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西庄扩建增建:高效策略

水西庄扩建增建:高效策略

【摘要】:水西庄初建时,“地周百亩,水木清华,为津门园亭之冠”。水西庄建成后,至乾隆年,又进行了三次扩建和一次增建。第二次扩建是乾隆十二年,查为仁在水西庄之西,建小水西,也是园中独立式的小区,供查为仁晚年之用。小水西建成后,查为仁举行了“小水西落成庆典诗会”。查为仁、查礼和水西庄的才女以及查为仁的挚友,参加了诗会,并对小水西热情吟咏。查为义在水西庄东侧,建了介园。

水西庄初建时,“地周百亩,水木清华,为津门园亭之冠”。水西庄建成后,至乾隆年,又进行了三次扩建和一次增建。

第一次扩建在乾隆四年(1739),查为仁、查为义、查礼三兄弟,在水西庄南面,新辟屋南小筑,又称“舍南小筑”。此屋南小筑,成为园中园别墅,供查日乾暮年娱息之用。有景点:午晴楼、送青轩、小丹梯、玉笠亭、萱苏径、月明img、笛台、若槎、读画廊、花香石、润之堂等。

第二次扩建是乾隆十二年(1747),查为仁在水西庄之西,建小水西,也是园中独立式的小区,供查为仁晚年之用。所谓“小圃新成复向西”。

这次扩建,是为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驻跸水西庄所做的准备。小水西建成后,查为仁举行了“小水西落成庆典诗会”。查为仁、查礼和水西庄的才女以及查为仁的挚友,参加了诗会,并对小水西热情吟咏。如查为仁次女查调凤诗曰:“草草新成小水西,疏篱茅屋称安西。无多山水供人赏,有点烟云著树低。曲院诗篇吟满壁,半园花竹抱长堤。老年但得怡情地,随处皆堪自品题。”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小水西建成得比较仓促,所以说“草草新成”,并且有“疏篱茅屋”的乡庄之美。但小水西环境优雅,有山水、树木、花卉、风竹,并有几多挚友,在回廊曲径的小院,诗酒唱和。这个被长堤环抱的园中园景观,最适宜闲情逸致的休闲,随处可以自品、自题、自娱。

第三次扩建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此时,查为仁已经去世。查为义在水西庄东侧,建了介园。

据记载,一次春夏之交,水西庄紫芥盛开,乾隆驻跸,“龙心大悦”,挥笔赐名“芥园”,从此“介园”改为“芥园”,水西庄名声大振。

这里有个问题,所谓“一次春夏之交”,究竟是哪一次?是否通常所说的乾隆四次驻跸水西庄中的一次?我认为不是。

天津通志·大事记》说: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乾隆奉皇太后东巡,三月回京巡视天津,留住盐商查氏水西庄。乾隆以其春夏之交,紫芥盛开,赐名“芥园”。这个说法,显然是错的。因为,乾隆十三年,东巡回京,路过天津,当时尚没有介园,乾隆怎么会赐名?如果说是乾隆提前题赐“芥园”,那么查为义在建介园时,就不可能使用“介园”之名。

乾隆三十五年(1770),又在芥园东侧,增建了河神庙(淀神祠)。园盛之余又添庙热之况。

增建河神庙的背景是:乾隆三十五年六月,从十五日至十七日,天津大雨连宵,大清河,子牙河和南、北运河,四水并涨,汇归三岔河口,水漫堤顶;复逆行围城,淹天津城砖十余级;静海县被淹村庄亦甚多;在南运河涨溢中,天津城西芥园堤溃,洪水泛滥南乡。天津道宋宗元闻舆人言,城东南中堂洼有土堰,掘之则水可泄于海,乃遣营弁孙成玉,夜往掘堰,遂使洪水迅速消退。大水过后,宋宗元在芥园东建河神庙。

宋宗元(生卒未知),字少光,清江苏元和(今苏州)人。乾隆三年(1738)中举,历任直隶成安、良乡知县。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天津道。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因大水报告直隶总督,请自芥园挑挖减水河一道,由中堂洼达海,以备排泄洪水;更请分挑岔河至盐山,以利商贾往来贩运,可惜其议未得付诸实行。后迁光禄寺少卿。再后,辞官归家。

水西庄三次扩建一次增建后,地周达近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