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民办高校要不断生成办学“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表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这两所民办高校充满“想象力”的改革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认可。这些学校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依靠这种充满“想象力”的办学改革,通过改革取得成效,从而使学校屹立于市场、取信于政府,从学生处获得口碑,从教育专家处获得认同。......
2023-08-31
办大学与地理有无关系?答案是有的。如果大学办在大城市,那么它必定有优势。道理很简单,大城市汇集各种资源、信息,再加上大城市更加开放,生活节奏很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大学自然很容易成为“工作狂”,“不快进即落后”往往成为大学的办学准则,也是生活在这些大学内的大多数教职员工持有的工作标准。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学,更加有上进心,哪一所都不愿平庸地发展、混日子,因为那是对各自大学历史不负责。对大学的掌舵人来说,如果当下的大学在自己手中办得比过去还辉煌,那是应该的,如果办得比过去还差,那就未免羞愧了,因为当前大学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办学条件都优于历史上的多数年代。更何况,大城市的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也不愿它区域内的大学发展得过于缓慢、过于平凡甚至平庸。毕竟,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服务供应站以及文化高地,大学是代表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
反之,大学办在小城市,这样的地理就决定了它的办学不像办在大城市那般发展得很快。因为资源、信息、交通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的发展,小城市在这些方面没有优势,自然难以反哺大学的发展。在个别地方,个别政府行政领导甚至还没有将大学作为城市名片的意识,在尊重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支持大学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体上来说,大城市所在大学的办学水平一般来说是要强过非大城市的大学的办学水平,发达地区大学的水平要强过欠发达地区大学的水平。当然,这是就理论上和总体概率上来说的,并非不可逆转。陕西西安以及江西南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比许多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要发达得多的例子就证明地理决定论可能出现特例。笔者曾在云南待过一段时间,发现近年来,像大理大学、红河学院这些区域高校的发展不比昆明市的一些老牌大学差,有些方面甚至比一些老牌大学要强得多,只不过一些老校沉湎于曾经的辉煌办学历史中,不愿承认其某方面被他校赶超而映衬出自己退步。还有,像深圳、青岛这些地方,个别地方大学的办学实力很强,绝对可以跟省内一些老牌高校“叫板”。这既有这些大学自身的努力,也有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当然也要承认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关,也必须承认,处于非省会城市的大学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和艰难努力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总之,处于不利地理位置的大学是可以突破地理限制而办好学并走向卓越的,关键取决于办大学的人。
再说说大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里先谈谈天气。我想说,天气会影响到师生的治学热情和态度,进而关系大学的学术和办学水平。这不是想当然,而是实实在在的。近几年,新闻媒体都会公布所谓的全国十大火炉城市、某区域五大最热城市的新闻,像重庆、南昌、长沙等,一到夏天,温度一般有40多度。想想,在夏天这么热的城市生活,学生和教师读书、治学都要挥汗如雨,静心看书得花多大代价,比如说课室、办公室要有空调,这意味着办学成本会比较高。在冬天,天气又很冷,读书、治学也不太容易,如果下雪,看看又有多少人愿意待在空旷空间、冷意十足的图书馆内。
遗憾的是,在一些不热不冷的城市中,夏天没有那么热,根本不用空调,冬天也没有那么冷,无须暖气供应,但有个别高校的师生浪费老天爷赐予的礼物,并没有善用天气优势于读书、治学、办学。其实,一些大学,特别是那些处于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却十分优越的大学,要善用天气或者说善用自然条件,此是他们弥补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条件不足的可为之道。
举例来说,在冬天,北京的白天黑得特别快,下午四点,天就黑了。按照人的生理规律,一到天黑便处于一种想下班、想休息的状态,这是自然心理。这种情况下,静心工作到6点下班,多少要有些毅力。而在一些西部城市,夏天天要到晚上8点才天黑,意味着人的心里还是愿意花点时间多做些事的,如果能够善用这一自然条件,在工作上更努力,就能产出的更丰硕的成果。坚持不懈,长而久之,学校办学水平追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就指日可待。
但是我发现,这些地方的高校并不这么勤奋工作,领导并没带好头。反而,个别高校偏好干的事是时不时到政府面前抱怨没资源、没人才、没政策,与发达地区高校的水平越来越大。我不禁想问,老天给的这种诸如天气、温度等条件不就是天然的资源吗?它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好吗?这种天天说高校自身条件缺乏、总是指望着政府来帮扶自己,这种寄发展于外物而非靠自身努力的发展思路只会让存此念想的大学越办越落后。
接下来再来谈谈校园环境问题。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有树有花,有亭台楼阁,有小桥流水,有草地石墩。如果还有斑驳的小道,古朴的建筑,悠久的历史,醇厚的文化味,那么,这个学校会令师生、游人感觉更好。再进一步,能聚集一些真才实学的中青年教授,儒雅的老先生以及充满激情、好学上进的年轻学生,师生论道、切磋反复,那会让人对这样的大学校园爱不释手、驻足难离。
办成上述那样的大学,需要办学者花力气来创造和建设。其实,像上述那些环境,大学建设起来并不难。比如种更多的树木,创造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让校园成为绿色大学。种树,绝对是一件相对容易干成、干好的工作。大学种多些树,价值很大:看起来一抹绿,大学好看;学生、教师能在绿树成荫的环境下看看书,聊聊天,谈谈学习的感受;树还可以遮阳,降低温度,在夏天能保证校园格外凉快;树长大了,树繁叶茂,能增加学校的历史感和厚重感;从心理学看,人们看到绿色,心情会格外好,会减少内心的躁动,静心工作和学习;校内外的人会因此喜欢上这个大学,因为学校有花草树木,有文化气息,集物质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美过公园……总之,充满绿色的大学起码在物质环境上就具备了成为一所好大学的基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各地都新建了大学城,为啥新校园刚使用时,有些师生不愿意到新校园去,就是因为校园的树太少了、少小了,使新校园缺乏历史感。我曾去过有一所大学,学校绿树成荫,校园一抹绿,让人感觉舒适。学校校训也十分有意思,叫“树木树人,至真至善”,校训不仅容易记住,也很有韵味。我从绿色的校园环境和校训中深刻体会到这所高校努力创造优秀大学环境的味道以及育人的独特方法。试想,一个有参天大树的大学,一个被绿色海洋包裹的大学,首先让你感觉到的是什么?是舒服。在舒服的环境下,师生可以更好地治学和读书、更好地锻炼和工作;学校也充分建设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树人文化,孕育培养青年学子。事实上,这所大学近些年改革发展的步伐很大,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好评,其“绿色”的育人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同行的赞美。
在大学与地理和环境这一问题上,笔者想说的是,大学要善用地理,有地理优势的大学,要用好优势,没有地理优势的,更要努力办学,克服地理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学要善用自然环境,运用好“天赋”资源,这些资源就是最好的办学条件,一些大学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大学要努力经营、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设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充分感受到舒适感和特色,这样的大学便让人有了为之奋斗并把它建设得更好的信念追求。
2018年7月7日
有关守护象牙塔的风景:大学微言的文章
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民办高校要不断生成办学“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表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这两所民办高校充满“想象力”的改革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认可。这些学校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依靠这种充满“想象力”的办学改革,通过改革取得成效,从而使学校屹立于市场、取信于政府,从学生处获得口碑,从教育专家处获得认同。......
2023-08-31
尽管政府鼓励、引导私立大学发展,但在近代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私立大学也遭遇了发展困境。但比较而言,私立大学办学经费的不确定性更为显著,筹款也成为私立大学校长们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私立大学的校长们,对此颇有共识。然而,一般来说,私立大学薪俸较低,难以与国立大学相比。......
2023-08-22
创新具有目的性、新颖性、价值性、先进性、变革性、发展性、再创造和层次性等特性。另外,创新的先进性还体现在代表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知识是创新之源,通过知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023-08-24
西方创业型大学理论虽然存在各种流派,且两位创业型大学理论鼻祖亦没有明确其商业化、营利性大学的身份,但是,学术资本化、办学商业性特征在各种创业型大学理论流派或多或少地闪现。[19]从此,创业型大学便与学术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以致国内学者直接将学术资本主义视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这表明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不能沿用以学术资本主义作为组织特性的创业型大学理论,需要对西方创业型大学理论进行中国化改造与诠释。......
2023-10-05
地理环境研究不仅关注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也关注与其相关的人文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希罗多德对于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写出了历史巨著《历史》。那么,与古车密切相关的中国交通地理环境又是怎样的呢?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间的殷商时期,中国人已懂得夯土筑路、用石灰稳定土壤,从殷商的废墟地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用碎陶片和砾石铺筑的路面。在道路规划方面有“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
2023-07-31
西方成功的创业型大学,大都具有独立自主面向社会办学的广阔空间与制度保障,而中国大学在诸多方面严重依赖政府,尚未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正如克拉克所言,“公立大学要成为创业型大学,首先要受到国家轻轻的点触,在运行的优势方面,意味着增加而不是减少信任[11]232”。英国虽然是一个保守与传统的国家,但华威大学依然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13]麻省理工学院在走上创业型大学之前,有过激烈讨论。......
2023-10-05
“四个服务”形成了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的和办学方向,统一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服务”“四个坚持不懈”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
2023-10-13
笔者把这种建立在文字过度包装或炮制基础上的办学行为称为“纸面上的办学”。往更深层次看,从大学本身是立德树人的机构和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定位来看,这种“纸面上的办学”是悖离大学精神的。就此而言,“纸面上的办学”恰恰是属于假的范畴,是大学不应为的行为,应杜绝这种“想当然”“自我感觉良好”的办学行为。......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