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不同地区的艺术品价格差异研究

不同地区的艺术品价格差异研究

【摘要】:(一)艺术品价格的地域差异新世纪以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南北差异日益明显,北京市场几乎一家独大。除了国家经济政策,艺术品本身的属性也会造成地域差异。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题材和风格地域特征明显,在本地影响较大。艺术家的地区差价情形,可以作为判断其是否具有“超地域性”的重要依据。(二)艺术品价格的城市差异在不同城市,同一件艺术品的交易价格会有很大差异。从两者可以发现城市性格与艺术品价格之间的关联。

(一)艺术品价格的地域差异

新世纪以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南北差异日益明显,北京市场几乎一家独大。

2009年,北京市场已经占全国总量的6成以上:其中“中国嘉德”的年总成交额27亿元,“北京保利”近25亿元。这一年秋拍,北京的“中贸圣佳”“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率领北方市场进入“亿元时代”,而在南方影响力最大的“西泠印社”的9亿元年成交额,完全被北京的亿元声势所遮蔽。之后,亿元艺术品在北方市场层出不穷,在南方却屈指可数。至2011年,南北市场成交额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北京两大巨头“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的年总成交额分别高达112亿元、121亿元,而“西泠印社”仅为25.5亿元。

艺术品拍卖重心北移自然与艺术有关,比如北京的民间交易历史悠久、品类荟萃南北,但经济因素更不可忽视。

南方艺术品拍卖市场先声夺人时,全国的经济重心恰好在东南沿海。改革开放的前20年,国家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核心区。而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心明显北移的时间,是召开中共十六大的2002年。中共十六大恰好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它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此后,中国经济重心由南向北转移,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北经济圈渐成第三个高增长区。加之长三角腹地继续扩大,珠三角逐渐与港澳经济一体化,使沪、杭、穗、鹏的地区龙头地位削弱,而“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北京,却以政治文化科技等多重优势,凸显出经济核心地位。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源各有侧重:长三角经济圈为投资拉动型、珠三角经济圈为出口拉动型、环渤海经济圈为内需拉动型,所以,如果从近年中国经济正在努力从“投资—出口型”向“内需型”转变的大势看,艺术品拍卖市场向北方转移很合时宜。而从中国历史上“中原逐鹿”时段短、“定鼎一方”时段长的大势看,艺术品拍卖扎堆北京又很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

除了国家经济政策,艺术品本身的属性也会造成地域差异。

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题材和风格地域特征明显,在本地影响较大。作为收藏,购买本地人熟知的艺术家作品所带来的炫耀价值,远大于本地人不熟悉的外地书画家。而作为投资,由于书画家作品在本地交易量通常比较大,当地人对其艺术风格、技巧比较了解,所投资的品质风险较小,并且在本地的交割能力较强,交易费用较低。

但必须注意,容易在本地拍得高价的,多半是地域性名家。

所谓地域性名家,通常又称为二三线画家、中小名头画家。一般而言,地域性名家只是在家乡或周边地区影响较大,也容易受到追捧,离开本地越遥远,其影响力会越弱。相反,那些大名头艺术家因为声名远播,市场影响范围要广泛得多,流通性会完全超出地域的限制。艺术家的地区差价情形,可以作为判断其是否具有“超地域性”的重要依据。2011年开始,岭南画派的市场正在奋起直追,在几位岭南名家尤其是“二高一陈”的拍卖记录中,很多高价者正在走出地域局限。

从全国范围看,这又是从多足鼎立向一家独大转变。

(二)艺术品价格的城市差异

在不同城市,同一件艺术品的交易价格会有很大差异。

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其销售地与产地之间的距离差异,离产地越远价格会越高。比如,一件景德镇生产的陶瓷花瓶,到东北的售价可能比在当地高出一倍以上。此类价格差异主要由运输费用、运输损耗等造成,一般发生在重量较大、售价较低的复制型艺术品那里。不过,大多数艺术品的城市间价格差异并非如此,比如北京生产的景泰蓝或雕漆,在其他城市门店的售价可能反倒低于北京。

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城市的规模越大,艺术品的售价会越高。

早在宋代,都城汴梁和临安的书画市场已经初步兴旺,至清代,更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形成了艺术市场的高度繁荣。如今,在小城镇中不很出奇的老物件,到大城市却可以身价倍增,以至于全国各地的藏家都愿意远赴中心城市甚至北京,伺机赚得大价钱。在京沪两地,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由艺术家正聚集于各个艺术区、艺术村里,期待着出手阔绰的买家。

艺术区的商业价值被开发出来之后,蜂拥而至的经营者会逐步推高房价和运营成本。

近年,不少资本大鳄和中小投资者将目标转向艺术品,艺术品市场成了继房市、股市之后的又一大投资平台。大城市由于鉴定、金融、资讯等优势明显,吸引了各地的艺术品投资资金,京津、长三角、珠三角成为艺术品拍卖的聚集区。尤其是北京,因文化、经济、政策、人才等条件得天独厚,所吸纳的资金量远大于其他城市,目前它坐拥内地大部分艺术品拍卖公司和拍卖成交额,也诞生了绝大部分的拍卖价格纪录。

艺术品价格的城市差异不仅来自城市规模大小,还来自城市的性格。

城市性格是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的准确反映,也塑造了当地艺术品交易及收藏的基本面貌。因为艺术品市场除了京、沪两座一线城市外,渐露头角的二线城市也各具特色,《收藏投资导刊》于2012年7月特设“艺术品收藏二线城市艺术版图”专题加以解析。同年7月,“北京匡时”联合雅昌艺术网展开了为期三个月、奔赴十大艺术收藏重镇的“收藏寻城记”,活动不仅为了征集艺术品,更为了从收藏角度解读城市性格,破解艺术品投资背后的文化基因。从两者可以发现城市性格与艺术品价格之间的关联。

其一,不同城市的艺术品供应各有优势。

书画市场的地域特色最为鲜明,现当代中国画六大画派中的京津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金陵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便分别以北京和天津、西安、广州、南京、上海、杭州为中心。在古玩及工艺美术市场,十三朝古都西安因为文物遗存极丰,古玩市场以本地器物为主,真货比率在全国最高。南宋行都杭州则以南宋官窑、越窑青瓷、龙泉青瓷、德清原始瓷等浙江老窑瓷为主。在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州,寿山石雕木雕、竹刻、古典红木家具、漆艺漆画等别具特色,寿山石雕占据市场大半江山。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广州,海捞瓷备受关注。

因为艺术品在原产地供应量大、流通面广,懂行的买家去那里收购,通常会比较货真价实。

其二,不同城市的藏家各有偏好。

比如,杭州收藏群体大、基础好,藏家内敛、务实、注重人文性、藏品专题性强。书画藏家偏爱传统笔墨情趣和文人画意境,最青睐浙派,尤其是现当代新浙派书画。很多杭州百姓学习过书画,他们越来越将收藏看作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广州藏家实力雄厚、收藏意识强,艺术品收藏既代表个人的爱好品位,也代表家族的颜面和荣耀,收藏人群的比例很高,收藏品种除传统陶瓷、书画外,各类杂件等无奇不有。

因为当地藏家是艺术品市场的基础买家,被他们拥趸的艺术品,一般会流通顺畅、价格较高。

其三,不同城市的市场中介各有千秋。

比如杭州因拥有西泠印社等大型拍卖公司,成为内地除京沪之外的第三个拍卖行业中心。福州率先成立了主营寿山石雕的拍卖机构,设有十余个大型寿山石集散市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新型交易模式填补了一、二级市场之间的空白。西安书画市场保持着传统交易方式,画廊代理机制缺乏,画家大多自行销售,中间经纪人盛行。成都有多门类艺术家聚集,艺术区、美术馆、画廊林立,运营机制相对成熟,被称作中国艺术第三城。济南艺术品市场遍布,小拍卖行不断涌出,画廊达2000家之多。

中介是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环节,通常中介系统越发达、越规范,价格信息会越透明。

以上只是城市性格中与艺术品价格相关的主要方面。此外,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辐射力、交通咨询服务水平、市民文化基础、百姓富裕程度、地方政府推动力度等各异,它们共同制约着当地的艺术品价格水平,使不同城市间出现明显的价格差,也成为艺术品在城市间流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