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西南联大,守护大学文化

学习西南联大,守护大学文化

【摘要】:2017年[1]是西南联大的80周年纪念。围绕着纪念西南联大,国内主流报纸和网站上刊发了一系列的文章。西南联大的伟大之一是“战时应做平时看”的读书和治学风气。今天我们在缅怀西南联大的丰功伟绩外,更应该观察当下的大学在干什么,要把它与联大相比较,以找出差距和不足,使当前的大学更好发展。观之西南联大,是没有这些毛病的。所以,今后我们应向联大看齐并想方设法根治这些病症,否则,大学想发展得好是不可能的。

2017年[1]是西南联大的80周年纪念。围绕着纪念西南联大,国内主流报纸和网站上刊发了一系列的文章。细细读完纪念西南联大的文章和评论,我不禁为联大的精神深深震撼,忆古思今,感触良多。联大的功绩是什么?今之大学在做什么?我们应学联大的什么?这三个问题成为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并不断开展自我对话的题目。

西南联大的伟大之一是“战时应做平时看”的读书和治学风气。正是战时做平时看的读书风气,得以保存了学术和培养了人才,使战后国家重建拥有了一批建设人才和栋梁之材。做到这一点,也与当局的政策有关:“抗战既属长期,各方面人才,直接间接均为战时所需要。我国大学,本不甚发达,每一万国民中,仅有大学生一人,与英美教育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为自力更生抗战建国之计,原有教育必得维持,否则后果将更不堪。至就兵源而言,以我国人口之众,尚无立即征调此类大学生之必要。”[2]当然,说易做难,做到“战时应做平时看”对联大师生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当时,日寇时不时用轰炸机昆明进行轰炸,有时不分白天黑夜,在此种环境下,师生要克服精神上的压力,好好致力于学术传承,相当不容易。再加上当时联大的物质环境也十分艰苦,吃住条件是现在难以想象的,对师生们也是一种挑战。不过,联大师生克服了上述困难,以良好心态来治学、读书。我觉得可以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形容他们这种乐观和冷静的心态,正是如此,才造就了联大的定力和坚卓刚毅。这种大学品格正是当前处于繁华物质环境中的大学应该学习的。

联大最大的价值莫过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贡献,这是对大学这一精神家园灵魂的坚守,在这种精神和思想的指引下,联大师生自由探索学术,教育和学术质量都比较高。即便当时联大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但依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这便是最好的证明。后来,“联大学生中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80人。”联大这种对独立和自由的颂扬、保护和践行,给师生带去了一笔精神财富,让联大人永生难忘。联大的学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说:“想起在中国的大学生活,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空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联大的生活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3]某种意义上说,物质环境的重要性对大学是第二位的,是精神氛围成就了联大的卓越。除了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外,联大还产出了一批研究成果。“联大教授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钱穆的《国史大纲》、雷海宗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一代名篇。”[4]

联大教授们以教学为本、善待学生的行动也值得我们学习。在那时,“教授学生,真是打成一片。那一段的生活,是又严肃,又快活。”[5]“教师与学生相处,亲如朋友,有时师生一起学习新材料。同学之间的竞争一般也光明正大,不伤感情,而且往往彼此讨论,以增进对所学知识的了解。”[6]这种师生关系对当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学术交流显然能够带来很好的启迪。

古人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在缅怀西南联大的丰功伟绩外,更应该观察当下的大学在干什么,要把它与联大相比较,以找出差距和不足,使当前的大学更好发展。

我认为,当前大多数大学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教师立德树人,学生好学上进,教授勤于治学,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整个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有个别大学有这么一些病症:

①精致的利己主义

钱理群先生的这个概念指的是学生,我用来指个别大学的管理者。现实中,有私利的事,这些利己主义者会选择干,没有私利只有公利的工作,则干或不干看心情。即便别人想干,他有时会坚决制止,极力反对。

②发展的虚无主义

学校提出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令人心旷神怡,激动不已,似乎美好的将来在不久即将实现。可惜,规划和计划缺乏抓手,停于书面,流于形式,行动落空。

③繁华的物质主义

学校建得越来越大,大楼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贵,校园越来越豪华,就是大师越来越少,学者越来越不被重视,读书治学风气越来越淡。

④失真的绩效主义

有计划、总结、报告,可惜绩效有时不太实在,水分越挤越多,语言包装越来越时髦,但拿得出手的业绩和“干货”与投入不成正比。

观之西南联大,是没有这些毛病的。所以,今后我们应向联大看齐并想方设法根治这些病症,否则,大学想发展得好是不可能的。“战时应做平时看”的读书治学风气、“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守护、“以教学为本、善待学生”的教师情怀是联大给予当前大学的财富。这里有太多的空间可供当前的大学发挥和拓展。结合现实,这里就善待学生,发展学术延展说几句。

我想说,唯有善待所有学生,让学生认同大学,大学才有可能成功。面对着当前庞大的学生数量,有的学校专注于培养少数学生,让他们去拿各种奖项,以资为学校夺得“脸面”,却没有去关注、培养更多的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成长成才。这种把教育面向部分学生的做法就不太可适。还有,有个别大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把他管好,让他在校园不要出现安全事故,于是这个不允许学生做,那种不允许学生试,学生很大程度上不是成为培养对象而是成为管理对象,这种行为也不妥当。上述的大学行为造成的后果就是多数学生心灰意冷,对学校的情感淡漠以及自身的成长发展受限。当下的大学,必须把全体学生的成长、认同和成功放在心上,尽量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机会和资源,这样的大学才会得到学生的热爱,这样的大学才可能有更快的发展。

我还想说,发展学术,关键看教授。唯有教授给力,勤勉治学,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大学的发展才是持久的。原中山大学黄达人校长曾经说“教授就是大学”,言简意赅,道出了大学的真谛。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说没有教授,大学就不在了。从学术的角度看,大学不就是一个传承、传播、发展、创新学术的机构吗?如果大学里没有学术味,特别是没有新学术,那么,大学又如何彰显其位于教育顶端,比中小学更高明的地方呢!所以,大学要努力根治把教授、教师视为管理对象而非大学主人翁的行为,要消除在教授、教师面前的官僚化现象,要善待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要想方设法地用好教授和教师,鼓励他们治学、传道,发挥他们的作用。没有做到这些,大学是很难办出水平的。

最后,以一段话来纪念西南联大:

回首联大,精神长存。三校和合,不分彼此。学术至上,先生至诚。读书救国,刚毅坚卓。

南渡北归,何其灿烂。八年办学,滇地绝唱。环顾寰宇,望及项背。西南联大,教育明珠。

何以卓越,因何一流?学术旨归,教授治学。通识教育,全面发展。善待师生,贤人管理。

先贤智慧,继承几何?长思长想,见贤思齐。少说多干,多出贡献。此为良策,无问西东。

2017年10月20日

【注释】

[1]说明:1937年8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西迁入滇,4月抵昆明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结束后,1946年7月31日联大结束,三校各自返回平津。为此,有些研究者以1937年计算西南联大的历史,有些则以1938年来计算。

[2]陈平原.读书的“风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0.

[3]陈平原.读书的“风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6-157.

[4]陈平原.读书的“风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6.

[5]陈平原.读书的“风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2.

[6]陈平原.读书的“风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