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石窟寺中的祖师造像在耆那教现存的建筑古迹中主要为寺庙、石窟寺和巨型雕像,它们体现出了耆那教技艺精湛、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近年来因为耆那教影响力逐渐扩大,甚至首都德里的政要都会出席盛典。在印度西北部地区,耆那教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耆那教教徒几乎每年每月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多年举行一次的宗教盛典更是热闹非凡。......
2023-08-31
耆那教寺庙主要的装饰手法共有三种,分别是雕刻、绘画和泥塑。耆那教寺庙建筑以其精美细致的雕刻装饰和富丽堂皇、纯净敞亮的内部空间而著称,有的寺庙整体即是一件完整的雕塑作品。除了部分印度南部地区主要使用木料建造寺庙,其他绝大部分的耆那教寺庙都主要使用坚实的石材建成,甚至也有像埃洛拉石窟群中的“小凯拉撒寺”[4]那样整个从山体中雕琢出岩凿式寺庙。正因大量使用了石材建造寺庙,在石材表面进行雕刻,不仅表现力强也易于保存,所以雕刻成为耆那教寺庙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法。耆那教寺庙的雕刻主要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种,其中浮雕使用更加广泛。在石柱、天花、藻井、圣室等处的祖师神?、神侍和舞女、勇士等人物形象多采用高浮雕的表现形式;而在石梁、石门框、穹顶、弓形装饰和高浮雕旁的植物花纹和几何纹理则主要使用浅浮雕的雕刻手法。圆雕使用最少,只有少量的祖师圣像、部分寺庙屋顶上的力神和寺庙入口处的神兽采用圆雕的雕刻形式。总体说来,高浮雕的表现力较强,同时也不及圆雕费时费力,因此通常用来雕琢寺庙的主要人物及神兽形象,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浅浮雕最易于加工,美中不足的是表现力不强,因此浅浮雕在寺庙中使用最多,但只是作为主要雕刻的陪衬,起到烘托和过渡的作用;圆雕的表现力最强,但制作难度最大,所以通常只有少量的人物和动物形象使用圆雕工艺,在寺庙的全部雕刻作品中起到点缀的作用。此外,印度南北地区由于宗教文化的差异,雕刻风格不同,而各个邦、各邦的各个地域之间雕琢工艺和手法又有不同,因此,同一个神灵或神兽在各地往往有不一样的造型,争奇斗艳、五花八门。
图5-10 做了彩绘的藻井
在所有宗教的精神世界中,无论是具有高贵品质的心灵还是最无人问津的自然事物,都能在绘画世界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一席之地,任何一条可以积极引导内心的宗教教义都能够通过绘画使它们与信徒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5]。在佛教和印度教中的那些引人入胜的彩绘壁画已经为人所熟知,而耆那教也受到它们的影响,很多寺庙都以五彩斑斓的彩画作为雕刻装饰的有力补充。例如在斋沙默尔的耆那教寺庙群中,很多藻井都做了彩绘(图5-10)。耆那教的彩画只是在原有的雕刻上涂上不同的色彩,借以增强雕刻的表现力,其对绘画艺术的利用大抵都是如此。在少数寺庙中也有绘制在墙壁和天花上的耆那教绘画,但都是在晚期修缮寺庙时绘制的,目前尚未发现早期的耆那教壁画。
主要见于印度南部地区的瞿布罗式寺庙中还使用了泥塑的装饰手法。瞿布罗式寺庙以入口处高大的楼门而得名,晚期的瞿布罗式寺庙往往能建起10多层高的楼门。为了减轻建筑的自重,除了楼门的基座部分使用石材建造外,上部的楼阁部分全部由轻质的砖木结构砌筑,并使用泥塑的人物和动物来代替石雕。为了防潮并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这些泥塑的表面通常涂抹颜色鲜艳的油彩,因而远远看去五彩斑斓、热闹活跃。
有关耆那教寺庙建筑的文章
图5-1石窟寺中的祖师造像在耆那教现存的建筑古迹中主要为寺庙、石窟寺和巨型雕像,它们体现出了耆那教技艺精湛、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近年来因为耆那教影响力逐渐扩大,甚至首都德里的政要都会出席盛典。在印度西北部地区,耆那教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耆那教教徒几乎每年每月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多年举行一次的宗教盛典更是热闹非凡。......
2023-08-31
被教徒们作为偶像崇拜的主要是耆那教的二十四位祖师和圣人,也可以说他们就是耆那教的神。建于印度各地的耆那教寺庙大多以这二十四个祖师中一位的名字命名,并献给这位祖师,作为后人对他的纪念。图1-6阿迪那塔塑像图1-7帕莎瓦那塔塑像图1-8大雄塑像第二十四祖即为耆那教创始人大雄。......
2023-08-31
由于现今的考古发掘尚未发现此时期大型的耆那教寺庙建筑,可见玄奘所提到的“天祠”很可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简单宗教设施或者是一些小型的寺庙。总之,至7世纪耆那教寺庙建筑已经粗具规模,并有了很大的发展。最初耆那教寺庙主要模仿印度教神庙的建筑形式,或是直接占用印度教废弃的寺庙,只是两者所供奉的偶像不同而已。寺庙不再有被穆斯林摧毁的威胁,僧侣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证。......
2023-08-31
在公元4—8世纪时,耆那教发展迅速,开始在南亚次大陆广泛流行。[5]公元8—12世纪,由于受到地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耆那教在印度部分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状况使得耆那教各教派受到了空前的严重破坏,宗教发展也陷于停滞。现今耆那教在印度约有420万教徒,虽然仍然属于小众宗教,但耆那教徒是印度所有宗教团体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
2023-08-31
耆那教认为“业”是一种看不到的物质,它吸附在人的灵魂上,阻碍了最终的解脱。耆那教把严格的苦修作为得到灵魂解脱的手段,其修行往往非常极端,有些教徒甚至通过神圣的绝食,自愿饿死而达解脱。......
2023-08-31
耆那教寺庙建筑的“框架结构”也让人印象深刻。各地的耆那教寺庙都使用梁柱体系,绝大多数是由石材加工成的石梁、石柱。耆那教寺庙的各个柱厅、圣室和围廊都使用这种梁柱体系。除此之外,耆那教寺庙中的框架结构还是膜式装饰和流动空间的完美结合。寺庙建筑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是其灵与骨,而精美绵密的雕刻和装饰则是其血与肉。......
2023-08-31
在耆那教寺庙建筑中锡卡拉象征着圣山,大多建在寺庙的圣室或圣龛顶部。锡卡拉式耆那教寺庙流行于印度北部地区和南部个别城镇,集中在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部分地区,是耆那教寺庙最主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主体锡卡拉位于全寺中心的中心式则是对应着圣室位于寺庙中心的十字形寺庙布局,是耆那教寺庙所特有的形式。......
2023-08-31
寺庙常建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的开阔地上或建在香火繁盛的圣地内,单独成寺或临近其他中大型寺庙建造形成寺庙建筑群,其建筑布局在周边环境中呈长条矩形的线式布局。这是耆那教寺庙较为常见的布局形式,寺庙体量较大,建筑造型类似,不及点式布局的小型寺庙丰富多彩。由这些实例可以看出,线式布局的中型耆那教寺庙通常都是沿轴线依次排布圣室、主厅和前厅,规模稍大些的也建有门廊。......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