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岩小学能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校风和规范的管理,像邱正谋这样心细如发、爱岗敬业、一心投身教育事业的良师更是功不可没。1961年,邱正谋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誉为市中区数学教育的一张名片。邱老师的板书设计也堪称一绝。邱老师上课所用的卡片实际上是他的教案,也是他精心设计的。邱正谋认为作业是检验学生听课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亲自下笔解题,才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
2023-08-31
王琦校长
著名思想家培根说,求知的目的不是吹嘘炫耀,而是寻找真理、启迪智慧。这与曾家岩小学的前身——明诚学堂的特质“真善美圣合一,知情意行合一”不谋而合,要义相通。
1952年11月,之前被保送到四川师范学院读书的王琦,被任命为曾家岩小学的第三任校长。
在正式去曾家岩小学报到的前一天,王琦独自一人去了曾家岩小学,他原本只是想提前来看看将要工作的地方,看看曾家岩小学的校园环境,可是没想到这一看,就喜欢上了这里。
走在曾家岩小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黄桷树、月季花,令人赏心悦目;操场上正追逐嬉闹、发出阵阵欢声笑语的孩子们,更是让人心生爱意。虽然曾家岩小学并不是特别大,但是每一个孩子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他们那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着王琦,让他坚定了要到这里来当一名好校长的决心。看着眼前的孩子们是那么天真无邪,王琦想,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不可限量的,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给他们以心灵上的启迪和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在王琦担任曾家岩小学校长的八年里,曾家岩小学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依然稳中有升。1960年,王琦调到市中区民办师范学校当校长。刚接到调令的王琦,还有些不理解,毕竟自己已经在曾家岩小学工作了八年,早已经把曾家岩小学当作自己的家了,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甚至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王琦都是那样的熟悉。
王琦还记得负责人事调动的胡老师专门找自己谈话时的情景。胡老师说:“你在曾家岩小学已经工作了整整八年,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但是教育不应该固守模板,它需要不断进步和创新,需要输入新鲜的血液。这次组织上派你去市中区民办师范学校,一是为了帮助那边学校发展,二是为了让你在那边吸收一些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教学焕发生机。我知道你对曾家岩小学的感情很深,如果实在舍不得,两年之后,你还可以选择回来。”
八年的光阴,在曾家岩小学工作时的一切都那么让人记忆深刻。虽有万般不舍,但王琦还是听从了组织的安排,带着学习的心态去了新的学校。
王琦校长
在师范学校工作的两年时间里,王琦过得很充实,不仅要上课,还要教研学习。一直支撑着王琦努力前行的,除了记忆中曾家岩小学的样子,还有一直陪伴着他的写在笔记本封面上的那八个字:启蒙养正,明诚立人。这既是曾家岩小学的办学理念,也是王琦平时生活学习所坚持的信念。这期间,王琦总结创造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这套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以启迪。启发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记住知识,也能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1962年,王琦调回了曾家岩小学。学校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在校园里那棵黄桷树下,满怀激动和期待心情的他不禁想起了上次离开学校时的依依不舍。如今,他又可以将这两年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全新教研成果献给曾家岩小学的学子们了。
此后,王琦更加注重对孩子们的思维启发,主张学校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开展学生互助,学优生和学困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友善的学习氛围,不仅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更注重塑造孩子们的人格品质。
王琦校长和家人在一起
时隔多年,当年的学生回忆说:王校长上课的时候很有趣,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尤其是上到有关植物方面的内容时,王校长总是将学生们带到校园里面,看到什么植物就和学生们讲述有关的植物知识。有一次他们正好上到有关青蛙的课,王琦老师不知道从哪里抓来了一只小蝌蚪,装在瓶子里,放在教室的讲台上,让学生们观察瓶子里的小蝌蚪一天天的变化。于是学生们看着小蝌蚪从只有一条小尾巴,变到了有四条腿,最后小尾巴消失了,变成了小青蛙。目睹了这一切的学生们很兴奋,纷纷想要自己抓一只小蝌蚪来养,但是王琦老师严肃地对学生说:“老师不反对你们养小蝌蚪,但是你们养的时候要先问自己一些问题。第一,你们会养小蝌蚪吗?第二,你们知道小蝌蚪需要吃什么吗?第三,你们觉得有信心把小蝌蚪养活吗?如果这三个问题你们没有办法回答的话,老师觉得你们还是先不要养了。因为如果你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就来养的话,对小蝌蚪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我们养它的同时也代表了它要离开自己的父母。同学们都很喜欢和父母待在一起,小蝌蚪也是一样,你们也不忍心让小蝌蚪难受吧。”听完王琦老师的话,学生们纷纷放弃了养小蝌蚪的想法。
一所学校犹如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每一任校长都是一段新航程的舵手。王琦用他的启发式教学法,将学校的教育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72年,重新回到曾家岩小学任课的王琦,又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投入到了工作中。王琦的“启发式教学”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经过不断地磨合实践,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学体系。据王琦的学生回忆,当时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十分重视学生们的想法,在讲一道题前,都是先让学生们说自己的思路,然后再说哪些思路是不对的,错在哪里。而且每次在讲一道难题的时候,王老师总是会出各种类型的题,让学生们来做,然后找出一个答题的模式。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答题模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得许多学生的成绩提升了不少。
1976年,王琦调任菜园坝小学任书记。1978年,为了发展和适应当时教育的需求,王琦带着他“启发式教学法”和专业的教学态度,调到两路口小学任职,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着,直至退休。
撰稿:李开云
有关百年明诚路 曾家岩小学的故事的文章
曾家岩小学能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校风和规范的管理,像邱正谋这样心细如发、爱岗敬业、一心投身教育事业的良师更是功不可没。1961年,邱正谋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誉为市中区数学教育的一张名片。邱老师的板书设计也堪称一绝。邱老师上课所用的卡片实际上是他的教案,也是他精心设计的。邱正谋认为作业是检验学生听课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亲自下笔解题,才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
2023-08-31
百年办学,筚路蓝缕,数次易名,几经沉浮;启蒙养正,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春华秋实;明诚立人,岁月如歌,桃李芬芳,精彩华章。曾家岩小学的“明诚”精神体现为“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百年明诚路,记载了数位明诚师生的故事,讲述了明诚师者对“启蒙养正”始终如一的追寻与践行,展现了明诚学生在逆境中成长与“学正做人”的细节。......
2023-08-31
201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于是,在邓红洁校长的主持下,曾家岩小学申报了渝中区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在申报了渝中区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之后,面对即将进行的评审和答辩,学校领导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创新示范校的名额可谓势在必得。教师教育创新示范校动员会2014年9月,西南大学—渝中区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项目在曾家岩小学正式启动。......
2023-08-31
陈学文既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长大,谁知儿子成年之后竟然也突发疾病,不治身亡。但是让陈学文没有想到的是,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竟然给了他三万元补偿金。刚拿到这三万元钱不久,陈学文就被检查出患了不治之症,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后来,陈显明校长把这三万元钱分成了三部分:一万元给了陈学文的一个亲戚,这个亲戚在陈学文生病期间,曾对他精心照料,也算是尽心尽力......
2023-08-31
国旗班的故事今天的中山四路,被称为“重庆最美一条街”,也是“抗战文化一条街”,还是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国旗班的故事从2008年开始,学校就向有关部门提出了组建国旗班的想法。郑锋,是国旗班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对国旗班的队员来说,成为“国旗卫士”的那一刻,国旗就已融入了青春底色。已走过近20年光辉历程的国旗班精神,正在曾家岩小学生生不息,手手相传。......
2023-08-31
1882年一个初秋的早晨,嘉陵江和长江上都笼罩着一层迷雾,一艘蒸汽轮船缓缓驶入了重庆朝天门码头。1905年,川东代牧区邀请该会来渝创办了明诚学堂。明诚学堂自成立之初,创办者就确定了“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1903年8月中旬,《教育世界》杂志发表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该文认为教育的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1917年增办初中,改名为明诚中学。......
2023-08-31
在赖新龙看来,他的整个小学时期,都是“乐学乐行自然自在”的。学生还要种菜、养花,学生们都沉浸其中,真是自然自在。虽然过程十分艰辛,但当看到自己亲手种的蔬菜发芽的时候,赖新龙非常高兴。赖新龙校友在快乐的氛围和自然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这是曾家岩小学所追求和缔造的学风。......
2023-08-31
天主堂主体建筑两边的修道院作为学校的教室使用。也正是在这一年,这栋由德国人修建的新建筑出现在了明诚中学内。它坐北朝南,二楼一底,楼宽23.3米,进深24.7米,楼高19.4米,建筑面积1 727平方米,大小厅室19间,成为明诚中学当时的办公室和医务室。这栋历经沧桑的建筑,无疑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