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2023-08-31
中国的书法多体善变,兼有图理、图认和图形之妙,与绘画艺术相伴相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显现得更加绚丽多彩,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变到楷书、草书和行书。当时至少有了书法发展的如下条件:其一,东汉以后,造纸术水平提高,纸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二,宗教经文抄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造就了一批书法家。如今研究这个时期的书法,除了写经真迹外,还可从出土的墓志中显现。近百年来,北朝的碑志大量出土,魏志已盈三百,周、齐志铭将近七八十,隋志过百。从大量的出土碑文中也足见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处于高峰突起的时期。
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索靖、卫瓘、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羊欣、王僧虔、萧子云、智永等。钟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与王羲之被后人并称“钟王”。西晋尚书令卫瓘、尚书郎索靖,俱善草书,被时人号为“一台二妙”。北朝的“魏碑”字体,结体扁方,构架紧密,方笔折角,骨力雄劲。
王羲之像
王羲之《兰亭序》
说到书法艺术,最绕不过的是名垂千古的一代书圣王羲之了。王羲之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精湛的书法艺术,还在于他的崇高的人格精神和不倦的奋斗精神。王羲之出身在琅邪郡最显赫的士族王氏家族中,伯父王导位居宰辅,另一伯父王敦执掌兵权,控兵于荆州,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政治格局。可是,王羲之不以此为荣,一再拒绝王导要他到中央任职的建言,最后选择了到地方任会稽内史的职务。在会稽任上,正遇上严重的灾荒,他一面开仓赈济灾民,同时号召官员“断酒以救民命”(《全晋文》卷二十四)。辞官后,他就倾全力研究书法艺术。他先学李斯的《峄山碑》、张旭的《华岳碑》、钟繇的《宣示帖》,然后博采众长,另辟蹊径,创造出自己的书法艺术。据传,他苦练书法,因洗笔、砚,把一池水都染黑了。他主张“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这里说的“意”,无疑包括着作书者的思想品质和精神气韵。
“书圣”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其最深最大的影响力。他使楷书、今草、行草形成新的体势,从而在新书体的成熟与完美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据传,唐太宗在临死前曾经想让儿子高宗李治把这一著名书法作品陪葬,不过,也有人认为李治并没有这么做,很有可能它成了李治、武则天夫妇的陪葬品。究竟如何?只能期望未来的考古发现了。
《姨母帖》(王羲之书,东晋,辽宁省博物馆藏)
《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五(北魏,敦煌藏经洞出土)
元显墓志(北魏延昌二年,河南洛阳出土)
穆亮墓志(北魏景明三年,洛阳城东西山岭西南土冢内出土)
元引墓志(北魏正光四年,洛阳北姚凹村东南岭出土)
荐季直表(曹魏,故宫博物院藏)
有关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文章
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2023-08-31
寇谦之居“帝师”之位,便宣称遵老君训诫改革天师道。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一、禁止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务以忠孝等儒家道德规范为道士的行为准则。寇谦之像继寇谦之之后,南朝刘宋时,又有庐山道士陆修静,对南方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陆修静编著有关斋醮仪范的著作多达一百余卷,基本上完成了道教的科仪。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天师道被称为南天师道。......
2023-08-31
从317年东晋王朝建立,到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的两个半世纪中,江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渐次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有活力的增长点。“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的传统观念愈行愈远,“江南好,江南好”的歌声开始响彻大江南北。主业与副业的并举,也是南朝经济的一大特色。番禺的商贸业带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至......
2023-08-31
刘裕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这一政治遗嘱的价值不只在当时,可以说延及百年;不只影响了宋代,还影响了南朝的整个政治。在宋王朝的内斗中,大权集中到了将军萧道成手里。479年,他学宋的首位皇帝,实行了禅位,称齐高帝。青瓷带盖莲花尊宋王朝前期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安定期,而齐王朝没有,从第二代齐武帝时期就开始进入了混乱的内斗期。......
2023-08-31
最后,终于导致了他领导的流民队伍与政府间的武力冲突,于303年攻下成都。十六国时代最大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各民族的大规模杂处,以魏晋时期为甚。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目的是为了圈牧场和掠夺人口。这也足证当时民族杂居状况之盛。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
2023-08-31
按照《晋书》的说法,司马懿的远祖“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在楚汉战争间,其高祖司马卬是赵国的大将,秦亡后,立为殷王,都于河内。查史籍,当时,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为“朝中四友”,长久以来,“每与大谋,则出奇策,为太子所信重”。这样,从此开始政归司马氏,魏国事实上是已经灭亡了。不久,司马师废齐王芳,另立曹丕的孙子曹髦为帝,改元正元。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代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2023-08-3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风靡全国。佛教重视禅修,即僧人习禅,思维修法,要选择一处远离尘世的幽静之地进行,所以深山茂林且与溪河相邻之风水宝地,成了最佳的开辟石窟寺的地方。如今分布在中国各地的石窟寺遗迹众多,仍然保存数以千计的佛像。敦煌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镇,扼守“丝绸之路”咽喉,是佛教兴盛要地。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山东地区的中心寺院,此后香火繁盛长达八百多年。......
2023-08-31
宣政元年,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突然病故,年仅三十六岁。周武帝病重之时,火速召回了重臣宇文孝伯,授以总宿卫之职。杨坚巧妙地制服了有实权的北周诸王,平息了北周旧臣王谦、尉迟迥的武装暴动,最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措施革除了周宣帝造成的弊政。一个杨坚治理下的、面目全新的北周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北周大定元年,北周的静帝禅位给相国杨坚,北周亡。杨坚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二月初,灭陈,全国复归于统一。......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