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非拍卖行:南非艺术与多元文化的缩影

南非拍卖行:南非艺术与多元文化的缩影

【摘要】:南非人的市井生活可以在拍卖行窥视一二。同样,拍卖行所拍卖的物品也是这个国家多元移民文化的一个缩影。拍卖的密度远比中国高,除了每周一次外,还有每月月底最后一个周末的“大拍”,而且每年英国“苏富比”的分部在南非还要分别在开普敦和约翰内斯堡举行春秋季的拍卖会。近几年,中国古董价值扶摇直上,拍卖场已经很难再买到价格实惠的中国古董了。所有在拍卖行露面的“遗物”,均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拍卖行的工作人员

南非人的市井生活可以在拍卖行窥视一二。同样,拍卖行所拍卖的物品也是这个国家多元移民文化的一个缩影。

拍卖的密度远比中国高,除了每周一次外,还有每月月底最后一个周末的“大拍”,而且每年英国“苏富比”的分部在南非还要分别在开普敦和约翰内斯堡举行春秋季的拍卖会。这是因为南非兰特的币值不断下降,早已吸引世界各国的寻宝者纷至沓来。

近几年,中国古董价值扶摇直上,拍卖场已经很难再买到价格实惠的中国古董了。以前我常光顾的这些拍卖行基本不再具有吸引力,但是西洋的古董和油画宝石首饰还有捡漏的空间,而且其中的文化和经验极具价值,只是每一项你都要下一番功夫学习。

例如,印度的石刻艺术来自哪个时期?中国的陶制品弥勒笑佛是否产于明代晚期?丝网印的分色版画是机器批量生产还是限量版的手工印刷品?古老的木柜是什么木头,样式属于维多利亚式还是西班牙式?这些都需要你的眼力和艺术素养。

见到黑人在用抛光膏擦洗老旧银器,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铜器和银器没有“包浆”。尤其是举牌竞价的现场气氛,可以说是“水深火热”,趣味横生。这种浓缩版的市井生活的写照,让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在寻觅中触摸到了这个国家另外一种真实存在。日本浮世绘版画、整套的非洲邮票、部分收藏级非洲木雕石刻,当然少不了中国古瓷和佛像等诱人之物,这是我最熟悉心仪之对象。

如果我将兴趣转往欧洲早期艺术家的作品,相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丰厚的收藏。我曾经见到过毕加索、达利和米罗的版画,失之交臂之后又失而复得。

欧洲移民群体从最早的流放者到后来的达官贵人,几百万人的家庭遗留物也可能会被拍卖数个世纪,撇开其市场价值,他们的记忆和文化才是最可贵的。从一本《圣经》到一杆火枪,一个核桃木老烟斗,一件蕾丝边修饰的晚礼服,一把老折伞扇,几粒旧军装的铜纽扣等。所有在拍卖行露面的“遗物”,均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

拍卖行的工作人员 (拍摄于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