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帝司马睿像此时的司马睿无兵无权,为了避免杀身之祸,他采取了谦恭退让的方略,尽量不卷入八王之乱的漩涡之中。司马睿同意这样做,但苦于找不到机会。而很大程度上司马睿又是借重于东海王越的权威。在王导的建议下,司马睿迅即由下邳移镇建业。白寿彝先生指出:“司马睿就从建业起家,开创了东晋帝业。”司马睿也委顾荣等人以重任,让他们参与军政机要事务。......
2023-08-31
魏甘露五年(260),司马昭杀魏帝曹髦,司马氏集团的势力愈加强大了,在魏国的地位也愈加巩固了。而当时三国中的另两国愈来愈衰弱下去。司马昭明白,统一全国的时机到来了。
晋武帝司马炎像
在三国中,蜀汉最弱小,因此,司马昭决定先取蜀汉。263年,司马昭派钟会率兵十余万进攻汉中,又派邓艾率兵三万余牵制驻在沓中(今甘肃临潭县西南)的姜维军。姜维军看大势不妙,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县)。这样,邓艾就乘势凿山开路,攻入成都平原。蜀汉后主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就投降了。司马昭灭蜀汉,用兵还不到三个月。这一过程证实了司马昭在事先说的“取蜀如指掌”的预言。
有趣的是,后主刘禅投降后,被举家东迁到洛阳,成了“安乐县公”。司马氏在生活上对他优厚以待,司马昭宴请他的时候,还在席间演出蜀地杂技,别人都感到悲怆,只有刘禅喜笑自若。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刘禅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11]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一典故的出处。
司马昭本准备过后即灭吴。想不到他自己在咸熙二年的八月因积劳过度而去世了,他活了五十五岁。
司马昭死后,他的长子司马炎在当月就继承了晋王之位,并当起了魏国的相国。这时,一切国事都由司马氏说了算,朝中的大小官员实际上形同虚设。到十一月的时候,太保郑冲上了一道魏帝禅位于晋王的策书。他说,现在“晋德既洽,四海宅心”,还是“钦顺天命”,禅位于晋王吧!郑冲一提出,百官全都和议。司马炎礼让了一番,也就当起了皇帝来了。他就是晋武帝。这事发生在魏灭蜀汉后两年。
晋国建立起来了,但全国还没有完全统一。280年,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攻吴。吴国民众受够了战乱之苦,不肯为腐败的东吴统治者卖命。像攻蜀一样,只花了三个月时间,吴主孙皓投降了。这时全国复归统一了。
晋武帝在位凡二十五年,总体来说比较平稳安定。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切实措施,这个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相当发达,所制铁器有锄、斧、凿、釜等农业和手工业及生活用具,还有各种兵器。地主庄园内也多冶铸铁器。三吴地区是青瓷器的主要产地,所产瓷器多饰以莲花纹,光泽度也在不断提高。由于瓷器的大量生产,部分陶器、金属器和漆器,已为瓷器所代替。太康年间(280—290)成为相当繁荣的小康时期。晋武帝的建国方略大致上有如下数项。
四系带盖双鸟盂(西晋,南京西岗出土)
罢州郡兵。州郡兵的大发展,起于镇压黄巾起义之时,之后愈演愈烈。州郡军队不只是地方割据的凭借,也大大加重了民众的负担。灭吴后全国统一,晋武帝令州郡官解除兵权。兵役一直是汉末以来农民最沉重的负担,三国的兵员与人口数不成比例。悉去州郡兵的诏令一出,使农民除去了地方兵役之苦,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生产事业的发展。
罢屯田。在三国时期普遍实行的屯田制,由于豪强大族的兼并,由于在管理体制上本身的军事组织形式,由于剥削过重,耕地农民得不到实利,屯田客实际上沦为终身服兵役的半农半兵的特殊农民。由于有悖于民众的意愿,屯田已自然而然地一点点趋于破坏了。管理屯田的典农官都是武职,久而久之,不只鱼肉百姓成性,还自然而然地雄霸一方。而世家大族经常会强霸屯田土地,比如大族何晏就一度“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以为产业”(《三国志·魏书·曹真传》)。农民不堪负担,从屯田上逃逸的事比比皆是。晋武帝即位前后,两次下令罢屯田制。“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校尉)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罢屯田令一实施,农民得以解放,而且那些典农官也得到了妥善安排,实在是皆大欢喜的事。
耕种图砖画(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新城1号墓出土)。此图右上方有朱书“耕种”二字。
采桑图砖画(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新城5号墓出土)。此图表明河西地区不仅是“丝绸之路”必经之道,也是蚕桑种植之地。
牧马图砖画(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新城5号墓出土)。此图牧马人为少数民族,表明河西地区在魏晋时期就是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
实施占田法。平吴以后,天下已经统一,把民众人为地分为自耕农和屯田客的屯田制也取消了,于是就开始实施起“占田法”来,使全体农户成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对占田的“占”字,学者有多种解释,其实简而言之,就是在国家指导下让农民比较均衡地占有一定的土地,并承担一定的义务。“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为了严格起见,规定了丁男、丁女等的年龄界限,“男女年十六岁已上至六十岁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十二已下六十六已上为老小,不事”(《晋书·食货志》)。
我国早就有一夫一妇耕田百亩的理想,占田制使在战乱中失去土地的农民重新有了土地,使屯田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男占田七十,女占田三十”,不正是“户占田百亩”的理想的体现吗?过去的屯田客是四六或五五分成,现在上缴了一定田赋以后都是自己的了,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命根是土地,现在通过实行占田制“占”有了土地以后,那种小农的自豪感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
占田课田制度究竟实行了没有,或实行到何种程度,有点说不太清楚了,史书上也说得模模糊糊。好直言谏争的齐王司马攸在太康年间说:“计今地有余羡,而不农者众,加附业之人复有虚假。”又说,“今宜严敕州郡,检诸虚诈害农之事,督实南亩,上下同奉所务。”(《晋书·司马攸传》)史书上称司马攸是太康年间“总统军事,抚宁内外”的关键性人物,他说的当不是假话。当然,下面的人不完全按占田制的规范去做,也不一定是坏事。占田制规定的一夫一妇占田百亩、课田七十亩,这只是个下限。上限多少呢?没有说,这等于说你可以随意去垦荒。正如司马攸说的,“今地有余羡”,有人去垦荒总比让它抛荒在那里好吧!笔者倒同意这一种说法:“占田制课田制,只是一种意在督促农户加辟耕地的赋税制,是有利于生产的。”[12]
青瓷神兽尊(西晋,江苏宜兴周墓墩出土)
在推行占田制和其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的措施后,晋太康年间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晋书·食货志》),还说其时“牛羊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这恐怕是说过了头,但从中也可见其时生产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标志是人口的增加。据记载,太康元年(280)西晋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晋书·地理志》)。占田实行后的第三年(283),国家领“户有三百七十七万”(《三国志·魏书·陈群传》),一下多出了一百三十多万户,增加了二分之一强。虽说记述可能有夸大与溢美之处,但人口大大增多是有根据的。
褐斑青瓷钵(西晋,南京西岗果木场出土)
东晋越窑鸡头执手壶(广东省博物馆藏)
但是,即使在太康年间,世家大族的土地、财产、特权,也始终没人敢触动,这与晋皇室本身的士族身份是分不开的。
有关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文章
晋元帝司马睿像此时的司马睿无兵无权,为了避免杀身之祸,他采取了谦恭退让的方略,尽量不卷入八王之乱的漩涡之中。司马睿同意这样做,但苦于找不到机会。而很大程度上司马睿又是借重于东海王越的权威。在王导的建议下,司马睿迅即由下邳移镇建业。白寿彝先生指出:“司马睿就从建业起家,开创了东晋帝业。”司马睿也委顾荣等人以重任,让他们参与军政机要事务。......
2023-08-31
西魏的建立比东魏要晚一年,它是在北方与东魏对峙的一个政权。第二年,宇文泰杀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他还让汉人中的佼佼者苏绰、卢辩依照《周礼》改定官制。在东、西魏的对决中,西魏常常处于较为主动的位置。第二年,宇文觉废西魏帝,自己登上了天子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已娶的男子每年交绢一匹、绵八两、粟五斛。未娶的男子减半。......
2023-08-31
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2023-08-31
中国的书法多体善变,兼有图理、图认和图形之妙,与绘画艺术相伴相随。其二,宗教经文抄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造就了一批书法家。从大量的出土碑文中也足见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处于高峰突起的时期。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索靖、卫瓘、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羊欣、王僧虔、萧子云、智永等。王羲之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精湛的书法艺术,还在于他的崇高的人格精神和不倦的奋斗精神。......
2023-08-31
从317年东晋王朝建立,到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的两个半世纪中,江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渐次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有活力的增长点。“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的传统观念愈行愈远,“江南好,江南好”的歌声开始响彻大江南北。主业与副业的并举,也是南朝经济的一大特色。番禺的商贸业带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至......
2023-08-31
最后,终于导致了他领导的流民队伍与政府间的武力冲突,于303年攻下成都。十六国时代最大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各民族的大规模杂处,以魏晋时期为甚。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目的是为了圈牧场和掠夺人口。这也足证当时民族杂居状况之盛。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
2023-08-31
刘裕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这一政治遗嘱的价值不只在当时,可以说延及百年;不只影响了宋代,还影响了南朝的整个政治。在宋王朝的内斗中,大权集中到了将军萧道成手里。479年,他学宋的首位皇帝,实行了禅位,称齐高帝。青瓷带盖莲花尊宋王朝前期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安定期,而齐王朝没有,从第二代齐武帝时期就开始进入了混乱的内斗期。......
2023-08-31
按照《晋书》的说法,司马懿的远祖“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在楚汉战争间,其高祖司马卬是赵国的大将,秦亡后,立为殷王,都于河内。查史籍,当时,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为“朝中四友”,长久以来,“每与大谋,则出奇策,为太子所信重”。这样,从此开始政归司马氏,魏国事实上是已经灭亡了。不久,司马师废齐王芳,另立曹丕的孙子曹髦为帝,改元正元。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代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