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对商领地的征服及周王的权威

周对商领地的征服及周王的权威

【摘要】:周对于商领地的征服过程持续了约20年,并且是在商的世敌援助下得以完成。封地的诸侯王们要以口头和实物的方式向周王进贡及致敬。那些通过不断蚕食周边邻邦以强化自身实力的诸侯王们,已敢于公开蔑视其统治者周王。公元前771年,申侯认为自己受到周王侮辱,于是寻求并获得了来自中原之外游牧民族的军事援助。[20]这些士兵杀死了周王,袭掠了都城,迫使王室逃到相对安全的洛河。然而,此时的周王仍掌握着世俗的和祭司的权威。

同商的起源一样,周族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并不确定。许多西方学者因周和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之间存在诸多相似性而对其留有深刻印象:都是青铜时代的战车战士;两者都处在大致相同的时代,雅利安人的入侵约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在中国人的传统解释中,却一点也没有提及遥远的西方渊源,并得出结论:周人和商人一样都是中国人,他们只是对西部和北部绿洲居民及游牧民族生活的了解要胜于对黄河下游文明的了解。至少到现在,这被证明是恰恰相反的。他们有着比农耕更为牧歌式的生活似乎是可能的;他们来自今陕甘地区,并肯定已意识到南部四川平原的价值。他们不仅将战斗和破坏的才能带入中国东部,也带来了不同于商的宗教、社会观念及习俗。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开始踏上征服之路呢?可能只是基于对权力和战利品的欲望,或许这也是17世纪满族人征服中原的动力所在。但是,它也完全可能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运动。在最初的几十年,这场伟大的民族运动始于西亚,后到达中亚绿洲带,像台式桌球中的球一样,周开始向抵抗力较弱的遥远地区进发。

周对于商领地(据说有约50个诸侯国)的征服过程持续了约20年,并且是在商的世敌援助下得以完成。当周完成领土征服时,对于那些幸存下来的仍旧生活在中国中部的商王室成员,周允许他们在今河南商丘的中心保留一小块地方,并可以继续举行他们重要的祭祀仪式。周王则将其都城建于今陕西西安附近,并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这些封地都由其亲属和征战中的有功之人统治。在其鼎盛时期,周王朝的疆域北到满洲南部,南到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西到甘肃东部,东到东部沿海。在辽阔疆域的边缘地带,生活着许多长期抵抗其征服和同化的小民族。

在最初两个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周王能够掌控其国家——在中国,一个强大王朝的平均寿命大概只有两个半世纪。封地的诸侯王们要以口头和实物的方式向周王进贡及致敬。基于周王在疆域内所拥有的实力、解决争议的技巧以及臣民对他的忠诚,诸侯王们保持着对周王的尊敬。到公元前9世纪,即公元前800年左右,周王的权威开始下降。那些通过不断蚕食周边邻邦以强化自身实力的诸侯王们,已敢于公开蔑视其统治者周王。公元前771年,申侯认为自己受到周王侮辱,于是寻求并获得了来自中原之外游牧民族的军事援助。[20]这些士兵杀死了周王,袭掠了都城,迫使王室逃到相对安全的洛河(在今河南西部)。然而,此时的周王仍掌握着世俗的和祭司的权威。从那时起一直到公元前3世纪周朝灭亡,周王被剥夺了军事力量和统治权力,诸侯只有在索取这个或那个诸侯国的统治权这类合法性问题上才会同周王商议。五个世纪以来,中国被分裂为众多几乎是独立的且文明程度不一的国家,它们之间试图解决共存这一古老问题。

周朝初期疆域图(图中虚线阴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