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的建立比东魏要晚一年,它是在北方与东魏对峙的一个政权。第二年,宇文泰杀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他还让汉人中的佼佼者苏绰、卢辩依照《周礼》改定官制。在东、西魏的对决中,西魏常常处于较为主动的位置。第二年,宇文觉废西魏帝,自己登上了天子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已娶的男子每年交绢一匹、绵八两、粟五斛。未娶的男子减半。......
2023-08-31
东晋王朝的创立者司马睿出身于司马氏皇室,但在皇室中属于疏属。祖父是司马懿的庶出之子,在诸多的儿子里政治上根本排不上号。他最重要的封号是琅邪王,地在靠近东海边的地区,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算不上中枢地区,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对司马睿一家来说这倒是特别的重要。正是在琅邪郡,这个家族结识了日后成为东晋王朝台柱的王姓大族。司马睿的父亲比祖父更平庸,一生没有任何可以记述的作为,唯一可说的是他袭了琅邪王的爵。其父死的时候,司马睿十五岁,顺理成章地承袭琅邪王爵,这一年是太熙元年(290),晋武帝死去,之后的十五年是西晋历史上最动乱的年月,差不多司马氏的所有支属都登台表现了,可是正当盛年(十六岁到三十岁)的司马睿选择了沉默。
晋元帝司马睿像
此时的司马睿无兵无权,为了避免杀身之祸,他采取了谦恭退让的方略,尽量不卷入八王之乱的漩涡之中。他深居简出,交友不多,最谈得来的是在京为官的琅邪王姓大族中人王导。王导是有政治头脑的,同意他不介入“八王之乱”的方略,多次劝他离开京都回到封国琅邪郡去。司马睿同意这样做,但苦于找不到机会。
永兴元年(304),“八王之乱”进入了又一个高潮期。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亲征邺城的司马颖等,号召四方人士一起来讨伐司马颖。东海郡与琅邪郡紧连在一起,因此司马睿了解司马越的为人,毅然加入了他的征讨队伍。战事一度失利,两人同回到自己的封国去。这样,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这样,后来作为东晋王朝台柱的“铁三角”也初次浮出水面。他们是:琅邪王司马睿、东海王司马越,还有世居琅邪的江北望族王敦和王导。司马越与司马睿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利益,在反对司马颖过程中还有过军事合作。[13]而琅邪王姓大族早就参加过东海王越的军事行动。司马越为太傅时,王衍任太尉,一个是皇帝辅政之官,一个是最高的军事长官。三方合力,经过一段曲折的行程,开创了帝业。
东晋时有“客皆注家籍”的规定。这样,佃客与豪族的依附关系大大加强,那些“注家籍”的佃客、部曲等成为豪族的主要劳动者。因之出现了“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现象。这些依附农民就是“族众”。
庄园小院(东晋壁画,佚名)。画中的一棵参天大树,人和鸟兽各自活动,表现了自给自足的大庄园经济发展的景象,也有学者认为此画寓有荫庇户对庄园主依附关系的深刻含义。
永兴二年(305),东海王整顿队伍复出,并将对手杀死。第二年,晋惠帝死,怀帝立,大权完全落入了“八王之乱”中的最后一王——东海王司马越的手中。这时的司马睿也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两人相约要利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历史舞台大干一番。而很大程度上司马睿又是借重于东海王越的权威。正是这一年,三方势力的组合开始成形:东海王司马越负责前方战事,控制政治中枢,封司马睿为平东将军,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为他看守大后方,司马睿则让王导做司马,“军谋密策”皆由王导规划。
永嘉元年(307),大权在握的司马越改任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命其任都督扬州等职,负责镇守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在王导的建议下,司马睿迅即由下邳移镇建业。都督扬州,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命,使他比一般的北人至少提早十来年介入江南事务。移镇建业,它的重要性怎么估价也不为高。白寿彝先生指出:“司马睿就从建业起家,开创了东晋帝业。”[14]在司马睿移镇建业这一年,王衍请求以其弟王澄为荆州都督,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这些都说明他们是在为南迁作准备。
王导像
这年的九月,司马睿来到了建业。当时没有出现热烈欢迎的局面,相反显得有点冷清。史书上说:“及徙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晋书·王导传》)江南士族居月余而不来看望他,那是因为当时这些人的心情复杂而迟疑。他们急切希望有一个新的“皇上”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但又拿不准司马睿集团有无这种威望、权威和能力,更吃不准这些南下的北方士族是否会打击自己的势力。江南的庶族不来看望,那是因为他们对士族深恶而痛绝,根本不抱什么希望。
王导是有才华和政治识见的。面对这样的政局,他有条不紊地做了这样几件事:首先,他把财大气粗、敢作敢为的王敦请来共商大事,对他说:“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意思很清楚,要他把江北南下士人团结起来,合力帮衬司马睿一把。其次,王导向司马睿面授机宜,要他“政务清静”,“克己励节”,意思是要把士族奢华的那一套收一收,像个创业的样子,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王导到司马睿处所去,见到司马睿正在喝酒。王导对他说:“如果你想成就大业,就要把酒戒了。”司马睿想了想,又倒了一杯酒,说:“让我再喝一杯吧!”仰起头,一喝而尽,把酒杯往桌上一扣,从此就戒了酒,以示励精图治。王导还要司马睿做一件事,就是拉拢江南大族,他说:“顾荣、贺循、纪瞻、周玘,皆南土之秀,愿尽优礼,则天下安矣!”(《晋书·王导传》)司马睿觉得非常正确,就照做了。司马睿曾无比感慨地说:“卿,吾之萧何也。”
传东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王导这个司马睿的“萧何”,在寻找一个突破口。
永嘉二年(308)三月三日,建业士庶照例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禊祓活动。在王导的精心安排下,司马睿乘坐着华丽的肩舆,由威风八面的仪仗队簇拥着出游观禊,王导、王敦以及北方大族名士都骑着马跟在仪仗队后面作为扈从,神情严肃、毕恭毕敬。这气派大出江南士族的意料,以为司马睿的确是南渡北人心中的皇者。这时,顾荣等人急忙在道左参拜。
接着,王导趁热打铁,马上代表司马睿前去专访顾荣等江南大族人士。顾荣等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觉得也只有司马睿可以当“皇上”。司马睿也委顾荣等人以重任,让他们参与军政机要事务。“吴会风靡,百姓归心。”(《晋书·王导传》)一个以南北士族为核心的江东政权形成了。
有关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文章
西魏的建立比东魏要晚一年,它是在北方与东魏对峙的一个政权。第二年,宇文泰杀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他还让汉人中的佼佼者苏绰、卢辩依照《周礼》改定官制。在东、西魏的对决中,西魏常常处于较为主动的位置。第二年,宇文觉废西魏帝,自己登上了天子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已娶的男子每年交绢一匹、绵八两、粟五斛。未娶的男子减半。......
2023-08-31
按照《晋书》的说法,司马懿的远祖“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在楚汉战争间,其高祖司马卬是赵国的大将,秦亡后,立为殷王,都于河内。查史籍,当时,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为“朝中四友”,长久以来,“每与大谋,则出奇策,为太子所信重”。这样,从此开始政归司马氏,魏国事实上是已经灭亡了。不久,司马师废齐王芳,另立曹丕的孙子曹髦为帝,改元正元。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代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2023-08-31
司马昭明白,统一全国的时机到来了。司马昭死后,他的长子司马炎在当月就继承了晋王之位,并当起了魏国的相国。晋国建立起来了,但全国还没有完全统一。吴国民众受够了战乱之苦,不肯为腐败的东吴统治者卖命。晋武帝的建国方略大致上有如下数项。灭吴后全国统一,晋武帝令州郡官解除兵权。[12]青瓷神兽尊在推行占田制和其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的措施后,晋太康年间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
2023-08-31
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2023-08-31
中国的书法多体善变,兼有图理、图认和图形之妙,与绘画艺术相伴相随。其二,宗教经文抄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造就了一批书法家。从大量的出土碑文中也足见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处于高峰突起的时期。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索靖、卫瓘、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羊欣、王僧虔、萧子云、智永等。王羲之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精湛的书法艺术,还在于他的崇高的人格精神和不倦的奋斗精神。......
2023-08-31
从317年东晋王朝建立,到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的两个半世纪中,江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渐次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有活力的增长点。“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的传统观念愈行愈远,“江南好,江南好”的歌声开始响彻大江南北。主业与副业的并举,也是南朝经济的一大特色。番禺的商贸业带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至......
2023-08-31
最后,终于导致了他领导的流民队伍与政府间的武力冲突,于303年攻下成都。十六国时代最大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各民族的大规模杂处,以魏晋时期为甚。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目的是为了圈牧场和掠夺人口。这也足证当时民族杂居状况之盛。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
2023-08-31
刘裕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这一政治遗嘱的价值不只在当时,可以说延及百年;不只影响了宋代,还影响了南朝的整个政治。在宋王朝的内斗中,大权集中到了将军萧道成手里。479年,他学宋的首位皇帝,实行了禅位,称齐高帝。青瓷带盖莲花尊宋王朝前期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安定期,而齐王朝没有,从第二代齐武帝时期就开始进入了混乱的内斗期。......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