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耆那教寺庙建筑及耆那教祖师崇拜

耆那教寺庙建筑及耆那教祖师崇拜

【摘要】:被教徒们作为偶像崇拜的主要是耆那教的二十四位祖师和圣人,也可以说他们就是耆那教的神。建于印度各地的耆那教寺庙大多以这二十四个祖师中一位的名字命名,并献给这位祖师,作为后人对他的纪念。图1-6阿迪那塔塑像图1-7帕莎瓦那塔塑像图1-8大雄塑像第二十四祖即为耆那教创始人大雄。

耆那教最初是无神论的宗教,随着宗教的发展和受到非雅利安文化的影响,在信徒中逐渐出现了偶像崇拜的现象,偶像的神逐渐进入寺庙。但耆那教并不认为自然界存在着类似印度教中的创造神、保护神和破坏神。他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间万物都是由最基本的微粒构成。被教徒们作为偶像崇拜的主要是耆那教的二十四位祖师和圣人,也可以说他们就是耆那教的神。建于印度各地的耆那教寺庙大多以这二十四个祖师中一位的名字命名,并献给这位祖师,作为后人对他的纪念(表1-1)。

表1-1 耆那教二十四祖师名录表

续表1-1

在列出的二十四祖师中,除了第一祖阿迪那塔、第二十三祖帕莎瓦那塔、第二十四祖玛哈维拉(大雄)是历史人物,其他二十一祖都是传说人物,只见于耆那教的传说故事,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无从考据,多为后人杜撰。

第一祖阿迪那塔(意译为牛神)。相传由他注释了《吠陀》咒文、赞歌。在把王位传给太子后便受戒出家并成为祖师,具体年代不详,其祖师地位属于后人追封(图1-6)。

第二十三祖帕莎瓦那塔(前 817—前717)出生在今天印度北方邦的柏纳拉斯。他出身皇族,英勇善战,年轻的时候被喻为神勇的战士。帕莎瓦那塔在30多岁时毅然放弃了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悟道出家并广收门徒。据记载追随他的信徒达50多万人,且绝大多数为女性僧侣。在经过了70多年的苦修之后,帕莎瓦那塔于公元前717年,在今天印度比哈尔邦的桑楣德山涅槃。帕莎瓦那塔在世时一共提出了四个训诫:不杀生、不欺骗、不偷盗、不私财“四戒”,这成为后来耆那教基本教义“五戒”的基础。大雄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奸淫”一戒,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五戒”[11](图1-7)。

图1-6 阿迪那塔塑像

图1-7 帕莎瓦那塔塑像

图1-8 大雄塑像

第二十四祖即为耆那教创始人大雄。伐尔达摩那(前599—前527)出生在古印度距吠舍离45公里的贡得村,父亲是一个小王国君主。他自幼家庭富裕,生活奢华。大雄婚后育有一女,可是他觉得生活并不幸福。在31岁时,他的父母为求悟道双双自愿饿死,以求领悟最终奥义。为父母料理完后事之后,伐尔达摩那便立志出家苦行,以此寻求命运的解脱。在云游四方的多年间,他曾经数次被当成间谍和盗贼,屡次受到莫须有的侮辱和陷害。颠沛流离多年以后 , 42岁的大雄终于在娑罗树下大悟得道。大雄得道后,便开始以耆那教的名号组织教团,宣传教义,推行宗教改革活动。他的传教活动也得到了摩揭陀、阿般提等国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在长达30多年的传教生活后,伐尔达摩那于公元前527年在巴瓦涅槃、超脱苦海,终年72岁。此时,耆那教已有50多万教徒,势力盛极一时,教徒大部分为刹帝利阶层和吠舍中的大商人。大雄系统化地总结了耆那教的思想,创立了耆那教的核心教义。直至现今,他仍然位于印度著名思想家之列[12](图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