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建制,既体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本质特征,也符合中国对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更是现实的需要。高等教育学已初步形成了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在这本专著中,作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学科关系、学科文化以及研究者的责任与使命,多有精辟的见解;建议将现行教育学科改称为普通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科类并列的一级学科建制,虽不成熟,但值得重视。......
2023-08-31
崔运武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亦即新公共管理运动。这一场改革与以往改革的最大不同,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经济高速增长、阶级矛盾缓和、民主日益进步的社会态势下,探索通过治理模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机制来吸纳和有效配置资源,以解决行政国家有限的财政和能力无法回应公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的难题。迄今,这一场改革已在公共管理领域取得了诸多令人关注的成果,如进行了现代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逻辑重构,即从传统的重阶级统治,走向了常态的政治管理,并落脚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如促成了政府为单一主体、管制为基本手段的传统治理,向政府为核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现代公共治理转型,如在当代公共管理的市场模式下,形成了全新的政府管理的理念、事权划分和管理方式方法,一个在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的混合经济时代中的职能科学、权责清晰、服务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政府改革的目标和行政的基本要求。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即在把握当代公共管理变革大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的政治和管理制度,以及这一既定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从经济领域的变革入手,逐步展开了全方位的社会治理变革,而且“我国治理变革的主要方向,是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1] ,积极探索符合当代世界趋势的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从奠定国家治理体系的组织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出发,提出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展开了新一轮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更高层面上推进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更深入地推进着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改革。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是现代社会政府的基本职责,尤其是在公众享受高等教育机会需求日益增长,高等教育与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日益密切相关的今天,政府如何公平、科学而有效地对高等教育治理,更成为政府整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构成部分,以及政府治理探索的重要内容。我国从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就开启了破冰之旅。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改革主要内容之一是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1998年《高等教育法》以法律文本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高校和社会在高等教育事务上的权利和义务。之后,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相继出台,为改革保驾护航。30多年来,改革虽非一帆风顺,历经沉浮,但取得了累累硕果。从管理视角看,政府已牵头构建了“政府—高校—社会”共同管理高等教育的格局,并将权力分散化,放权给高校和社会,使高等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从而让我国在很短时间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也协调健康发展,完成了西方国家要用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发展重任。
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这考验着高校本身,考验着社会,更考验着政府的智慧。熟知高等教育史的人知道:18世纪英国崛起的时期也是英国大学繁荣的时期;19世纪德国复兴的时期也是德国大学兴旺的时期;20世纪美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美国大学也执世界大学之牛耳。虽然很难判定:到底是强大的国家成就了繁荣的大学,还是繁荣的大学造就了强大的国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繁荣的大学肯定能够助推国家走向强大和富强,因为它能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和强大的科技支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政府必须想方设法管好大学,激发大学发展,成就高等教育的兴旺发达,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提供动力和支撑。
政府管好大学,一是政府自身要进行自我改革,创新管理大学的方式方法,理顺政府和大学的关系;二是政府要改变一元独治的习惯,发挥高校、社会的作用,共同管理好大学,这实际上是“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其实,治理一词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是“治国理政”的意思,指政府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现代意义上的治理,则是20世纪90年代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除了强调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外,还强调非政府组织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简言之,治理强调协同管理。当前,治理理论在国内外兴盛,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及其革新研究》是在政府改革的实践背景和治理研究的学术背景下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问题,彰显出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价值。通读全书,有几点深刻的印象:
一是研究分析框架比较系统。既有从历史视角梳理我国政府高等教育治理的演变,又有从治理的理念、结构等横截面研究政府如何治理高等教育,还有从域外视角分析他国政府高等教育治理的实践和经验,呈现出纵横交错、史论结合、中外对照、系统全面的特点。
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书中对治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之后对政府高等教育治理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改革建议。研究时理论和实践较好地进行了结合,如在理论分析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必须坚持一元多主治理,而不能置政府干预于不顾,在提出对策建议时就提出了政府要合理干预,如此形成了呼应。又如,作者访谈了政府、高校等相关人员,掌握了一手资料,详细罗列了政府与大学在各类事务上的权属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自主权的理论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这样,对府学关系的研究就更加深入、实际,提出对策建议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
三是语言平实,分析论证有理有据。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时常通过举例来论述观点,语言表达朴实,这一点难能可贵。学术研究必须面对受众,因此要深入浅出,使读者明白,如古人所言“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当然,书中还有一些不足,如:政府应扮演何种角色,使用何种手段方法来引导高校和社会协同管理高等教育?在新时期,政府、大学、社会三类治理主体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的内容有哪些?今后府学关系调整的方向和重心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有的研究了,但分析有待深入,有的还没有展开研究。
瑕不掩瑜。作为一部学术著作,不可能将所有问题一网打尽并研究透彻,只要能就某个问题、某些问题详细论述、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体系缜密,就是一部“有品质”的学术作品。如果某些观点能激起争论或是批判,则价值更大。这正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魅力,不在于观点的“统一标准”,而在于“多元各异”。本书正是这样一部“有品质”的作品,因此,当我的学生方泽强博士提出要我为书作序“美言”,我欣然接受。
2018年6月26日
【注释】
[1]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 2008) [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5-17.
有关守护象牙塔的风景:大学微言的文章
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建制,既体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本质特征,也符合中国对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更是现实的需要。高等教育学已初步形成了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在这本专著中,作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学科关系、学科文化以及研究者的责任与使命,多有精辟的见解;建议将现行教育学科改称为普通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科类并列的一级学科建制,虽不成熟,但值得重视。......
2023-08-31
(二)大学、治理结构与大学治理结构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综合性地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及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学治理结构是“大学中各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是协调规范大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主体行为的制度安排”。本文将重点围绕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进行研究。现代大学制度涉及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
2023-11-30
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民办高校要不断生成办学“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表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这两所民办高校充满“想象力”的改革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认可。这些学校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依靠这种充满“想象力”的办学改革,通过改革取得成效,从而使学校屹立于市场、取信于政府,从学生处获得口碑,从教育专家处获得认同。......
2023-08-31
回顾中国教育领域的40年,恢复高考以及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发展,绝对是40年史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逐渐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并内化于心,再加上中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人对读书、接受教育趋之若鹜。“教育改变命运论”和“教育无用论”显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那么,教育到底有没有用,是否能够改变寒门子弟的命运呢?......
2023-08-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恰好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2023-10-02
在信息化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产生由学生控制的非线性的发现式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23-10-02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24]科学研究则是创业型大学实现两大目标的基本手段。在政府核心资助减少的情况下,创业型大学可以凭借良好的教学服务质量、科学研究声誉从社会上获得办学资源,真正成为面向市场办学的法人实体。可见,推进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不仅没有偏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轨道,而且在不折不扣地走一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2023-10-05
21世纪的大学革新与发展趋势朴东顺韩国东西大学校长尊敬的刘继南校长,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时代的变化要求所有国家都树立新的教育典范,以构建最有能效的“知识网络”。伴随着这些变化,新世纪中大学在角色与功能方面的革新将不可避免。今天,我们谈到了21世纪大学的革新与发展趋势的问题,并探讨了在知识社会中应该朝哪些方面努力,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发展。......
2024-02-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