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百年明诚路:曾家岩小学的故事

百年明诚路:曾家岩小学的故事

【摘要】:百年办学,筚路蓝缕,数次易名,几经沉浮;启蒙养正,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春华秋实;明诚立人,岁月如歌,桃李芬芳,精彩华章。曾家岩小学的“明诚”精神体现为“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百年明诚路,记载了数位明诚师生的故事,讲述了明诚师者对“启蒙养正”始终如一的追寻与践行,展现了明诚学生在逆境中成长与“学正做人”的细节。

PREFACE

在美丽山城,嘉陵江畔,著名的曾家岩周公馆50号附近,坐落着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与独特办学文化的曾家岩小学。从1905年至今,曾家岩小学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百年变迁史;从明诚学堂到现代学校,曾家岩小学书写了“启蒙养正 明诚立人”的百年办学史;从步履维艰到阔步前行,曾家岩小学探索了一条改革创新的百年奋进路。

《百年明诚路》作为曾家岩小学发展精髓的凝结,同时作为书写曾家岩小学百年办学史、百年积淀史和百年奋进史的文化汇编,以一种剪影的方式,见证了中国社会岁月沧桑与辉煌巨变的百年变迁,诉说了曾家岩小学春风化雨与铸魂育人的百年故事,谱写了曾家岩小学孜孜求索与积淀创新的百年华章。

方寸世界 历史缩影

1905年,在那个风雨飘摇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天主教会在重庆曾家岩创办了明诚学堂,随着社会转型,1913年更名为明诚小学。1931年,学校又增办初中、高中,直至成为完全中学,是民国时期重庆较有名气的学校之一。1939年,随着国民政府的内迁,明诚小学成为当时政府人员子女就读的主要校点。1941年,为躲避日军轰炸,学校暂迁至重庆九龙坡铜罐驿天主堂继续办学。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回迁曾家岩复学。1949年后,学校更名为“曾家岩小学”,其中部分教职人员迁至海峡对岸的台北市,辗转高雄,于1963年在高雄选址再建校舍,以“天主教明诚中学”校名存在至今。早期的明诚学堂是教会学校,它不可避免地映射着特定的宗教目的与政治、经济、文化色彩,但它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私塾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它带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曾家岩小学充分发挥了教会学校的积极作用,弱化了其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在抗战时期,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后,学校都秉承“启蒙养正 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坚持“求真 至善 尚美”的教育目标,在不同时期“真教善导 作圣启蒙”,实现着学生“乐学乐行 自然自在”的健康成长。

曾家岩小学的百年发展历程,浓缩着中国近现代史的沉浮与变迁。它既是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亲历者,又是中华民族发愤图强、励精图治的见证者;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建设者。百年办学,筚路蓝缕,数次易名,几经沉浮;启蒙养正,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春华秋实;明诚立人,岁月如歌,桃李芬芳,精彩华章。它虽然仅有方寸世界,但仍然肩负国家使命,紧跟历史潮流,承载社会责任,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齐发展,与人民共命运,以“明诚化育全人”,铺就孩子的成长之路。

启蒙养正 育人百年

百年明诚路,生动诠释了延续百年的明诚精神,薪火相传着“启蒙养正”的办学理念,始终追求着“真善美圣”的育人境界。这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文化。它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强烈的信念和信心,对人民和孩子深深的热爱和责任,对教育和教学规律的尊重与扬弃。

曾家岩小学的“明诚”精神源自《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若仅就其字面含义,“明”就是要明白道理,“诚”就是做人要真诚。因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是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是教化的结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明”主要体现对学能、智能、才能的要求,“诚”则主要体现对品德、品质、品格的期待。曾家岩小学的“明诚”精神体现为“启蒙养正 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启蒙养正是育人目标,明诚立人是办学追求。启蒙是启养心智、润泽生命,启学问智识之蒙,启自觉自治之蒙,启探索创新之蒙;养正是培养端正的心性、行为,即正德、正心、正气、正行。

百年明诚路,用朴实的语言呈现了化育在曾家岩小学师生身上的明诚精神。在时局动荡的年代,学生伍声珠在“启蒙养正 明诚立人”的理念与环境中快乐学习,感受到了老师们严谨的教学态度与真诚的关爱,也培养了其深沉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虽因炮火轰炸而痛失亲人,但学校的明诚精神与教师的大爱情怀支撑着她走过无数艰难岁月,也使她终身受益,“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是她一辈子的坚守。

教师徐世骐命运多舛,但他忠心爱国、坚定信仰、坚守理想,是曾家岩小学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教师代表。抗战时期,他是银行职员,是活跃于抗战剧坛的文艺进步青年,出演《孔雀胆》《风雪夜归人》《天国春秋》《日出》等话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在商店从事会计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曾家岩小学的教师,独创了“静”“听”“思”“练”四字教育法,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20世纪60年代初,他被安排到农村去务农,但他并未因身份的变化而中断他的教育理想;70年代末,重返讲台的他用积聚了20年的沉淀教书育人,他深入钻研、刻苦努力,创造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现了突出的教学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退休后,他仍然发挥余热躬耕于三尺讲台,直至年近古稀才放下教鞭。徐世骐的一生,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民族精神的淬炼,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他既是个体生命历程的写照,也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教育的脉络。

陈显明、黄继先是曾家岩小学的领导代表。她们热爱教育,关爱学生,关心教职工,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动的办学行为践行“启蒙养正 明诚立人”,引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在20世纪80年代,她们倡导“端正育人”的教师文化,开启“真教善导 作圣启蒙”的教风,塑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百年明诚路,记载了数位明诚师生的故事,讲述了明诚师者对“启蒙养正”始终如一的追寻与践行,展现了明诚学生在逆境中成长与“学正做人”的细节。或许,这些故事里不仅蕴含着对办学理念的传承,还隐藏着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与坚守,对学生发展规律的尊重与引导。或许,这些故事只是引子,更需要走近,需要品味……

同根同源 血脉相承

曾家岩小学和台湾明诚中学同出一脉,两所学校同根同源,两岸师生血脉相承。2005年,台湾明诚中学校方代表寻访到曾家岩小学,开启了“寻根”之旅,寻觅明诚精神的源起与根脉。虽然隔着千山万水,隔不了的是血脉相承的手足之情;割不断的是同根同源的明诚精神;尽管尘封多年,封不尽的是心之所向的浓浓思念。近些年来,两岸两校以多种方式实现交流,这既是血脉纽带的自然延续,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诉求。虽然身处两岸,尽管尘封多年,但他们拥有共同的文化基因,秉承共同的明诚精神,这些年来他们以各自的形式实践并不断丰富着明诚精神的内涵与追求。

百年深根 厚积新发

百年明诚路,展现了百年老校的风雨兼程之路,勾勒了明诚办学的春华秋实之程,触碰了尘封已久的百年记忆,展开了曾家岩小学从初生婴儿到蹒跚学步、从步履维艰到阔步前行的历史画卷。

不论是在早期的社会动荡时期(1905—1930年),还是在时代奔流年代(1931—1949年),抑或在岁月激荡阶段(1950—1978年),又或在改革涌进岁月(1979—2007年),更或在激情澎湃进程之中(2008年至今),曾家岩小学始终在探寻“什么样的教育是适合的教育,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这个问题,并努力将解决方案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

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改革。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据此,曾家岩小学明确提出“启蒙养正”的育人目标。教师应该“真教善导 作圣启蒙”,唤醒孩子内心的梦想,把孩子潜藏的力量发掘出来。徐世骐老师独创了“静”“听”“思”“练”四字教学法,王琦老师研制了启发式教学模式,陶绍忠校长创立了“学习互助小组”教学法,针对“一门心思只抓学习成绩”而多年推行的发挥学生各项特长的素质教育,基于大班额而推进的小班化教学改革……曾家岩小学始终坚持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一直展望“曾家岩的童年,真善美的起点”的办学愿景,引导学生在“求真 至善 尚美”的校训与“乐学乐行 自然自在”的学风中获得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依托百年深根,实践示范创新。历经百年的曾家岩小学,虽历经辗转,却始终坚守“启蒙养正 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如今,曾家岩小学依托百年积淀,借助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项目继续奋发前进。201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渝中区人民政府和西南大学签署了“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协议书,曾家岩小学成为创新示范学校之一。在项目实施总方案的部署下,曾家岩小学积极构建三大系统和八大重点工程,做到全员参与项目、全程紧跟项目、全方位保障项目。结合项目“双适应、双发展”文化理念系统过程,学校系统梳理了校园文化重构了学校理念文化系统,经过调研反馈与系统培训得到了师生、家长、社区的广泛认可。继而,学校结合自身情况,细化明确了“三课统整、三教并进”的推进路径。按照既定的目标和预设路径,开启了奋进之旅。学校严格按照项目组的总体安排与分步目标,开展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小学‘教学客串’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通过多轮“客串教研”,采取“同科同课”“同科异课”“异科异校”“同科异国跨文化交流”等不同的教研方式,教师实现了比照性、系统性、综合性的成长,教师“参与度”与“参与态”都明显改变。目前,教学客串已经成为常态化工作,既激发了教师的发展动力,也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发展质量。制订了《学校教师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教师“蝶变”行动计划》,通过4年的项目建设,在校长邓红洁带领的团队努力下,各项学术类成果、实践类成果、人才类成果逐渐显现。市、区级骨干教师呈数十倍增长,占教师人数的40%,师生获奖人次也数十倍增长,学校的发展已形成策马扬鞭、疾蹄远行的良性态势。

依据区位优势,构建馆校课程。曾家岩小学坐落于重庆文化底蕴深厚的曾家岩地区,地处重庆市政治、文化、教育高地的渝中腹地,紧邻市政府、周公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构建了独特的馆校课程。创建曾家岩小学红岩小小志愿解说队,打造“国旗卫士班”,推行每周一次的周公馆馆校课程,每学期一次的书院阅读课程,每学期两次的民主党派陈列馆馆校课程等,为学生发展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场所。

呵护天籁童声,倾听成长之音。曾家岩小学自建校起就有独特的音乐基因。早在1905年,唱诗班美妙的歌声就已经在这片热土上回响。在抗战年代,校园上空飘扬的是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歌曲,它鼓舞着身处纷飞炮火中的师生们昂扬爱国豪情、冲出黑暗桎梏。历经风云变幻,曾家岩小学对音乐的重视和对孩子们音乐素养的培育从来没有停步。2018年7月22日,曾家岩小学“天使童声合唱团”在新加坡国际合唱比赛中凭借优异的表现在来自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60多个合唱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得国际金奖的四个中国参赛队之一(香港、台湾、杭州、重庆)。

如果说明诚精神曾在无数曾家岩小学师生的言行中体现,那么未来明诚精神可在更多师生的灵魂中流淌。“虽然路途漫长,但那份执着却从未懈怠过。”这是明诚精神的内涵,也是曾家岩小学的追求。

朱德

2018年12月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田家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