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过程简述

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过程简述

【摘要】:新产品开发主要受到科学基础、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三个因素的影响。市场受众的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企业与创业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挖掘与开发受众的潜在需求,因此,“科学技术驱动”型线性创新模式转变为“需求拉动”型线性创新模式。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表示,有足够的证据验证外部联系有助于获取信息,并促进内部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过程。

新产品与产品创新需要适宜的客观条件与环境。新产品开发主要受到科学基础、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三个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市场条件下,新产品的开发具有不同模式,分别为线性模式、耦合模式、交互模式、网络模型等,分别呈现出不同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一)线性模式

线性模式描述的是一种上游导向下游的创新活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美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为代表,学界提出了“科学技术驱动”型线性创新模式:在上游环节中,高校的科研部或企业的研发部门开展尖端技术开发活动;导向中游的生产部门,它们负责科研成果的制造与输出;继而传输到市场部门,它们负责营销策划与分配活动。该线性模式适用于科学技术主导的创新生产活动。

伴随着社会环境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关系发生相应变化,从物资匮乏时期到生产过剩时期,由生产力拉动市场经济转变为需求扩张拉动市场经济。市场受众的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企业与创业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挖掘与开发受众的潜在需求,因此,“科学技术驱动”型线性创新模式转变为“需求拉动”型线性创新模式。

在“需求拉动”型线性创新模式中,创业者意识到市场需求预测的重要性——从探索创新机会、识别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到搜集与调查市场信息、对创新和创业机会进行相关评估,综合分析当下创业环境。在环境适宜且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创业者才正式开始创新创业活动。企业营销策划者或学者在发现剩余需求之际,构思相关创意、寻求创新机会,形成创新计划之后导向研发机构和部门进行技术升级,在技术实现匹配之后导入下游生产部门进行创新产品的生产,营销部门根据创业计划进行相关营销策划与销售活动。

(二)耦合模式

线性模式描述了一种上游拉动中游、中游驱动下游的创新活动过程,而耦合模式是一种弱化了创新过程的先后次序,技术开发、生产制造与市场营销三大要素同时影响创新活动效率与结果的创新过程模式。从创意产生伊始,开发匹配的技术、设计与制造生产模型、营销策划与商品分配等创新环节同时耦合,创意才得以落地执行,并输出最终创新结果。

(三)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描述的是市场需求、技术开发与生产能力相互影响的动态创新过程,是线性模式和耦合模式的发展与完善。它将“科学技术驱动”型线性创新模式和“需求拉动”型线性创新模式有机结合。该模型更为详尽地刻画出三大影响要素对于创新活动的作用,同时描述出从创意到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策划和产品分配的完整创新过程。

除此之外,交互模式也是作用和反作用影响的有机整体,不仅体现出科学基础、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对于创新活动的影响,也体现出创新过程对于三大影响要素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说,交互模式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新增了反馈的渠道,创意的落地执行和生产营销结果也直接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和市场需求的偏好转变。

(四)网络模型

在20 世纪90 年代之后,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家与创新者倡导知识积累管理,强调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结果,在原有的交互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模式等开放式创新模式。简而言之,企业的创新过程和创新活动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更新升级。

网络模型更注重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开放式创新,强调了内部研发生产等活动与外部的联系(见图10)。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表示,有足够的证据验证外部联系有助于获取信息,并促进内部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过程。与此同时,伴随着外部信息的获取与内部知识的积累管理,企业的知识积累也处于螺旋上升的变化过程。[13]

图10 产品开发的网络模型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