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谦之居“帝师”之位,便宣称遵老君训诫改革天师道。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一、禁止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务以忠孝等儒家道德规范为道士的行为准则。寇谦之像继寇谦之之后,南朝刘宋时,又有庐山道士陆修静,对南方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陆修静编著有关斋醮仪范的著作多达一百余卷,基本上完成了道教的科仪。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天师道被称为南天师道。......
2023-08-31
二十四史是纪传体正史,其中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梁萧子显的《南齐书》、北齐魏收的《魏书》五部正史都是在这个时期所作。《后汉书》《三国志》与《史记》《汉书》被后人誉为“前四史”。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对《三国志》记载进行补缺、备异、纠谬、论证,大大丰富了原书内容,这是史学体裁的一大创新。
《三国志》书影
《后汉书》书影
对于陈寿的《三国志》,后人有非议,该书以曹魏为正朔,也就是把曹魏看成正统。所以该书称曹操等人为帝,为他们立了本纪,而称刘备为先主,立了传,而对孙权则直呼其名,立的也是传。陈寿的《三国志》是非常简略的。能用那么简短的文字把三国几十年纷繁的历史讲述得条理清楚固然是一种优点,但也有点不足。后来南朝刘宋的皇帝宋文帝就觉得它过于简略了,于是就让著名的学者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
范晔的《后汉书》只完成了纪传的部分,原来他还打算继续写下去,但是因为罹谋反罪而没有最后完成。今天我们在《后汉书》中所看到的志是后人用司马彪的《续汉书》中的志来补的。
沈约的《宋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突出了门阀贵族的特点,所以会给人以家谱的感觉。而且行文用的是标准的骈体文。沈约本来就是才子,所以十分想卖弄他的文采,结果读来反倒十分拗口。
《南齐书》为梁萧子显所撰,他的所有著作中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就只有《南齐书》了,这部书并不能称为信史,因为萧子显本人就是南齐宗室,所以他写此书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表彰他先人的功业,多有不实之处。
魏收的《魏书》是记载北魏一朝历史的史书,但这本书是出了名的“秽史”。魏收本人也是一个出了名的才子。后来有人干脆向皇帝告发魏收作史失实,于是皇帝就让魏收与那些人进行辩论,尔后让魏收进行修改,结果很多人仍然不满。据载,北齐灭亡以后连魏收本人的坟墓也被人给刨了。当然该书自有其优点,那就是他注意到了佛道二教的兴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事件,所以他郑重其事地加以记录,这给后人留下了解佛教史不可多得的史料。
《华阳国志》十二卷,晋常璩撰。这是记录一个地方历史著作的重要代表作,可以看成开方志先河之作。
这个时期还有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那就是袁宏的《后汉纪》,它不同于荀悦的《汉纪》,因为荀悦是将已经成书的《汉书》改变成编年体,而《后汉纪》则是成书于《后汉书》之前的,它保留了大量《后汉书》中所没有的史料。也是研究东汉一代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书。
除了正史之外,这一时期其他史著,还有《西京杂记》《世说新语》《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邺中记》《十六国春秋》《高僧传》《弘明集》《高士传》《帝王世纪》《颜氏家训》等。这些地方史、国别史、地理、宗教、人物传记、杂记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著名学者周一良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里谈到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时提出了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史部著作的独立,摆脱了作为经部附属品的地位。
第二,设立专职史官,不再兼管天文历法。
第三,史部著作数目骤增。这一时期史学著作的数量比两汉时期有了很大增加,仅《晋书》就有十九家之多。
《校书图》(局部,北齐)。此图是北齐天保七年(556)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十一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画面既反映了北齐对古代文献整理的史实,又不乏诙谐、随意,给人一种轻松的艺术享受。
第四,编年纪传两体并重。这两种体裁都有重要的著作产生。纪传体与编年体各有所长,不可偏废。
第五,谱牒之学兴盛。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是士族当权的时代,他们以自己的门阀相标榜,于是他们就特别关注于自己的家族谱系。
第六,佛教与道教史书在纪传体史籍中正式占一席之地。佛教、道教兴起以后,也开始有人整理他们的历史,比如在《魏书》中就有《释老志》来专门讲述佛道二教的历史。周一良的分析很有见地。
有关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文章
寇谦之居“帝师”之位,便宣称遵老君训诫改革天师道。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一、禁止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务以忠孝等儒家道德规范为道士的行为准则。寇谦之像继寇谦之之后,南朝刘宋时,又有庐山道士陆修静,对南方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陆修静编著有关斋醮仪范的著作多达一百余卷,基本上完成了道教的科仪。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天师道被称为南天师道。......
2023-08-31
宣政元年,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突然病故,年仅三十六岁。周武帝病重之时,火速召回了重臣宇文孝伯,授以总宿卫之职。杨坚巧妙地制服了有实权的北周诸王,平息了北周旧臣王谦、尉迟迥的武装暴动,最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措施革除了周宣帝造成的弊政。一个杨坚治理下的、面目全新的北周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北周大定元年,北周的静帝禅位给相国杨坚,北周亡。杨坚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二月初,灭陈,全国复归于统一。......
2023-08-31
初平三年四月,诛董卓,司徒录尚书事王允并害蔡邕。十月,曹丕称皇帝,是为魏文帝,至此东汉亡,三国开始。十二月,司马炎代魏称帝,为西晋武帝。十一月,晋惠帝卒,其弟司马炽即帝位,是为怀帝。六月,东晋豫州刺史祖逖进据谯城,经营北伐。十一月,石勒称赵王,史称后赵。次年建立北府兵。次年北魏实施三长制。北魏太和十八年,北魏迁都洛阳。十月,陈霸先称皇帝,国号陈。......
2023-08-31
这是一则充满着求才热情的求贤令。在曹操看来,不只“受命”之君、“中兴”之君应该求贤若渴,就是他所处的大乱世,也应把“求贤之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第二道求贤令制定于建安十九年的十二月。这道求贤令可以看成是第一道求贤令的补充和发展。实际上还是第一个求贤令中强调的“唯才是举”。第三道求贤令发布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八月。......
2023-08-31
南北朝至唐代是佛教发展的巅峰时期,同样,这一时期的石窟发展也极具影响力。不同的是,崖墓是封闭的墓室,而石窟寺则是供僧侣的宗教生活之用。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经过南北朝到了隋、唐,特别是在唐朝,凿造石窟寺的风气达到了顶峰。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石窟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河北峰峰南北响堂山石窟等。......
2023-12-06
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2023-08-31
自秦、汉至南北朝,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段落,隋、唐以后,却又是一个新段落了。漠南北之地,对于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威胁。继匈奴而居其地的为鲜卑。这一支,历史上特称为高车,其余则仍称铁勒。突厥遂征服漠南北,继承了柔然的地位,依旧受着周齐的敷衍。东北的文明,大略以辽东、西和汉平朝鲜后所设立的四郡为界线。自此以北,则为未开化的满族,汉时称为挹娄,南北朝、隋、唐时称为勿吉,亦作靺鞨。南方海路的交通,益形发达。......
2023-08-26
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后子曹丕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北燕:407—436,历三帝,汉族,建都昌黎。十六国兴亡表南北朝: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东魏:534—550,共17年,一帝,建都邺。西魏:535—556,共23年,历三帝,建都长安。......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