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与运营研究成果

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与运营研究成果

【摘要】: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国际地位从2010年跃为世界第一,近几年一直保持着前三的位置,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瞩目的焦点。2011年和2012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两个较为特殊的年份:市场爆发年和市场回调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并不缺少资本,而是难觅具有学术和市场价值的传世精品。2016年,这两个价格区间分别以25%和23%的比例共同支撑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一)中国艺术市场分析

1.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

2016年,拍卖行精心准备了各种精品大餐,更新的交易模式和渠道,透露出市场坚守者的坚持与努力。与过往相比,缓慢提升并平稳的交易数据也昭示着市场的耐心。2016年度总成交额520亿元人民币,是2000年总成交额的35倍,市场规模基本恢复到2010年的水平。这一年,共有311家拍卖公司举办拍卖会,上拍作品366650件,成交186196件,比2015年减少22592件,而市场交易总额却有了11.09%的回升,表明拍卖公司缩量增质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艺术品市场全球化、收藏群体不断扩大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净值人群将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选项。

聚焦纯艺术品拍卖,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和ART PRICE联合发布的《2016年全球艺术市场报告》分析,中国以38%的拍卖份额成为全球第一大国,美国位居第二;并且2016年中国艺术家在全球500强中占据了超过30%的席位,美国艺术家只占15%,这再度彰显了中国在交易额之外相对美国的领先优势。

图2-1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1]

图2-2 2006—201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涨跌情况[2]

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历史坐标里,2016年成交总额以11%的增幅上升,来自中国的购买力从2009年的9%上升至2016年的20%[3],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在以积极的发展态势前进。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国际地位从2010年跃为世界第一,近几年一直保持着前三的位置,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瞩目的焦点。纵观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经历了1992年启动至2003年春的平稳增长、2003年秋至2008年的快速增长、2008年至2011年的爆发性增长,以及2012年开始的行业调整。2011年和2012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两个较为特殊的年份:市场爆发年和市场回调年。2011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最为快速的一年,量价齐增,高价倍出。全年拍卖市场实现939亿元人民币的总额,增幅为66.61%;共有23件亿元拍品,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刷新其作品拍卖纪录,位列中国书画作品拍卖高价第二位。2012年市场进入调整期,市场总额比2011年有37.19%的缩减,历史降幅最大。

目前,艺术品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尽管拍卖规模跟市场高峰期相比有了一定的缩水,艺术品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壁垒,但整体而言艺术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交易双方的道德自律、交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升,艺术品市场相关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发展,艺术品市场参与人群不断扩大,艺术品功能实现投资、收藏、消费三合一的升级。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财富人群的角逐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下,艺术品拍卖、画廊、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电商、艺术基金、文交所、艺术品物流和艺术品保险等艺术市场及相关产业链迅速发展。

2016年,面对艺术品市场高端优质资源日益紧缺、藏家需求精细化、市场经营压力扩大,拍卖行调整经营策略,实行“缩量增质”。精品佳作仍是市场的通行证,即使在市场调整期阶段,仍然备受资金追捧。而品质一般、毫无特色的作品很难入藏家的法眼,甚至无人问津。与往年相比,2016年首次亮相的拍品和多次亮相的精品在当年的拍卖上释出较多,高企的价格催生了拍场的人气和藏家们的热情。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并不缺少资本,而是难觅具有学术和市场价值的传世精品。

图2-3 2016年艺术品拍卖价格分布[4]

图2-4 2016年各价格区间拍品成交额占比[5]

100万元至500万元、1000万元至5000万元是市场资金的集中区。2016年,这两个价格区间分别以25%和23%的比例共同支撑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两区间集中了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大多数中坚买家,他们具备良好的收藏观和投资策略,对艺术品价值更为看重。而近93%的作品成交价位于50万元以下,市场份额约为19%,这些低端作品虽然交易量比较庞大,对艺术品市场起到一定的活跃作用,但市场支撑力度最弱,尤其是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低端作品市场赖以生存的环境难以为继,其交易热情自然会降低。此外,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50万元至100万元的作品分布相对较少,较100万元至500万元区间数量减少315件,市场份额为7.72%。

相对于市场份额,作品成交数量从5万元以下到亿元以上呈现迅速递减态势。低端拍品占比为67%,千万元以上的拍品数量占比仅为0.35%,但其市场支撑力度较强,市场份额为35%。其中,亿元以上拍品有16件,比2015年增加6件,赵之谦、任颐、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千等《名家精品集粹——一百九十八件(套)》在中国嘉德以3.565亿元人民币成交,位居年度艺术品高价榜首;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手卷)》在北京保利成交,交易价格为3.036亿元人民币。2017年春,中国地区艺术品拍卖共有11件亿元拍品,比2016年春增加2件,成交总额增加4.82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香港苏富比推出的“艳彩粉红色钻石戒指”以4.928亿元人民币成交,黄宾虹黄山汤口(立轴)》以3.45亿元人民币易主,“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在中国香港苏富比以2.04亿元人民币交割。这些高价成交品的诞生,主要归功于艺术品市场高净值人士的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顶级的艺术品成为这些高净值人士文化品位的标志及经济保值功能的理想载体。高价拍品对于艺术品市场、拍卖公司起到一定的提振、增彩效果,也为艺术品市场规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由于艺术品的存世量问题,稀缺资源、高端精品是可遇不可求的,征集难度大,并不能保证或维持一个稳定持续的市场。

目前市场量价齐增的传世精品基本已完成换手,存量耗尽。市场中虽然仍有高价不断诞生,但这些拍品鲜有“生货”,“生货”精品缺乏是市场面临的重大难题。艺术品市场作为一个信心市场,虽然市场人气的活跃、市场价格的攀升和市场规模的增长能提升市场的关注度、参与度,但归根结底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是买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满足买家的需求获得双赢,是拍卖公司面对的严峻形势。

2.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过热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成分要大得多。聚集了高端艺术品和有钱人的拍卖会,是中国艺术市场的最火之处,中国艺术品拍卖只用了17年便进入亿元时代。为那里注入强大活力的许多买家来自股市,艺术品被他们完全看作挂在墙上的股票。大众买家的最大乐园,则是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差不多每位逛摊者都希望慧眼识珠,花小钱捡大“漏”。很多业内人士意识到: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几乎所有关注点都在投资,几乎所有人都在用金融化思维理解艺术品。

从2007年起,热钱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变为投资市场。热钱主要来自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其运作量远大于传统收藏者。民生银行在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艺术品投资基金,产品迅即售罄,之后,财团和企业的入场规模迅速增长,并有很多个人以团体的名义投资。据分析,至2010年,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投资量占市场总量的4~6成。虽然热钱只是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流出资金的一小部分,但它们很容易使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体量剧增,热钱涌入正是2010年拍卖市场异常火爆的重要外部原因。热钱也使艺术品交易从少数人的收藏行为,变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投资行为。

艺术品投资市场过热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溢价过高,这里指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远高于理性评估价格。以当代大艺术家吴冠中为例,他作为当代画坛的最后一位大师,作品在拍卖市场创造过多次奇迹。他2010年6月去世后,市场立即关注其画作的升值空间,当时恰值热钱汹涌,其作品价格迅速上扬。在当年7~12月成交的254件作品中,除6件无底价或咨询价外,成交价处于估价区间的为81件,而高于估价的达165件,低于估价的仅2件。第二年,吴冠中作品价格继续蹿升,在拍价前8件中,4件的成交价分别是估价的14.2倍、2.3倍、1.8倍、1.8倍(另4件为咨询价)。

(2)交易频繁。在股票市场,由于交易手续简便、交易费用较低,投资者经常会频繁交易。而在艺术品市场,由于交易成本较大,投资者一般不应频繁交易。但实际上,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短期易手现象并不鲜见。仍以吴冠中作品为例。笔者在2010年11月统计到其13件作品的重复拍卖纪录,其中在5年内重复拍卖的达12件,而在2年内重复拍卖的达7件之多。目前吴冠中最高价作品《长江万里图》曾于2006年12月在“北京翰海”拍至3795万元,2010年6月又在“北京翰海”拍至5712万元,仅仅一年半之后,又在“北京艺融”拍至1亿4950万元。

从投资行为学看,上述状况是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结果。艺术品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也使其价格判断发生巨大偏差。在以投资为主导的艺术品市场,价格大多来自投资者之间的供需关系。投资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原理是,在价格走高前买入,在价格走低前卖出。所以严格说,如果两个投资者达成交易,至少是有一方对未来价格的走势判断失误:未来价格走高为卖方误判,未来价格走低为买方误判,未来价格持平则为双方误判。所以,与证券金融市场一样,如果不考虑流动性需求,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交易量也应该为零,而现实中的艺术品拍卖溢价过高和频繁交易,同样是因为投资者总认为自己对艺术品价格的预测能力强于其他投资者。

过度自信对于艺术品投资市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总会使艺术品价格偏离其理性价格,甚至使价格发生扭曲。当多数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向好的判断过于自信,往往会产生整体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从而使市场温度急剧上升。而当多数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向差的判断过于自信,也往往会产生整体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从而使市场温度急剧下降。这样,便会导致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也必然导致市场走势的大起大落。对于投资者个体而言,投资收益也变得极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与格局

目前,中国整个艺术品市场的规模约为3004亿元(仅包括全国性、正规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不包括如地方性、私人性市场),其中由于北京在文化领域的优越地位,京津市场约占整个艺术品市场规模的50%。

而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要商业格局体现为拍卖强、画廊弱。中国艺术家通常直接将所创造的艺术品出售给拍卖行或最终买家,而非像国外一样先出售给画廊,通过一定的展示等手段提升价值后,再由画廊通过拍卖行出售。因此在中国市场,拍卖行占据了艺术品流通渠道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定的市场话语权

表2-1 2008年秋季拍卖主要拍卖行及成交列表(成交额:万元)[6]

续表

表2-2 2009年春季拍卖主要拍卖行及成交列表(成交额:万元)[7]

表2-3 2009年秋季拍卖主要拍卖行及成交列表(成交额:万元)[8]

表2-4 2008—2009年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各地区成交情况[9]

从2008—2009年连续两年的拍卖数据来看,排名前五位的拍卖公司稳定在中国香港和北京两地,而且,中国香港的地位已开始下降,北京的地位上升为第一位。从平均价格来看,港澳台地区的均价,也由2008年春为京津地区的近4倍,下降为2009年秋的2倍,但依然高于京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