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2023-08-31
刘裕经过多年的征战、谋划,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名微位薄,盛流皆不与相知”(《宋书·武帝纪》),就是在荡平起义军、平定桓玄之乱后,那些名门大族的“盛流”仍然看不起他。如尚书左仆射王愉,本是江左冠族,竟敢在公众场合辱骂刘裕。对这些人,刘裕当然也不客气,利用种种借口一个个把他们收拾了。
刘裕十分懂得体恤下人和部属,在利益面前显得比较大气。“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宋书·武帝本纪》)他是保持了寒族的本色的。史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刘裕带兵北征的时候,地方官送给他一个虎魄枕,告诉他:“虎魄可以治刀剑创伤,这对你是有用的。”刘裕收下了。随即马上叫人把这个虎魄枕捣碎了,分给下属中需要治伤的将士。这让部下十分感动。他生活上没有多少要求,衣着简朴。在外面散步,有时不带人,面对情况复杂需要加强警卫时,他也尽量减少卫士,从行者最多也不过十来人。
刘裕作为起于行伍的寒族,随时注意打击世家豪族。他讨桓玄时把京口豪门刁氏铲除,把其土地悉数分给京口贫民,百姓拍手称快。晋安帝妻王皇后(王羲之孙女)有“脂泽田四十顷”,她死后,刘裕就把这些土地分给临沂(今江苏句容)、湖熟(今江苏南京市东南)的贫民。刘裕对世家豪门加以限制,曾下令:豪强不得侵吞“山湖川泽”。这些都是寒族实行的善政。
刘裕对普通百姓的甘苦体会较深。即宋帝位后的第二年,他就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从文献资料看,差不多每个月都有条令发布,实行切实的改革。他宣布免去一些苛捐杂税,对于战争期间征发的奴隶一律放归故里。他“车驾幸延贤堂策试诸州秀才、孝廉”,他“限荆州府置将不得过二千人,吏不得过一万人,州置将不得超过五百人,吏不得超过五千人”。他主张废除酷刑,在刑罚上都要比原先降一等。
刘裕只做了两年不到的皇帝,六十岁那年病死了。临死前写下手诏:“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律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宋书·武帝本纪》)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开明和有远见的一份政治遗嘱。他是在防止世家大族的重新登台,是在杜绝外戚乃至宦官专政的重新出现。刘裕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这一政治遗嘱的价值不只在当时,可以说延及百年;不只影响了宋代,还影响了南朝的整个政治。[21]当时以司马氏为代表的士族统治集团处于内外矛盾重重之时,一个本来不惹人注目的寒门庶族出身的刘裕“奋起寒微”,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和周围的人们组成的寒人武装集团,开创了寒人掌权的局面。420年灭掉东晋,建立了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政权。在刘裕入朝执政到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矫晋时弊政,加强集权,铲除分裂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并在此基础上两次北伐,消灭南燕、后秦,使南方出现了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统一。其子刘义隆(宋文帝)继续刘裕的政策,终于出现了“元嘉之治”这个分裂时期的大治盛世。刘裕是东晋南北朝颇有作为、成就最大、最有建树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当时北魏的政治家崔浩曾把刘裕与曹操加以比较后指出:“刘裕之平祸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
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左石兽
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右石兽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天禄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兽
熊造像(宋元嘉二十五年,448)
从总体上说,宋文帝继承了其父亲重视民生的政策。元嘉元年(424)就宣布“大赦天下”。他的大赦倒不是一句空话,让老百姓最高兴的是“逋租宿债勿复收”(《宋书·文帝纪》)。“逋租”,指过去农民拖欠的土地租金。“宿债”,指长年积存下来的人头税之类的债务。现在,文帝宣布全部免除。这可以说是对东晋时期世族对民众压迫和剥削的一次总清理。老百姓的高兴劲是可想而知的。以后在元嘉十七年(440)、元嘉二十一年(444)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一法令,可见具体推行时又是多么困难。他又多次强调劝课农桑,把湖熟一带的“废田千顷,开垦为良田”。
从宋武帝到宋文帝的三四十年间,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众购买力也提高了,货币流通量大增。文帝元嘉七年(430)政府设立了魏晋以前从未设立过的“钱署”,开铸四铢钱,这本身就是社会繁荣的表现。
后世对宋武帝时期,尤其是对宋文帝时期所谓的“元嘉之治”评价很高。“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宋书·孔季恭传》),这样的兴盛景象在整个古代社会也是难得一见的。
宋文帝以后,宋很快就衰弱下去。后来的宋孝武帝、前废帝、宋明帝、后废帝,一个个都是内部倾轧和互相杀戮的高手。就拿那位宋孝武帝刘骏来说,他在位只有短短十年,就杀了弟弟南平王刘铄、武昌王刘浑、海陵王刘休茂、竟陵王刘诞。杀死了兄弟还不算,还要屠杀其亲属,一杀就是数千人。
在宋王朝的内斗中,大权集中到了将军萧道成手里。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立刘准为顺帝。479年,他学宋的首位皇帝,实行了禅位,称齐高帝。宋历时五十九年,灭亡了。萧道成为了站稳脚跟,将“宋之王侯,无少长皆幽死”。
南朝进入了第二个王朝——齐朝。
齐高祖萧道成像
萧道成称帝后四年死去,继位的是齐武帝。为了巩固统治,他也想学宋初一样采取一些改善民生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如减免“逋租宿债”,“减轻市税”,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统治者说了些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些什么。宋初的免除“逋租宿债”这样一些法令是认真实施了的,也收到了很好的实效。而齐国的这些法令只停留在纸面上,皇族对民众的盘剥越来越重,“聚钱上库五亿万,斋库亦出三亿万,金银布帛,不可称计”(《南史·齐本纪》)。齐帝还想“校籍”,也就是整理和登记户口,还设立了“校籍官”。但是这一工作一开始就弊端百出。由于用人不当,富有者常通过涂改户口等手段得利,而老百姓又常被诬为户籍诈伪。结果这些措施都走到了原先愿望的反面。
宋王朝前期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安定期,而齐王朝没有,从第二代齐武帝时期就开始进入了混乱的内斗期。齐皇室的内部残杀可以用惨不忍睹四字来形容。举一个例子吧,齐明帝一上台就大开杀戒,“性猜忌多虑,故极行诛戮”(《南齐书·明帝纪》)。他一共在位只有五年,就把齐高帝的十九子、齐武帝的二十三子及其后代基本杀光,只有高帝的第二个儿子幸存。他一直到死的那年还在杀人,如果不是498年暴病而死,他是还要杀戮下去的。这个齐明帝一共活了四十七岁。在死前,还教育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说人与人之间就是一个“杀”字,说什么“作事不可在人后”,意思是要先发制人,要先下手为强。这样,他的儿子取得政权后也拼命地杀人。
502年,萧氏的宗室、雍州刺史萧衍,举兵入京,杀尽了齐明帝的所有后裔。这年的四月,萧衍在建康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他就是梁武帝。齐王朝总共只存在了二十三年,没有留下任何意义上可以进入人们记忆的文化遗产。
南朝进入了第三个王朝——梁朝。
有关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文章
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2023-08-31
中国的书法多体善变,兼有图理、图认和图形之妙,与绘画艺术相伴相随。其二,宗教经文抄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造就了一批书法家。从大量的出土碑文中也足见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处于高峰突起的时期。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索靖、卫瓘、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羊欣、王僧虔、萧子云、智永等。王羲之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精湛的书法艺术,还在于他的崇高的人格精神和不倦的奋斗精神。......
2023-08-31
从317年东晋王朝建立,到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的两个半世纪中,江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渐次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有活力的增长点。“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的传统观念愈行愈远,“江南好,江南好”的歌声开始响彻大江南北。主业与副业的并举,也是南朝经济的一大特色。番禺的商贸业带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至......
2023-08-31
最后,终于导致了他领导的流民队伍与政府间的武力冲突,于303年攻下成都。十六国时代最大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各民族的大规模杂处,以魏晋时期为甚。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目的是为了圈牧场和掠夺人口。这也足证当时民族杂居状况之盛。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
2023-08-3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风靡全国。佛教重视禅修,即僧人习禅,思维修法,要选择一处远离尘世的幽静之地进行,所以深山茂林且与溪河相邻之风水宝地,成了最佳的开辟石窟寺的地方。如今分布在中国各地的石窟寺遗迹众多,仍然保存数以千计的佛像。敦煌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镇,扼守“丝绸之路”咽喉,是佛教兴盛要地。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山东地区的中心寺院,此后香火繁盛长达八百多年。......
2023-08-31
按照《晋书》的说法,司马懿的远祖“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在楚汉战争间,其高祖司马卬是赵国的大将,秦亡后,立为殷王,都于河内。查史籍,当时,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为“朝中四友”,长久以来,“每与大谋,则出奇策,为太子所信重”。这样,从此开始政归司马氏,魏国事实上是已经灭亡了。不久,司马师废齐王芳,另立曹丕的孙子曹髦为帝,改元正元。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代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2023-08-31
寇谦之居“帝师”之位,便宣称遵老君训诫改革天师道。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一、禁止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务以忠孝等儒家道德规范为道士的行为准则。寇谦之像继寇谦之之后,南朝刘宋时,又有庐山道士陆修静,对南方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陆修静编著有关斋醮仪范的著作多达一百余卷,基本上完成了道教的科仪。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天师道被称为南天师道。......
2023-08-31
宣政元年,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突然病故,年仅三十六岁。周武帝病重之时,火速召回了重臣宇文孝伯,授以总宿卫之职。杨坚巧妙地制服了有实权的北周诸王,平息了北周旧臣王谦、尉迟迥的武装暴动,最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措施革除了周宣帝造成的弊政。一个杨坚治理下的、面目全新的北周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北周大定元年,北周的静帝禅位给相国杨坚,北周亡。杨坚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二月初,灭陈,全国复归于统一。......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