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新创业市场开发的重要性及策略

创新创业市场开发的重要性及策略

【摘要】:新创企业想要拓宽市场范围、增加市场份额,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创企业在市场开发中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因此,新创企业要想创新市场开发战略,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产品创新为主体,坚持将稳定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不断优化服务,建设创新型企业。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兴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型,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在数字时代,机器文明向生物文明演进,产业经济正在加速向数字世界、物理世界与生物世界整合的方向进军,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加速融合,为我们催生跨界创新提供了更重要的舞台。[27]

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的确为新创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28]但与此同时,日趋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使得新创企业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创企业想要拓宽市场范围、增加市场份额,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9]为了推动市场开发,新创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坚定创新思想,培养创新意识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家企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必然处于被动地位,甚至走向衰亡;而保持创新理念,不断开拓进取,就会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比如,诺基亚曾是全世界手机行业的巨头,曾连续多年稳居欧洲上市公司市值榜单的前列,但由于设计理念陈旧、产品转型过慢等诸多原因,最终将设备与服务业务出售给微软,退出手机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逐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创企业在市场开发中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开发出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尤为重要。虽然各个企业进行市场开发的策略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想在市场开发竞争中稳操胜券、保持优势,必须坚持不懈地创新与发展。

(二)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注重品牌建设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开拓市场、立足市场的根本。对于新创企业而言,从引入期走向成长期,开发新产品是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创企业要想创新市场开发战略,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产品创新为主体,坚持将稳定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不断优化服务,建设创新型企业。

同时,企业要注重自身品牌建设。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存在的重要作用在于可使自身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品牌是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关键[30]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将其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企业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规划品牌建设,利用品牌这一重要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培育创新型市场开发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核心和根本性的推动力量是知识资源。企业的一切活动,无论是技术研发、生产经营还是管理决策,本质上都是对知识的生产、使用或消费。而知识的创造主体是个人,企业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取决于各类、各层次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战略的决策者;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经营性人才是企业创新成果市场化的主力军。除此之外,在市场开拓方面,市场开发人才的创造力、综合素质等是企业能否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对于新创企业来说,企业还应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战略思维、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及全球化眼光的人才来强化市场,这将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有力保障。[31]

【注释】

[1]樊治平、李慎杰:《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2 期。

[2]晏双生:《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含义及其关系论》,《科学研究》2010 年第8 期。

[3]同上。

[4]王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研究》,《开发性金融研究》2019 年第6 期。

[5]胡翠平:《以知识产权保护来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对策的研究》,《河南科技》2017 年第24 期。

[6]张瑞:《以知识产权质量提升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河南科技》2019 年第24 期。

[7]杜娟、张敏、卢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过程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9 年第21 期。

[8]宋柳平:《企业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民主与法制时报》2016 年第6 期。

[9]赵星:《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概念探析及其实践意义》,《科技促进发展》2019 年第9 期。

[10]沈国兵:《影响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因素的比较分析——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人民论坛》2019 年第34 期。

[11]王艳红、张文军、伏颖:《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与创新发展》,《科技与创新》2019 年第16 期。

[12]卡尔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译,人民出版社,1978。

[13]孙耀华、窦志铭:《创新驱动发展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特区经济》2020 年第7 期。

[14]刘锦英:《技术创新与价值创新的关系状态:分离与融合》,《科学管理研究》2018 年第6 期。

[15]王秋菲、徐昕、秦爽:《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的数据》,《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 年第2 期。

[16]岑杰、陈力田:《元创新节奏、内部协时与企业绩效》,《管理评论》2019 年第1 期。

[17]李梦雅、严太华:《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影响机制及其实证检验》,《科研管理》2020 年第7 期。

[18]魏新颖、王宏伟、徐海龙:《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高技术产业绩效》,《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11 期。

[19]田晓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研究》,《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年第10 期。

[20]解勇:《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20 年第1 期。

[21]王轶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8。

[22]罗世平:《民营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管理创新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20 年第3 期。

[23]付雅梅:《供给侧改革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9。

[24]前海金控研究中心:“新金融研究 | 金融行业动态(2019 年12 月上)”,访问日期:2020 年1月17 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F32AVAEH05158BFB.html.

[25]俞俏萍:《经济均衡发展视野的“ 脱实向虚”治理》,《改革》2017 年第4 期。

[26]齐讴歌、王满仓:《技术创新、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波及》,《改革》2012 年第1 期。

[27]潘道远:《从技术变革到创意驱动:数字时代经济创新范式转换的文创机理》,《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4 期。

[28]王含、黄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中小企业参与创新创业途径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3 期。

[29]孙红文:《实施市场开发创新战略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8 年第5 期。

[30]谢畅:《简析提升中小企业品牌的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 年第12 期。

[31]覃文俊、王煜琴:《经济新常态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中国高校科技》2020 年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