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艺术品市场的符号消费行为助力社会区隔

艺术品市场的符号消费行为助力社会区隔

【摘要】: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除了消费产品本身,还把消费品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作为消费对象。符号消费是消费分化的结果。当消费空间本身成为符号后,不同消费场所具有了社会区隔的功能。由于艺术品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买家对经营者的信任度往往主导其购买行为。名店的品牌乃至售价,恰好满足了他们的符号消费需求。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除了消费产品本身,还把消费品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作为消费对象。因为消费空间被作为消费的符号之一,导致了“在什么地方消费”甚于“消费什么”的情况。心理学家把同样的衣服挂在地摊和名品专柜里,各标价50美元、3000美元,然后请高收入者、中产者、低收入者(3000美元是其半年至一年的收入)各30人,分别到两处试穿并做购买判断。结果,有85%的人认为地摊上的衣服是假的,只有3%的人认为二者一样。全部高收入者表示,一定要去专柜购买,因为买地摊货被同行发现会非常丢脸。全部中产者表示,有条件的话绝对不会去地摊购买。低收入者有12位表示,如果某天经济宽裕,会买专柜里的那件。

符号消费是消费分化的结果。

不同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消费观念的人,往往会聚集出不同的消费中心。当消费空间本身成为符号后,不同消费场所具有了社会区隔的功能。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化的社会,人们的消费行为,是在调动一切资本将自己与其他消费者区隔开来,日常生活中的每次消费,都是一场为寻求区隔而进行的斗争。由于艺术品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买家对经营者的信任度往往主导其购买行为。小拍卖行因为实力弱、管理差,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成为赝品和劣品的代名词;而高端门店因为信誉和口碑极佳,成了高质量的象征。

在高端买家那里,艺术品消费不仅为了获得审美体验,更是为了赢得社会地位,所以,他们不仅是在购买艺术品本身,更是在购买艺术品的高贵出身。名店的品牌乃至售价,恰好满足了他们的符号消费需求。其实不仅在拍卖行,整个艺术品市场都是名店为主,特别在当代艺术市场的崛起过程中,艺术家身价暴涨无非名店战略:被主流画廊签约并推广后,被顶级画廊代理,在密集宣传和包装后被名藏家或机构收藏,最后,在顶级拍卖行的夜场上涨势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