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二十二日,孝文帝抵达鲁城,亲自祭祀孔庙。……六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若有违反者,免去官职。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依照《周礼》所载规格,改用长尺、大斗,将这一决定公布天下。......
2023-08-07
在整个北魏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最精彩的一幕。
太和九年(485),北魏政府颁布了均田制,迈出了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失地的状况严重,形成了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暴动。魏孝文帝登极后的前十年间,汉族和各族人民的联合大起义遍及全国各地。让民众有地可耕,组织农民发展生产乃是改善民生、防止民变的当务之急,是放在孝文帝面前刻不容缓的一件改革项目。
均田法规定:男子在十五岁以上,授田四十亩,妇人授田二十亩。这是每年可实际耕作之良田。如果是实行二圃休耕法的土地,则男子授田八十亩,女子授田四十亩。如采取三年轮种一次的休耕法的土地,则男子授田一百二十亩,女子授田六十亩。除这些规定外,还给予一定数量的桑田、宅基地,用以发展副业。“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授予民众的大田其人年过七十或身死的时候,国家要收回,再分发给新生的一代。
奴婢和平民一样授田,奴四十亩,婢二十亩,但不给桑田。奴婢五人则给宅田一亩。奴婢是主人的依附者,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他们的劳动所得,全归主人所有。奴婢也不用给国家服劳役。
在当时人少地广的情况下,实行均田应当说是没有问题的,天下有的是荒地,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去组织分配和织织耕种。北魏政府在这点上是比较认真的,“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让地方政府(州牧和郡守)的行政领导与均田的专使结合起来分配均田,这样就比较落实。同时,实行人口密集的狭乡向人口密度低的宽乡移民的措施。“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他移。”(《魏书·食货志》)这些措施对恢复和发展生产都是起了积极作用的。有记载说,“当时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羊之衣”(《洛阳伽蓝记》),这当然有着溢美的成分,但不少农户因均田法而获利该是不争的事实。
太和十九年(495),即实施均田制后十年,魏孝文帝做出了一个对鲜卑贵族触动更大的动作——迁都洛阳。
从故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是魏孝文帝下了大决心要做的一件大事。平城一带社会风气不良,“多游食之民”,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不少。那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合当帝都。天寒地冻,六月风雪,风沙常起,当时有人就作《悲平城》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更为重要的是,平城地近强悍的柔然族,时有被其包围和攻略的危险。而洛阳长期以来是中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迁都洛阳既有利于鲜卑人学习华夏文化,又有利于让那些醉心于“中夏正音”的汉士大夫真心地归顺于魏国的统治。他思之再三,觉得迁都洛阳是上上之策。
魏孝文帝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善于制造舆论。太和十八年(494)五月,迁都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关键时刻。他召集百官,宣称要让掌管宗庙礼乐的太常卿来占卜迁都的吉凶。占卜得的结果是“革卦”。魏孝文帝借此就大做文章,说:“革卦‘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谁人不从?”他是借上苍的权威来压制那些保守而不顺从变革的人。魏孝文帝这么一解释,当时谁都不敢说什么。
孝文帝的虚宫“万年堂”。魏孝文帝在冯氏墓旁计划营造自己的陵寢,意在陪伴瞻望祖母于身边,以表养育之孝心。因迁都洛阳,“万年堂”成为虚宫。
但是,阻力还是很大的。贪图安乐、安于现状、守旧顽固的人大有人在,就是魏孝文帝十分宠爱的太子恂也反对迁都。在被迫迁都洛阳后,太子恂还是情怀旧都。“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太和二十年(496),也就是离迁都一年还不到的时候,适值魏孝文帝出游嵩山(这里的“游”不是游玩,而是巡视),命令太子恂镇守在洛阳。这时太子恂以为有了机会,就“轻骑奔代(平城)”。魏孝文帝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回洛阳,亲自杖责太子,并要群臣议罪。许多大臣都为太子恂说情,可是魏孝文帝认为迁都事关国之大事,“此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魏书·废太子恂传》),立即下诏废太子恂为庶人。过了些天,见其毫无悔意,魏孝文帝就命人将他毒死了。这年的冬天,鲜卑贵族仍旧不服,他们中的元老级人物穆泰、陆睿联络镇北大将军元思誉、代郡太守元珍策划起兵谋反,“代乡旧族,同恶者多”(《魏书·于栗䃅传》)。魏孝文帝知道实情后,派出将军王元澄前去镇压,自己也率军北巡,镇压了一大批反对变革的人,由此才基本上稳定了局面。
迁都成功以后,魏孝文帝加快了汉化的步伐,着重于改革鲜卑旧俗。他这方面改革的措施十分具体。
禁用鲜卑语。这有一个过程。在北魏初定中原时,作为统治民族当然提倡使用鲜卑语,就是汉人在北魏朝廷中为官的,也要学习鲜卑语,不能讲的,配有“传译”。但是,在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魏孝文帝体察到汉语言文字的先进性,感到有必要推广汉语。他曾对群臣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已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北史·魏咸阳王禧传》)太和十九年(495)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高祖纪》)王仲荦说:“魏孝文帝是想通过消除鲜卑族与汉族在言语方面的隔阂,来逐步泯灭民族间的隔阂,以达到其汉化的目的。”[23]魏孝文帝自己也说,这样做不是为了图眼前的一时痛快,而是“传子孙百代”。
禁胡服。这里说的“服”不单指衣服,它包括服饰、冠带、发式,总之囊括了穿戴文化的全部。拓跋氏来自塞外,其俗辫发左衽。开始建立魏朝的时候,一切都按原先的习俗行事。后来魏强大了,地盘上也据有了包括中原在内的广大地域,这时就有人对魏孝文帝说,以胡服为朝贺礼服不妥。他也感到不妥。太和二十年(496)下令“禁胡服”,模仿南朝的朝服和宫廷服饰重新设计服装。从现存的魏孝文帝及其侍从的画像看,他们穿的完全是汉服了,其仪仗也与汉廷略同。
彩绘陶俑(北魏,河南洛阳元邵墓出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积极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元邵墓多数陶俑身穿汉族服装。
改变祭祀礼。鲜卑历来有“祀天于西郊”的古老仪式。为了实现汉化,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494)下令把这一仪式废除了,实行汉地帝王祭天的仪式。太和十九年(495)夏四月,“庚申,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修饰坟垅,更建碑铭,褒扬圣德”(《魏书·高祖纪》),还选孔子后代中的一人,封为崇圣侯。
改官制。北魏初期,用的当然是鲜卑体制的官制,后来又是汉、鲜卑的称呼杂用。禁用鲜卑语后,还找不到一个行家能贴切地把鲜卑官制转换成汉官制。恰好在此时,南齐秘书丞王肃降魏。这是一个大学问家。王肃学富五车,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很快被魏孝文帝引为知己,说是得王肃犹如刘备之得诸葛孔明,并亲切地称之为“王生”,也就是王老师的意思。这位王老师在变革旧俗、创立新规上为他出了许多好主意,一整套汉化的官制据说大多出于这位“王生”之手。
魏孝文帝的改革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它加快了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革除落后习俗的进程,扩大了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的影响,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同时魏孝文帝的改革也把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带入了中原,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元素和新活力,同时也为国家重新统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有关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文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二十二日,孝文帝抵达鲁城,亲自祭祀孔庙。……六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若有违反者,免去官职。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依照《周礼》所载规格,改用长尺、大斗,将这一决定公布天下。......
2023-08-07
马晓河同样表示,买方、卖方垄断是以排除其他企业进入,增加社会成本为代价的,其垄断利润是从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上拿来的,而非靠竞争。彭建国说,“就是要推动国企进一步同市场经济融合起来,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放宽垄断行业准入门槛,减少买方或卖方垄断,减少买者和卖者的成本。彭建国建议,要将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
2024-01-19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改革家,他为鲜卑人向文明进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规定洛陽北邙墓地为内迁鲜卑各族集体安葬之所,沿袭了鲜卑族原来的族葬遗风。北魏陵区在广大的邙山台地上,以孝文帝长陵为中心营建山园,坟丘墓葬特别集中。孝文帝长陵的具体位置在今孟津县朝陽乡境内,在瀍河之西,邙山之陽。且孝文帝死时,宣武帝继位,宫廷政局平稳,未发生任何事件。......
2023-12-04
为了缓和矛盾,魏孝文帝凭着他的政治才能,最后果断地采取了改革措施。实行俸禄制的成功,增强了魏孝文帝改革的决心。魏孝文帝坚定地采纳李冲的建议,在全国设立三长,校正户籍,从而户口数大增,政府再按户分配田地。魏孝文帝马上采纳推行,挥动了第三板斧。为了魏国政权的长治久安,魏孝文帝决定实行汉化,并打算早日将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为了达到目的,魏孝文帝真是绞尽了脑汁。......
2023-08-13
源贺先后效忠于北魏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期间还倾力迎立过文成帝、孝文帝,真可谓四世重臣,名震天下。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也与源贺大有关系。可见,没有源贺的争取,就没有孝文帝继位,中国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孝文帝改革。此后,源贺多次请求退休,直到474年才被批准,孝文帝还多次派人前往看望。479年,源贺病逝,享年73岁。......
2023-08-07
北魏政权长达百年有余,南方与其对峙的先后经历了宋、齐、梁三个王朝。在这相当漫长的历程中,北魏王朝两起两落,其兴衰历程值得研究。北魏政权是建筑在代国的基础上的。这是北魏王朝的第一度兴盛。北魏政权的第二兴盛期是魏孝文帝的变革时期。这段历史也成为北魏历史上最光彩灿烂的时段。武士俑魏孝文帝去世后,北魏步入了它的第二个衰亡期。......
2023-08-31
1991年,在欢庆建国42周年和上海建城700周年期间,21条里弄普遍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活动。是年,街道妇联组织第四届家庭文化节和家庭法律知识竞赛。1993年,家庭文化节从9月28日开幕至10月20日结束。1998年,妇联组织举办的家庭文化节活动带动一批家庭融入社区。......
2023-10-12
改变传统观念,把水资源看作是人民正常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合理调整水价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的一个根本措施。根据地方条件正确确定水资源价格,实行水资源有偿开采和使用;正确确定自来水水价,其中应包括水资源价格、制水成本和输水成本以及一定的利润,逐步建立资源有偿使用观念。......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