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百年明诚路:曾家岩小学与馆方共建的成功实践

百年明诚路:曾家岩小学与馆方共建的成功实践

【摘要】:曾家岩小学和附近的馆方一直都处于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状态,只不过这种状态只是馆校共建的一种萌芽,形式较为松散。正因如此,近年来,曾家岩小学专门设立了馆校课程,将“馆校共建”纳入课程体系。学校在设立了馆校课程之后,馆方的工作人员开始正式走进曾家岩小学,给曾家岩小学的学生进行授课培训。馆校联合共建,在互助交融中一起成长。

曾家岩小学坐落于重庆文化底蕴深厚的渝中区上清寺曾家岩社地区,地处重庆市政治、文化、教育高地的渝中区腹地,紧邻市政府、周公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教育资源得天独厚,这是很多学校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学生志愿者三峡博物馆解说

所谓优势,是学校卓越的要素和助力,曾家岩小学一直都深信这一点。既然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那就必须要充分将之利用起来。有了优势,并不等于拥有了成功,但用心,就一定会拥有成功。近年来,曾家岩小学有效地利用学校周边的三峡博物馆、周公馆、民主党派陈列馆等社区教育资源,使之与学校的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自身教育活动的内容。曾家岩小学和附近的馆方一直都处于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状态,只不过这种状态只是馆校共建的一种萌芽,形式较为松散。

博物馆课堂

博物馆课堂

曾家岩小学明白,如果只是依靠从前的资源,这样的教育资源会逐渐流失,这也是全体师生所不愿意看到的。正因如此,近年来,曾家岩小学专门设立了馆校课程,将“馆校共建”纳入课程体系。邓红洁校长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曾家岩小学的学习互助精神,通过一种固定模式永远传承下去。

学校在设立了馆校课程之后,馆方的工作人员开始正式走进曾家岩小学,给曾家岩小学的学生进行授课培训。每次上馆校课的时候,孩子们都十分兴奋,因为他们可以听到除了课本之外的很多有趣的故事。

若是三峡博物馆的老师前来授课,他们往往会向孩子们科普一些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例如长江三峡地区奇特的地貌景观是如何经过几十亿年的时光而形成的,什么叫海相沉积,什么叫陆相沉积,什么叫晋宁运动,什么叫印支运动……老师们讲得浅显易懂,还用图案的方式来表述,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会时不时地向老师提出问题。

感受到孩子们对馆方课程的喜爱,三峡博物馆甚至专门在馆内开辟了一块地方,作为博物馆学堂。在这之后,博物馆学堂也就成了曾家岩小学的学生上馆校课程的一个固定地点。到三峡博物馆后,博物馆的老师能够利用馆内展品,对学生们进行更加生动和详细的讲解,漂白、蜡染、青花瓷等一一展开,娓娓道来。把课堂地点迁移到博物馆之后,孩子们对科学知识、地理知识、天文知识、自然知识的接受往往会更加容易。

学生版画作品

若是周公馆的辅导老师来曾家岩小学授课,就会讲一些红色文化、红色历史,或是对曾家岩小学的小小解说员们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更好地解说。

孩子学到了这些知识之后,并不只是占为己有,而是又回馈和传播给社会。很多学生都会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自发地去参加馆方的一些活动。由于曾家岩小学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表现得十分优秀,馆方还对他们进行了表彰,授予了他们“金牌解说员”的光荣称号。对于孩子来说,馆校课程不仅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社会参与。

武术展演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馆方给予的如此多的帮助,素来以“求真 至善 尚美”为校训的曾家岩小学,自然也怀有感恩之情。除了馆方人员会到曾家岩小学来进行授课之外,曾家岩小学同样也会派老师到馆方去实践和体验,在馆方进行授课。无论是学校有多么重大的活动,有多么紧急的任务,也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曾家岩小学的老师们都始终如一,从不缺席。馆校联合共建,在互助交融中一起成长。

自开办馆校课程以来,曾家岩小学始终维持例行着每周一次的周公馆馆校课程,每学期一次的桂园馆校课程,每学期两次的民主党派陈列馆馆校课程。孩子们要么自己在教室里温习上次的馆校课知识,要么亲自到实地学习。或许是被曾家岩小学师生们的热情所感染,在静园里,一个由退休干部组成的书法家协会也主动参与到了孩子们的培训中来。书法家协会的老干部们会利用孩子们晚上的空余时间,免费、义务地教孩子们画工笔画、画国画、写软笔字,却不求一分一毫的回馈。他们无私的品质,让曾家岩小学的师生们十分感激和敬佩。大家也都知道,这看似是书法家协会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实际上却是曾家岩小学坚持馆校课程建设所衍生出的额外成果。

对外交流

人们都说,付出总有回报。而曾家岩小学的师生们却说,他们求的不是回报,而是前进成长。对于收获的回报,师生们一直心存感激,但他们知道,只有在前进中成长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正如校长邓红洁所说:“走过昨天,我们心存感激;面对今天,我们心定笃行;畅想明天,我们心怀期待。”

撰稿:邓红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