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刘备为了站稳脚跟,投靠各地豪强军阀,以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刘备起事已经有将近20个年头,他一心想成就自己的一份功业,为此他四处寻觅人才。小的时候父母早逝,跟随叔父到荆州避难。过了几天,天气寒冷,三人顶着风雪再次来到卧龙冈。又过了些天,刘备等人第三次来到卧龙冈。过了好一会儿,诸葛亮才翻身醒来,把三人请进了屋里。在草堂里,诸葛亮向刘备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给刘备提出了一整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
2023-08-30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三国志·蜀书》上说,“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也”,但没有多少切实的依据,只能说是“相传”。这一相传之说对刘备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他姓刘,又据说是汉王朝皇族之后,因此被一些人视为正统。
刘备早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与母亲一起贩鞋织席为生。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是个贪玩而读书不怎么好的孩子。同时,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后来成为他生死之交的关羽、张飞就是他早年的最要好朋友。史书上说:“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三国志·蜀书·关羽张飞传》)这十分简单的一点史料,后来小说家就把它演绎成了《三国演义》第一回的所谓“桃园三结义”。
刘备像
刘备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希望,很想干一番大事业。三十岁的时候,听说少年时一同拜在儒学大师卢植门下的同乡兼同学公孙瓒在东汉王朝中已经当上了中郎将——中郎将是朝廷的侍卫官,颇有一点实权——刘备决心去投奔他。公孙瓒果然不忘旧情,让他出任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南)县令和平原国相,帮他一起抵抗袁绍。公孙瓒被袁绍打败后,刘备又依附了陶谦,陶谦死后,刘备当上了徐州牧。徐州是个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徐州殷富,户口百万”,袁术、吕布都想要,刘备站不住脚,建安三年(198)只身投奔了实力雄厚的曹操。
卢植像
两位时代的大英雄,难得相处在一起了,从而演绎出了许多既惺惺相惜、又明争暗斗的历史故事来。
刘备到了许昌后,曹操对他非常器重,生活上也十分关照。曹操的谋臣程昱说:“刘备是个特别出色的人才,而且又很得人心,终究不会久居人下,还是趁早除了他吧!”曹操沉思良久,然后作答:“现在正是收揽英雄的时候,如果杀一人而失掉天下士人的心,那样的蠢事我是不会干的。”因此,一如既往地善待刘备,还与刘备一起攻打吕布,“生擒布,杀之”。就是说将吕布活捉并处死了。刘备攻灭吕布有功,曹操上表献帝提升他为左将军。
古隆中
从此,曹操对刘备更客气。据说是常常出则同车、坐则同席。一次,曹操举行盛大的酒宴,“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就是说,当听到曹操说天下英雄只有我曹操和你刘备两人时,刘备为之一惊,把正在夹菜的筷子都掉落在地上了。《华阳国志》加以发挥,说“当时正当雷震”,故有“失匕箸”之举。后来的《三国演义》添油加醋,演义出了“煮酒论英雄”的精彩场景,流传到今天。
此时正是曹、袁交战的前夜。淮南的袁术自知力薄势单,想经徐州北上依附袁绍。曹操很清楚,“二袁”如联兵将很难对付,于是派刘备率军阻击。谋士程昱、郭嘉一起赶来告诫曹操:“刘备放不得!”可是,为时已晚,刘备早已领兵他去了。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首先东征身在徐州的刘备,刘备哪里是他的对手,只得投奔袁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彻底击垮了袁绍以后,刘备只得投奔荆州的刘表。刘表见刘备到来,待之以上宾之礼,交给他一支部队,让他屯驻新野。
这是刘备事业的转折点。
诸葛亮像
在新野,刘备反思了自己前半生曲折的发展历程,深深感到单有张飞、关羽这样的猛将还不行,还得有出谋划策的谋士。由此,他开始广交荆州英雄豪杰、贤能之士。有一次,他去拜访荆州名士司马德操,向他请教天下大事。司马德操对刘备说,自己只是一介俗士,何足道哉,他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伏龙先生诸葛亮,另一个是凤雏先生庞统。后来,名士徐庶到新野见到了刘备,也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当时刘备很随意地说:“那就让他跟你一起来见我吧!”徐庶告诉他:“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是说:像诸葛亮这样的奇才,你要用他,就得礼遇他。所谓“就见”,就是以礼求见。只能是你去求见他,不能随便地召他来见你。
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父亲诸葛珪做过太山郡丞。诸葛亮父母早亡,投靠了叔叔豫章太守诸葛玄。后来叔父为了避乱,来到了荆州落户。叔父去世后,诸葛亮隐居于襄阳西北二十里的隆中,一面读书,一面种地,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可见他是个志趣极为高尚的人。他熟知天文地理,精通战术兵法,以天下为己任。这样的旷世奇才,刘备当然必欲求一见。
要见这样的奇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其过程,史书用了廖廖数笔:“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刘备带着他的“三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前往隆中拜访。第一次第二次都吃了闭门羹,第三次才见着。后来《三国演义》大加敷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
《三顾茅庐图》(明代戴进绘)
这样,诸葛亮找到了足以寄身事业的明主,而刘备找到了“霸业可成”的军师,他由衷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诸葛亮此时也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盘托出,那就是名传千古的《隆中对》。在这篇名文中,“三分天下”的格局被描述得清清楚楚,天下一统的大趋势亦依稀可见。
有关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文章
后来,刘备为了站稳脚跟,投靠各地豪强军阀,以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刘备起事已经有将近20个年头,他一心想成就自己的一份功业,为此他四处寻觅人才。小的时候父母早逝,跟随叔父到荆州避难。过了几天,天气寒冷,三人顶着风雪再次来到卧龙冈。又过了些天,刘备等人第三次来到卧龙冈。过了好一会儿,诸葛亮才翻身醒来,把三人请进了屋里。在草堂里,诸葛亮向刘备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给刘备提出了一整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
2023-08-30
唯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与诸葛亮交情笃厚,认为他确实具有管、乐的才能。刘表的长子刘琦,也十分敬重诸葛亮。刘琦常常想与诸葛亮商议保全自己的办法,但诸葛亮总是搪塞拒绝,不替他出主意。刘备在樊城听得这一消息,赶忙带上众人南逃,诸葛亮与徐庶跟随而行。平定成都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代理左将军府事项。刘备领兵外出征战,诸葛亮常镇守成都,保证兵力粮草充足。......
2023-08-19
章武二年冬,刘备因长期拉痢,身体虚弱,复发他病,自己已感到“殆不自济人”[32],便召诸葛亮、李严等交代后事。三月,刘备病势转危,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委托后事。刘备托孤,为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一出绝唱。刘备这样做,当是鉴于蜀国现实、鉴于诸葛亮与刘禅才能上的巨大差异,不能不如此。但他命李严同时来受托孤,也多少反映出他还希望以其他势力牵制诸葛亮的心理。......
2023-09-30
然而,使郑庄公为难的是,他已经发了“不到黄泉,决不相见”的誓言,如果就这样硬着头皮去会见母亲的话,既伤君威,又害面子,或许更得不偿失。史书上记载郑庄公在发过至死不见母亲的誓言后,就“既而悔之”起来。果然,有个叫颍考叔的郑国人,听到这事后,向郑庄公献上了“阙地及泉,隧而相见”的变通办法,从而使郑庄公终于尽到了自己的“孝心”。“君子”之议,不仅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称许的意味来。......
2023-08-30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刘备说:“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官渡之战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这一驻就停驻了七年。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形容诸葛亮:“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第三次,刘备越发慎重,去之前斋戒沐浴,一到卧龙冈,就下马步行,到草堂前,则拱手立于阶下。......
2024-01-09
在与老板的关系上,更主要的是办“实事”。迫于无耐,我只得请我主交纸文书,表明暂借荆州,若将来我主得到西川,再归还荆州。原来,吕范奉孙权之命为刘备做媒而来。我说服刘备答应了这门亲事,并派孙乾第二天随吕范前往江南拜见孙权,表明刘备的态度。从这件事中,我得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那就是:为老板“办实事”,易得到老板信赖我并不是个天生的“媒婆”,但如果当一回“媒婆”能让老板高兴一回又何乐而不为呢?......
2023-08-03
刘备一死,他的儿子刘禅又不太争气,蜀国的担子全压在诸葛亮的身上,大事小事全由诸葛亮决定。这实际上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向大家表明的施政方略。诸葛亮非常感谢这位姓杨的部下经常向他直言,此人死后,诸葛亮哭泣了三天。诸葛亮被塑造成智慧的化身。......
2023-08-26
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此后刘备被任命为高唐县县尉,并升任县令。抵达徐州后,陶谦将四千丹杨兵给了刘备。刘备因此离开田楷,归附陶谦。刘备与袁术对抗了一个多月,吕布乘虚袭击下邳。吕布抓获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率军转往海西。刘备重新得到妻子儿女,随曹操返回许都。刘备正在进食,闻言大惊,手中的筷子失落于地。正巧这时刘备被派遣出征,未能及时动手。......
2023-0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