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乾盛世:兴盛源于人口增长与农业政策

康乾盛世:兴盛源于人口增长与农业政策

【摘要】:首先说“康乾盛世”。胡适先生教育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梁启超也这样主张过,所以我们假设“康乾盛世”是有的。所以,崇祯十七年明朝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政权就交替了,最终就是清军入关,成为“康乾盛世”的前提。从1个亿到乾隆年的3个亿再到嘉庆年间的4个亿,如果没有盛世这人口怎么发展来的呢,原因在哪里?两件事,第一,“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

纪连海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兼职历史教研员。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曾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正说和珅》等56讲,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主讲《〈孝庄秘史〉大揭秘》等105讲。先后出版了一些历史著作。

首先说“康乾盛世”。我们先假设。胡适先生教育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梁启超也这样主张过,所以我们假设“康乾盛世”是有的。那么有的前提是什么呢?前提就是政权交接。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东北有一个叫赫图阿拉的小村庄宣布称“汗”了。“汗”,蒙语就是皇上的意思。其实就相当于某位女士某一天在家不许孩子管自己叫妈,要叫“老太后”,就这么个意思。闺女、儿子呢,还都挺听话,“老太后”,就这样叫着。你说就您干的那事俺们知道么?俺不知道,所以说,努尔哈赤在他们那个村称“汗”这件事,被后世放大了。其实当初就没人知道,就他周边那点儿人知道。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了“大汗”。“爱新觉罗”是姓,金的意思,“努尔哈赤”,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野猪皮的意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意思就是“金色的野猪皮”;儿子叫“多尔衮”意思是熊,“爱新觉罗·多尔衮”意思就是就是金色的熊。后来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朝发觉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这件事,要剿灭他,但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获得“萨尔浒大捷”。萨尔浒就是今天的辽宁抚顺,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从此以后东北的局势得以改观,努尔哈赤开始转守为攻。

天启七年(1627)起,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体制内的底层人物先后开始起义,在西北开辟了另外一个战场。两个战场就必然意味着明朝灭亡,这跟崇祯皇帝没什么关系,谁也不行。所以,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政权就交替了,最终就是清军入关,成为“康乾盛世”的前提。

那么一个政权出现盛世,得有几个条件,前提是你得掌权。掌权是什么意思?条件的第一点,那就是专制独裁。中国人跟外国人那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君臣关系,那变化太大了。例如汉朝:皇帝上朝,说8点上朝,皇上7点到,大臣7点半到,萧何萧大丞相8点到,为什么?我是替你干活的,保卫你们家江山又不是我们家江山,你是主子,你是给我开工资的,当然你得先到了,这太简单不过了,所以皇上得先来大臣得后到,这就叫先来后到。现代人都不知道先来后到了,所有最晚来的人都是领导。汉朝就是皇上7点钟到了在那等着,大家陆陆续续地一会儿来一个,终于到8点,最上面的那个人喊,萧大丞相到,这皇上已经在那等一个小时啦,屁股多难受啊,赶紧屁颠屁颠的,还得接去,皇上得接萧何。终于坐下了,开始汇报工作,萧何汇报工作就说了:“皇上是这样的,昨天啊接了来自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封信,这200封信反映了400个问题,我已经处理了196封信里所反映的392个问题,还剩8个问题有点棘手,我觉得得跟您商量商量。”那392个问题是什么,跟你皇上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那是我处理的,你就歇着你的,最重大的事件,花钱太多的,您得掏钱,你们家的公司,我是首席执行官,您是董事长,所以这掏钱的事您得当家。皇上的事是什么事?生孩子呗,培养接班人呗,这是汉朝。等到了宋,就不一样了,皇上改坐着,大臣改站着,没座了。到了元、明、清,改成了跪着。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这是雍正设立的,这人就没有尊严了。军机处啊,早晨3点钟起床,军机大臣,如果说七个人,你,周一值班,二十四小时不能回家,天天在这屋子里,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其他的人,3点钟起床,4点钟到,到了以后,皇上5点钟也来;大家开小会,所有的事都在会上决定;决定完后,7点钟,皇上回后宫洗脸,漱口,吃早点;8点钟上朝。军机处炕上有一炕八仙,地下有一地八仙,地八仙那儿有俩座,这都是皇上用的;地下还俩小板凳,这俩小板凳是皇上从地下上炕时蹬的。大臣,啥都没有,有的是什么呢?石板,在石板上放着几张纸,好写字用。虽然那阵人练就都跪着,跪着怎么写字啊,一手拿着石板,一首攥着笔,就这样写。人活着最高境界就是永远跪着不站,所以那阵人长寿。这就是我们讲的大清朝的专制,就是完全没有人权。

继续说大清朝,康乾盛世是怎么来的?前提、条件讲完了,现在得讲措施,有的措施客观地说是大清朝独有的,但有的措施跟大清朝没关系,说这盛世打哪来的?一个最直接证据是什么呢,在中国,同样的地盘养活了不一样的人口,这就是盛世。除了这句话您还能给我提供再新的材料么?没了,我告诉你这个数字您就知道了,先秦中国能养人的土地,西藏不算,核心地盘先秦2000万,汉、唐6000万,宋、元、明1个亿,清朝4个亿,中华民国5个亿,中华人民共和国13个亿,这都是历史的记载。从1个亿到乾隆年的3个亿再到嘉庆年间的4个亿,如果没有盛世这人口怎么发展来的呢,原因在哪里?两件事,第一,“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原先的赋税制度是按人口的,老百姓为了少交税会瞒报,所以统计人口是不准确的。康熙年间对赋役制度改革,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数为准,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不再承担丁役。雍正年间又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改革,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徭役向赋税转化的重要标志。您瞧明白了,原先要按人口缴税,康熙改进了一步,规定了一个日子,“康熙五十年”,就以这一年的人口上税,再增加人口也不交税了。这就是“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又改进了,按照你拥有的土地缴税,这就是“摊丁入亩”,这样把原来的人丁税摊到了地里,你们家有十个儿子和税收没关系,按地收税。这样一来,统计人口的时候,人数就出来了。这是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

人口增加的第二个原因和清朝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倒是和明朝有关系。1594年就是明万历年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苦于家乡“八山一水一分田”,又是临海,土地盐碱化,生活十分艰难,便漂洋过海,来到了当时中国的附属国“吕宋”,就是今天的菲律宾。他发现当地吃的一种食物很好,就向当地人学习种植方法,带回家乡福建长乐推广种植,后被当时的“农业部长”明代的大科学家徐光启向全国推广,这就是甘薯(各地叫法不一,地瓜、山芋、白薯、红薯、番薯不一而足)。所以说这个东西是明朝推广的,可是陈振龙的甘薯才有几个啊,还没等到它们长到北京明朝就灭亡了。明朝是灭亡了,可是番薯可不管那一套,它就“长到了”哈尔滨了。这件事儿很重要,是它解决了中国的人口问题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说中国一样的土地为什么养活不一样的人?复旦大学的葛先生在他的著作里讲到,先秦2000万人口,汉唐6000万人口,什么原因?汉武帝手下有个人叫赵过,他发明了代田法,先秦中国人民种地是种垄上,造成土地肥料不够,而且土地要轮作,比如有三块土地,每年只能种一块。而赵过改成了种沟里,等到出苗以后,再把垄上的土培在苗上,垄就成了沟沟就成了垄,使得作物受到保护,增加了产量,土地可以连作了,所以可养活6000万人。汉朝的强盛和赵过这人聪明有关,并不能证明国家的政策好了。先秦时期战争其实就是为了生存而战,超过2000万就打仗,俘虏都埋了,不埋了没吃的。到了汉、唐时期,输了就归顺,坑杀的事儿就少多了。

宋朝,人口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宋、元、明可以养活1亿人,那是因为在中国的另一个附属国越南发现了一个高产的农作物“占城稻”。宋太祖赵匡胤亲自把它引进中国,结果导致中国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于是宋太祖赵匡胤下了两道旨意:一道是,即日起,老百姓可以吃三顿饭,此前,皇帝五餐,三品以上官员四餐,普通官员三餐,老百姓两餐;第二道,晚上可随时随地摆摊卖东西,并规定凡是管的,一律杀无赦。

清朝为什么从1亿增加到4亿?一方面是人口统计的问题,因为不收小孩钱了,没必要躲躲藏藏了;另一方面就是甘薯,养活了很多人,就一如我们现在有了袁隆平中国13亿人口饿不死。

下面我们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知识分子,历朝历代对知识分子政策有两种:一种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第二种是赵匡胤,对知识分子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杀,不能让知识分子坐牢,可以流放。不听话的流放海南、三亚!这真是好地方!

面对异族的统治,知识分子怎么办呢?清朝该怎么对付呢?它想了个好办法,说有一天顺治帝就说了,给我调查!这江南汉人里面文人谁是头儿啊?底下人就回了,说汉人知识分子的头儿有两个,一个黄先生一个顾先生,黄宗羲、顾炎武。皇上又问了,说这两个人什么关系啊?底下人又说了,换亲的儿女亲家。皇上说甭管了,对付他们有的是办法。

皇上就派人去找他们,到了家一敲门,黄先生、顾先生正好在一块哪,开门一看:“哟!鞑子!干吗来了?有话说有屁放!”来人就说:“我们皇上……”“打住!什么皇上,酋长!”来人也不较真儿:“那好,我们酋长说了,你们中国不有个规矩吗,后朝替前朝修史,我们要修《明史》了。我们酋长说了,修《明史》这活儿无论如何也得交给您二位老先生。”“告诉你们酋长,我们生是大明朝的人,死是大明朝的鬼,不伺候儿。”“呦!真不去?”“真不去!”“果然不去?”“果然不去,别贫了,赶紧走吧!”来人也不着急,骑上马往回走,一边走一边说:“我们皇上说了,您要去,这事儿就交给你们,要不去,我们就瞎写!”俩老头就问了:“瞎写你还能怎么写?”“我们就写大明朝276年,有167年皇帝没见过大臣,万历当了48年皇帝其中有24年没上过朝!”俩老头急了:“回来!”来人又说了:“您不是说不去吗?”俩老头说:“我说不去,没说我儿子不去!”这可倒好,儿子、侄子、外甥、学生等等一干人集合好了,俩老头说了:“走吧!跟着这个混蛋走!”《明史》修了95年。类似的做法在后面的历史中你也能找到,只要你用心。

讲到这,我们会发现对付好了知识分子,就剩下农民问题了,那农民问题怎么办?好办!本身吃饱了、喝足了就够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他要民主干吗啊?他要的是白薯,要民主没用啊。那么最后就剩下民族问题了,那就得软硬兼施。清朝康熙皇帝谁也没打过,打沙俄康熙到东北转一圈,回来了,但是只有打葛尔丹康熙三次亲征,打吴三桂康熙没动身,施琅收台湾,康熙没动,为什么哪?

话说崇祯十六年(1643),青海有一个温萨三世活佛。您可别小瞧这个人,想当年西藏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带着徒弟们还在满世界要饭逃荒哪,人家温萨三世活佛就已经了不起了。有一天温萨三世活佛遇到一个朋友,他就对这个朋友的妻子说,你今天就会怀孕,那个孩子降生就是我的转世——温萨四世活佛。后来温萨三世圆寂,第二年就是1644年,温撒四世活佛诞生了,到了顺治九年(1652),八岁的温撒四世活佛被达赖接走了培训五年多,之后达赖圆寂,他又被从拉萨接到了日喀则被班禅培训了四年多,一共十年。到了康熙元年(1662),已经是由原来的一个不懂事的娃娃到了18岁的温撒四世活佛,这时候班禅把他派到了新疆蒙区,传播黄教。此时新疆的蒙古族分为四大部落,其中有一支土尔扈特已经被打跑到了欧洲,其余三个,准格尔部最强,其首领是温萨四室活佛的亲哥橧格。温萨四室活佛在各个部落传播宗教,当时其他部落都已经服从了,新疆的维部、汉部、藏族、蒙古族等等,政治上臣服于他哥,宗教上臣服于温萨四世活佛。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两万多人发动了政治叛乱,他亲哥被暗杀了,并且叛军向温萨四世所在的阵地冲过来了,只见温萨四世活佛登高望远,找了一制高点,高声呼喊:“活佛在此,我命令你们放下屠刀。”两万人齐刷刷寺跪在那“梆、梆、梆”地磕头。为首者逃跑,到了伏尔加河,安居落户娶妻生子,建立了两个自治共和国,鞑靼斯坦和车臣。杀温撒四世活佛亲哥橧格的人名字就叫“车臣”,其部落叫“车臣共和国”。温萨四世活佛从此就不做活佛了,要统一蒙古各部,所以漠西蒙古拿下以后直奔漠北蒙古,然后直扑漠南蒙古。

为什么他能够屡战屡胜?谁见过老百姓和“活佛”打仗?所以他借助宗教的力量,太可怕了。面对这种情况康熙皇帝再也坐不住了,亲征。第一次在乌兰布统,“活佛”不知道皇帝亲征,两军阵前还喊:“活佛在此。”没用了,那个“活佛”不是皇上封的,皇上在此,诸神退位!葛尔丹就败了,鸟兽般散去,直接就退到外蒙古了。六年以后,康熙三十五年(1696)以后他又进来了,他又借俄罗斯的鸟枪兵十万,重新武装起来,在“昭莫多”那儿正集合呢。康熙听见了,追!从北京至追到外蒙古乌兰巴托东边的大森林,名叫“昭莫多”。葛尔丹还喊:“活佛在此!”那没用,这边说:“皇上又来了。”

最后“活佛”就剩了800多人,从外蒙一直跑到宁夏,见了宁夏回族的领袖跟人家说了实话:“我这辈子就算完了,皇上还悬着好多赏钱呢。这样吧,我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待会我服毒自杀以后,你拿刀把我的头剁下来送给皇上,我把这个人情送你了,记住了!有皇上在,咱们别造反,我们已经死了好多人了,你们回族可记住了。”说完服毒自尽。

关于温撒四世活佛也就是葛尔丹的死,一直有两种观点,自杀还是被杀,这几年自杀的观点占据了主流。

面对这些我们会发现,大清朝的所谓“康乾盛世”政治上真的比以前有进步了吗?不能以人口的增长为依据。

拉拉杂杂说到这,发现一个问题,表面上看大清朝是一个“康乾盛世”,除了人口增长,这还是前朝种的红薯所致,其实一切都是假象。所以道光二十年(1840)失败很正常,其责任就在康熙、雍正、乾隆,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对西方关闭过大门。康熙当年身边有很多有学问的外国人,关系很好,他让那些外国人教他知识。一如阎崇年老师说的,如果当时世界上有五位数学家的话,康熙绝对算一位。但你是皇上,你的任务不是让你的数学水平多高,能不能让这些教西方数学的人教咱们中国的小孩?问题是光你皇帝一个人学了很多知识有什么用?所谓的明、清闭关锁国,其实说的就是清朝,就是乾隆以后,英国人马格尔尼走了,一去不回头,也就才50年!等再回来……应该为以后的衰败负责的就应该是康熙以及他的儿子、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