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旗袍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坎肩是满族男子服装特色之一。满族猎户多穿毛朝外的皮坎肩。坎肩也正是以这种独有的魅力,流传至今,成为各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服饰。“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即将头发夹于头顶,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以高髻为尚。日常满族男子戴的,还有圆形瓜皮便帽。......
2023-11-18
自清代破关入京,即令汉族男子依照满族习俗蓄发为辫,并且也强迫汉族无论男女老少改着满族服装,一改前朝汉儒宽衣大袖的服装风格,同时也制定了适应满族生活习俗的衣冠制度。满族的前身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因此满族是沿袭了原女真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先前的女真族和以后的满族因为都生活在我国东北寒冷地带,基本都以骑射狩猎为生,这就奠定了满族的衣冠制度,其俗男女老少都以穿袍为主。袍是满族传统服饰,这种服饰彻底改变了我国清代之前上衣下裳宽衣大袖的服饰规范。
清代满族服饰袍子的基本样式源于满族人的生活方式,袍子款式是圆领、四开裾、右衽,袖的前端镶有马蹄袖。为适应他们骑射狩猎时跨马上下灵活方便,以更适于张弓射箭,而特地将袍为四开裾。马蹄袖既能使手背御寒又便于张弓时的灵活方便。在《大清会典》舆服制里官服制式就保留了这一服饰标志。
清人入关后,四开裾袍也称“箭衣”,成为了满族服饰的独特款式,以致后来又规定只有宗室贵族才准穿四开裾袍,以示不忘民族之本色。而庶民长袍只能穿用带马蹄袖左右开裾的长袍。马蹄袖袍或箭衣就是在袍袖前端镶有半圆形如马蹄的袖头,此袍款式为上至皇帝、后妃,下到王公、文武大臣在朝贺、觐见、婚礼时必穿之袍。另外的吉服袍、朝袍、常服袍、行服袍等礼服一律穿带有箭袖的袍子。这一服饰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末。
清人入关后由于生活习俗和环境变化,骑射之风逐渐退化,袍上的马蹄袖也起不到它原有的作用了,只有到了春秋季皇帝带着官员到围场狩猎,这才有作用,但也只有在形式上了。
清代满族妇女也是以穿袍为主,但是袖前端的马蹄袖没有了,款式为圆领、直袖、直身、有纽襻、右衽并有镶滚工艺,身长至脚面。满族妇女所穿长袍统称为“旗袍”。为什么称为“旗袍”呢?原因是清代有八旗制度(就是军事上的建制),其中有满军八旗、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统称为“八旗”,因此称为“旗袍”。这时的汉族妇女仍穿上衣下裳的服饰,这也是汉族在服饰斗争中所取得的权益,也是清代统治阶层对汉族的一个让步。
满族妇女和汉族妇女的发型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汉族妇女的发型为盘头,也就是把发髻盘在脑袋后面;满族妇女把发髻梳在头顶上,称为“旗头”或“两把头”并佩戴有扇形的装饰,在上面又点缀些金银珠玉等饰物。
满族妇女和汉族妇女的脚是有着最大的差异,满族妇女的脚为“天足”(就是大脚),由自然生成,不加缠裹;而汉族妇女从生下几岁开始缠足,称“三寸金莲”。汉族妇女缠足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酷压迫的另一种表现。
清代服饰的发展与演变,在我国服装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一直影响着我国近代服装史的演变和发展,也影响着国际服装的深刻变化。长期以来,中国服装深受各国妇女青睐,以至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
有关海津讲坛荟萃(第一辑)的文章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旗袍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坎肩是满族男子服装特色之一。满族猎户多穿毛朝外的皮坎肩。坎肩也正是以这种独有的魅力,流传至今,成为各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服饰。“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即将头发夹于头顶,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以高髻为尚。日常满族男子戴的,还有圆形瓜皮便帽。......
2023-11-18
由于胡服的影响,中国衣冠所固有的褒衣大袑、长裙丝履的样式,到隋至盛唐时期已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帝室后妃、官绅士民等均不排斥胡服,服饰呈现异彩纷呈的多元化格局。李后主作高达6尺的金莲,饰以宝物,细带璎珞。弁冠加玉琪之饰:一品九琪,二品八琪,三品七琪,四品六琪。淮北不少地区“人皆戴笠”,衣冠有别于淮南。祭服用玄衣裳冕加旒,绶、珮、剑各依朝服之数。六品以上有章逢,各依等级减少。......
2023-07-31
朝鲜族传统服饰源于朝鲜半岛居民传统服饰,而朝鲜半岛居民的传统服饰则受历史的变更和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影响很大。朝鲜半岛传统服饰是从15世纪的时候变更成与现代的传统朝鲜族服饰相似。在我国,由于早期经济发展缓慢,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材料来源多出自朝鲜族人民自己种植和自己纺织的麻布和土布。随着与改革开放,经济复苏,我国的服装、纺织技术有所提高,我国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取材用色更为丰富。......
2024-01-24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天文学界规定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观测得到的由平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叫作世界时,并沿用至今。以原子频标为基准的时间计量系统,叫作原子时。它的定义是: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9 192 631 770 周所持续的时间。原子时起点定在 1958年 1月 1日 0 时 0分 0 秒,即规定在这一瞬间原子时时刻与世界时刻重合。......
2023-06-28
虽然二者都是对于自己服饰传统的革命,都是在实现女装的现代化,但是中法两国女装的服饰传统是不同的,从样式、结构的角度来讲,中国传统女装属于“宽衣文化”体系,法国女装属于“窄衣文化”体系。因此,现代中国女装的演进要远比法国女装剧烈得多,它是在受到外来文化的急剧冲击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割断了自己的服饰文化传统,而基本接受了西方服饰文化的观念和形式。......
2023-06-23
满族的生育观,旧时有重男轻女思想,至今依然,而且以多子多女为福。落草生儿落草是满族生育习俗。满族生育还有“采生”和“开奶”之说。办满口婴儿满月,要举行上索仪式,宴请亲友。挂悠车满族人生第一个孩子,满月时,姥姥家要给孩子蒸“河咧”,俗谓吃了可多生发。孩子周岁时已初懂人事,传说这一天可以测出孩子一生的情趣和志向,所以满族人多有“抓周”习俗。同时,婴儿后背也睡得扁平、肩宽,满族人认为这样是美观。......
2023-11-18
(一)早期服饰材料及制作工艺中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传统衣服的进化,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材料,二是裁制的方法。(三)汉服与胡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衣饰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在时间上又呈现出彼此影响,相互交融的趋势。右衽传统和左衽传统,成为古代中原人和周边诸族在衣饰文化上的显著区别。上古之际中原的传统服饰为上衣下裳制。......
2023-08-30
满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婚俗。摘他哈是满族婚俗中的特殊仪式。迎娶是满族婚俗中最重要的环节。满族传统婚礼一般是“三日婚”,头一天叫“响棚”。满族的习俗是新郎骑马,新娘坐矫。按照一些满族老人的说法,早年满族男子随八旗军外出作战,举行婚礼时,多把新娘送到军营里去成亲,因此传下这个习俗。跨马鞍也是满族婚礼中流行较广的习俗。......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