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子学里的儒家经典修习对经学传承的重要性

国子学里的儒家经典修习对经学传承的重要性

【摘要】:当时设立的国子学里,儒家经典仍然是国子学生修习的主要科目。也就是说,在此时期玄学和佛教非常活跃,但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占有牢固的统治地位。正由于官学、私学的发展,带来了经学的继续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失去一家独尊的地位,于是有人认为,盛极一时的两汉经学,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完全衰竭了。其实并没有就此衰竭不振,而是大有发展。对此,王仲荦在《魏晋南北朝史》中作了精到论述,他认为可从两方面来分析。第一,用两汉那种儒家思想来继续统治民众、欺骗民众,已经行不通,统治者不得不在儒家思想以外,利用玄学思想和佛教思想,作为统治民众思想的工具。因此,在儒家思想之外,玄学思想、佛教思想以及形形色色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充塞了当时的思想界。第二,尽管玄学思想和佛教思想有了蓬勃发展,但不能认为经学从此一蹶不振了,因为儒家思想对巩固社会的伦常秩序来讲,是最适合的,它既没有玄学思想带有的那种消极因素,又不像佛教那样存在分割民户影响国家租调收入和兵源的危险,所以朝廷还是要发展儒家思想。当时设立的国子学里,儒家经典仍然是国子学生修习的主要科目。也就是说,在此时期玄学和佛教非常活跃,但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占有牢固的统治地位。当时也出现某些玄学家用玄学思想来改造儒家思想,但始终没能推翻儒家学说。只是在注释中限于一定范围内用玄学思想来补充儒家不大讲的性命、天道等学说,这在某一定意义上也可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丰富。

《正始石经》(魏正始二年立)。又名《三体石经》,用古文、篆书和隶书三种字体书刻,建于洛阳太学门前(今洛阳偃师县)。石经内容有《尚书》《春秋》,共二十七块。后佚,有残石出土。

《道行品法句经》第三十八(前凉写本)

观世音像石座(东魏武定五年即547年)。方座铭记信佛之原因。

此时的官学、私学都有很大发展,许多鸿生大儒广招生徒,传授经典,著书立说,尤其在北朝“燕、齐、赵、魏之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者千余人,小者犹数百”(《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正由于官学、私学的发展,带来了经学的继续发展。著名的经学家及著作在这个时期大量涌现。此时的经学,有其独特的成就,何晏《论语集解》、杜预《左传集解》、范宁《穀梁传集解》、郭璞《尔雅注》在经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还有字书《玉篇》,收采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六字,大大超过前人之著。韵书《切韵》综合古今南北语言,吸取前人韵书长处,奠定汉字音韵学的基础,这些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