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闹花灯走百病,天津传统庆元宵

闹花灯走百病,天津传统庆元宵

【摘要】:正月十五闹花灯。咱天津有个老例儿,在灯节之际做舅舅的一定要给小外甥送盏花灯,最好是鸭子灯。天一擦黑,孩子们吃过元宵就打着灯笼跑到外边闹开了,并招呼着别家的伙伴,“打灯笼,烤手啦,你不出来我走了”。正月十六是“走(遛)百病儿”的好日子。旧例儿说这一天女子们要出门过三条河,过三座桥,走掉百病,身心康泰。再有,遛百病儿若来到庙门前,妇女是要摸摸门钉的。

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传统的上元节又称之为“灯节”“元宵节”,前后三天甚至可称得上整个春节最热闹的日子。天津卫的大街小巷、民宅商铺无不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乐不完。宫灯、纱灯、鱼灯、龙灯、鸭子灯、楼船灯、跑马灯、蒺藜灯,光彩耀眼;静的,动的,跑画面的,目不暇接。城内外的各路花会也出会献演,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争奇斗巧,鼓乐喧天。

咱天津有个老例儿,在灯节之际做舅舅的一定要给小外甥送盏花灯,最好是鸭子灯。“鸭子”谐音“押子”,是祝福孩子的意思。“外甥打灯——照舅”,“舅”通“旧”,一切照旧平安吉祥,长命百岁。天一擦黑,孩子们吃过元宵就打着灯笼跑到外边闹开了,并招呼着别家的伙伴,“打灯笼,烤手啦,你不出来我走了”。

一会儿三五成群就聚到了一起,孩子们围成圆圈,跳着,笑着,哼唱着《迎春曲》——有打灯笼的快出来呀,没打灯笼的抱小孩呀,金鱼、拐子(鲤鱼)、大花篮呀。一大(大子,铜钱)一个灯,俩儿大一个灯呀,三大买个提拎灯啊。

正月十六是“走(遛)百病儿”的好日子。旧例儿说这一天女子们要出门过三条河,过三座桥,走掉百病,身心康泰。十六,妇人们不仅要回娘家,还要带着孩子或结伴逛庙会、逛街,观美景,赏花灯,真可谓是放松的好机会。再有,遛百病儿若来到庙门前,妇女是要摸摸门钉的。因为“钉”通“丁”,男人为丁,人丁兴旺,后继有人。

天津人的春节真如同一出民生大戏,有序曲、有高潮、还有尾声。

正月二十五是传统的“填仓”日,人们在屋内或院里的地上画上铜钱图形,并写“金银满囤”字样,朝门方向还画梯子,钱孔处放一包粮食,放用吊钱儿(春节期间贴过的)包着的钱币,用砖瓦压好,俗称“打囤”。打囤后的粮米和钱要象征性地在炕被下压一压。这一天要吃稻米饭,喝鱼汤,正所谓“大囤满来小囤流”,五谷丰登到永远。

接着二月初二是“龙抬头”,一家人吃煎焖子、烙饼、炒鸡蛋和豆芽菜。煎焖子寓煎除害虫,烙饼叫“龙鳞饼”,保护龙身的意思。老人们撒灶灰和谷糠向家中“引钱龙”。

妇道人家在二月二后就不再忌讳正月“扎龙眼”的例儿,可做针线活了。男人们剃头刮脸,抖擞精神,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