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2023-08-31
说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不能不讲到宋武帝刘裕其人。由于他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南部中国的统治构架,基本上推翻了东晋以来世家大族独霸政坛的局面,并开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
宋武帝刘裕像
刘裕的先祖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后来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据传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的后代。当然这只是其显赫后的一种附会,是没有多少依据的。实际的情况是,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中,他的小名叫“寄奴”,本身就充满着贫民色彩。《宋书·武帝本纪》说他“家贫,有大志”,这是符合实际的。他年轻时出门做过小买卖之类的体力活,也常受人欺凌。当时京口有个大族刁家,有钱有势,鱼肉百姓,被称为“京口之蠹”。一次,刘裕与刁氏家人赌博,输了钱还不起,被绑在马桩上遭打,这事直到他的晚年都记得。他对世家大族有一种天然的憎恨,后来他当了皇帝,世人称其为“寒人皇帝”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寒人皇帝”当政后想做的大事之一就是严惩那些横行乡里的世家大族,而这些豪门权贵中使他有切肤之痛的是京口刁氏,他对刁氏的惩处是痛快而彻底的,那当然是后话了。
刘裕是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的过程中一举成名的。他参加了政府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北府兵”。当时世家大族的腐败无能已暴露无遗,他们除了过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无聊生活外,可以说是一无所能。一些豪门控制的政府军在与起义军战斗中屡战屡败,无一胜绩,而最能战斗的当是“北府兵”了,“北府兵”中崭露头角的就是被称为“智勇双全”的刘裕。
在刘裕的战斗生涯中,海盐之战是他的“成名作”。当时孙恩的势力正盛,刘裕奉命守卫海盐城。孙恩数度攻城,海盐城中兵寡将弱,眼看城门不保。这时,刘裕心生一计,“乃选敢死之士数百人,咸脱甲胄,执短兵,并鼓噪而出。贼震惧夺气,因其惧而奔之,并弃甲散走,斩其大帅姚盛”(《宋书·武帝本纪》)。这是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传奇故事。在两军交战中,哪有弱势的一方士兵脱掉甲胄与对方交战的?哪有弃长枪而执短兵的?哪有弱者弃城而冲出与对方决一死战的?刘裕之智勇就在于把这些“不可能”神奇般地统统变成了“可能”,使敌手在“震惧夺气”中丧失战斗力,最后战而胜之。刘裕就是用这样的智勇精神消灭了坚持十余年的孙恩、卢循起义军的。
灯树纹锦(北朝,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
刘裕的第二功是平定了桓玄之乱。桓氏是东晋的“四大家族”之一,是当时的权臣桓温之子。桓温死后,桓玄乘政局动荡之机控制了长江上游的大部分地区,使东晋王朝辖区局限在三吴地区,十分的骄横。元兴元年(402)朝廷派司马元显为大将,以北府兵的刘牢之为前锋讨伐桓玄。不料作为主将之一的刘牢之背叛了朝廷。这样,第二年桓玄就称帝了,定国号为楚。这时刘裕就起兵讨桓玄。他在兵力上虽处弱势,但他知道桓玄的反叛是不得人心的,“(桓玄)祸难屡构,干戈不戢,百姓厌之,思归一统”(《晋书·桓玄传》),桓玄的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同时,他一如既往地镇定自若,冲杀在最前阵,给士兵以极大的鼓舞。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刘裕这一边。结果打败了一度自以为不可一世的桓玄。平定桓玄之乱后,晋安帝给了他极高的封赏。
方格兽纹锦(北朝,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
义熙六年(410),刘裕又轻而易举地灭掉了称霸一方的南燕。
义熙十二年(416),刘裕举兵北伐,攻打后秦,沿途“望风降服”,一直打到了洛阳,在洛阳修复了晋王陵。后又打到长安,谒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他派自己的儿子镇守长安,自己返回建康。这时,朝中已无人能与之抗衡了。
义熙十四年(418),刘裕受封为相国、宋公。年底,刘裕缢死了晋安帝司马德宗,改立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一年半后,他又设计让晋恭帝禅位给他。
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正式称帝,国号宋。[20]改元永初,定都建康,史称宋武帝。
420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它既标志着一个王朝——晋的终结,又标志着一种原先的统治形态——世族大家霸持政局的终结。从此开拓出了寒族政治的新局面。同时,它又是南北朝时代的开局之年。
420年这一年,对北方的魏来说也有纪念意义。这一年,北魏政权的第二代君主拓跋嗣去世。经过拓跋珪、拓跋嗣两代的努力,北魏政权的内部团结统一,国力空前强大。420年,北魏的第三代君主拓跋焘接过了开国的接力棒,后来经过多年的征战,到439年时,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南北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了。
有关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文章
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2023-08-31
寇谦之居“帝师”之位,便宣称遵老君训诫改革天师道。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一、禁止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务以忠孝等儒家道德规范为道士的行为准则。寇谦之像继寇谦之之后,南朝刘宋时,又有庐山道士陆修静,对南方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陆修静编著有关斋醮仪范的著作多达一百余卷,基本上完成了道教的科仪。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天师道被称为南天师道。......
2023-08-31
宣政元年,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突然病故,年仅三十六岁。周武帝病重之时,火速召回了重臣宇文孝伯,授以总宿卫之职。杨坚巧妙地制服了有实权的北周诸王,平息了北周旧臣王谦、尉迟迥的武装暴动,最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措施革除了周宣帝造成的弊政。一个杨坚治理下的、面目全新的北周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北周大定元年,北周的静帝禅位给相国杨坚,北周亡。杨坚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二月初,灭陈,全国复归于统一。......
2023-08-31
中国的书法多体善变,兼有图理、图认和图形之妙,与绘画艺术相伴相随。其二,宗教经文抄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造就了一批书法家。从大量的出土碑文中也足见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处于高峰突起的时期。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索靖、卫瓘、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羊欣、王僧虔、萧子云、智永等。王羲之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精湛的书法艺术,还在于他的崇高的人格精神和不倦的奋斗精神。......
2023-08-3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风靡全国。佛教重视禅修,即僧人习禅,思维修法,要选择一处远离尘世的幽静之地进行,所以深山茂林且与溪河相邻之风水宝地,成了最佳的开辟石窟寺的地方。如今分布在中国各地的石窟寺遗迹众多,仍然保存数以千计的佛像。敦煌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镇,扼守“丝绸之路”咽喉,是佛教兴盛要地。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山东地区的中心寺院,此后香火繁盛长达八百多年。......
2023-08-31
从317年东晋王朝建立,到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的两个半世纪中,江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渐次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有活力的增长点。“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的传统观念愈行愈远,“江南好,江南好”的歌声开始响彻大江南北。主业与副业的并举,也是南朝经济的一大特色。番禺的商贸业带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至......
2023-08-31
这是一则充满着求才热情的求贤令。在曹操看来,不只“受命”之君、“中兴”之君应该求贤若渴,就是他所处的大乱世,也应把“求贤之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第二道求贤令制定于建安十九年的十二月。这道求贤令可以看成是第一道求贤令的补充和发展。实际上还是第一个求贤令中强调的“唯才是举”。第三道求贤令发布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八月。......
2023-08-31
刘裕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这一政治遗嘱的价值不只在当时,可以说延及百年;不只影响了宋代,还影响了南朝的整个政治。在宋王朝的内斗中,大权集中到了将军萧道成手里。479年,他学宋的首位皇帝,实行了禅位,称齐高帝。青瓷带盖莲花尊宋王朝前期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安定期,而齐王朝没有,从第二代齐武帝时期就开始进入了混乱的内斗期。......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