老天津”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从2004年投入的《老景新拍》系列,历时八年,完成了200组,去年又开始进行《旧影新貌》的拍摄,也已完成了近百组。此外,我还行程500多千米,拍摄了《天津的老街旧巷》和《天津现存老街角》等等。

我由创作转为记录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我对这个城市的热爱。这种热爱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种责任,十几年来它让我放弃了许多的功利,提升了自己的境界,也留下来弥足珍贵的影像……

回过头来说定位,我的体会是:要有创作的功底,要有记录的眼力。现今各类摄影班层出不穷,各类采风活动如雨后春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他们率领着无辜的爱好者,花巨资去复制“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糖水片”。我认为,摄影是个寂寞的选项,大轰大嗡、成群结队,晒装备、晒器材、比阔气,肯定不行。多年实践证明,挖掘自己身边的,涉足最熟悉的,拍摄、考察加研究,必能成功。

也许有人说,留住历史是前人的事情,我们当下有什么可以作为历史留存下来?这里,我再举个例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像搞运动,城市改造也是如此。在我的印象里新时期的破旧立新源自一个“拆”字,不知谁的发明,这个“拆”字一旦上墙就成了政府公文,它的权威性被无限放大,它会让人兴高采烈,激情满怀,百姓们会因为这个字吃捞面、放鞭炮、奔走相告,这个字包含了太多的期盼与梦想。然而,十年之中这个字由最初的“盼”到最后的“怕”,以至于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其间的隐情无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那么,曾经铺天盖地的“拆”字无疑成为了珍贵的历史。

应该说,我们这代人赶上了一个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好时期,亲历、亲见了很多史无前例的新旧交替进程,以至于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许多环节一瞬即逝。也许你又会想,所有这些肯定有不少人在做记载,恰恰是这个原因,很多刻骨难忘的记忆便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流逝了。仅举一例:大发车曾是天津的骄傲,20世纪90年代中期,天津乃至全国大城市街头犹如闹黄蜂一样随处可见。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面的”,可是有谁全面记录过“面的”的盛况和它无所不能的功用?现在,已进入全媒体时代,镜头的作用更加凸显,许多熟视无睹的东西恰恰是时代的写照。你可以先大量地收录,日后慢慢咀嚼和品味,许多变化只有找到参照物你才感到震惊,才感到新奇。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对比”便是最好的参照。在此,为了扣上今天讲座的主题,我先展示一下镜头里新旧对比中城市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