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品价格的国内经济环境近年,GDP在国内经常被热议。中国艺术品市场同样与GDP关系很大。用支出法核算的GDP,便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支出之和,这四者之中,居民消费与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程度最为密切。依前述的国际经验,目前中国人均GDP仅为5000多美元,艺术品市场并未达到成熟阶段。与美国相对照,目前中国艺术品消费的不足更为明显。......
2023-08-30
(一)价值、价格与艺术品
艺术隶属于人类的文化大系。艺术市场中的主体都受到文化的影响,整个艺术市场的运行也在文化体系的范畴之下进行。按照本书的定义,艺术是一种“语言”。那么艺术品就是一种“特殊”语言的承载物,这种承载物具有“商品”特征。著名美术史学家詹森在《艺术史》中写道:“艺术是一种宣传形式,它代表了个人和群体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往往被认为是真理和事实。”美国哲学家诺齐克认为,“价值”表现为“多样性的统一”,是一切事物内在价值的基础。
价值与价格是我们在分析“商品”这个概念时开始的。艺术品走向市场,在进行市场交换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价值与价格,即艺术品价值与价格。关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问题,马克思在其鸿篇巨制《资本论》中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说理与分析,然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一类特殊商品——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这里,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商品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价值论”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主客观分歧。奥地利学派认为,人类行为表现为有目的性的选择行为,人类行动的主观认识决定了物品的价值,价值是一种心理参照。劳动价值论坚持者认为,价值是客观的,是固化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的绝对量,可以度量且横向对比。
在今天,人们都承认艺术品是有“价值”的,其商品属性就是艺术品的价格,而“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我们从马克思的一般商品的分析开始,马克思分析的是“一般商品”的生产,即在现代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的“无差别”的那一类产品。在这时,“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结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的是“一般商品”的生产,即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化大生产中由工厂所创造的那个产品,即“商品”。这样的商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超市或是百货商店,这样的商品比比皆是。例如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这样的商品是具有“价值”属性的,也是具有“价格”标签的。这些“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为人们提供了“共同价值”。
这种商品的价值来源是基于客观实在的“劳动力”的耗费。所以,这种理论又称为“客观价值论”。客观价值理论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时是客观公正的。
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又称为主观价值论,其理论是从“稀缺”的概念着手的。这种主观价值理论在理解商品的价值是从“需求”和人类社会需求的演进方式来进行分析的。商品的价值源于人们主观的价值判断,所以又称为“主观价值理论”。主观价值理论与客观价值理论一起为我们解读共同价值与私人价值。
艺术品作为商品,它本身能提供给人们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是一种“私人价值”。也就是说艺术品所提供的美学价值是由于欣赏者本身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爱好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所以,主观价值论在判断艺术品价值上存在某些合理因素,这种价值判断受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影响。
不同的人对于某一件艺术品的美学体验是不同的。不同的艺术家以自己的“精神感悟”,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述着不同的“艺术理想”。莱顿指出:“只要文化中存在一种视觉法则,那么遵照传统工作的艺术家们就有可能创造出艺术新的构成形式,以满足文化中其他成员理解上的要求,而这也是创造。”不同的艺术家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品,甚至一名艺术家也会形成“有差别”的艺术语言。
艺术家用“概括”的艺术语言有意识地“遗漏”了真实自然与现实社会的一部分复杂内容,并且对世间万物进行梳理与概括、整合与变形,“抽象”变形成人们“美的尺度”与标准,“创造”出人世间本身并不存在的形式与内容。而这种“美的叙事”方式成为艺术品的艺术语言与艺术叙事方式。
从审美的视角来看,艺术品本身承载的美学意义在于能引起受众“共鸣”,“共鸣”是其艺术价值之所在。由于艺术品所提供给受众的是一种“私人价值”,因此即使同一件艺术品对于不同的人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同的。
马克思指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艺术品承载的是“美”,承载的是“思想”,作用于受众的是“感动”。这种“共鸣”与“感动”能够给受众以“价值感”。承载美的形式——艺术品以商品形式在人群之中交换时,就产生了艺术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即“艺术价格”。研究艺术品“价格”的形成问题,至今仍是诸多学者与艺术品市场人士探索的目标。艺术品价格是市场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的认同,这种认同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社会文化结构与价值取向,艺术品价格与上述内容呈“正相关”关系。
所有的市场都是在一定文化语境下的“市场”,而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现象则表达着该民族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的相对统一性。
人们在社会化生活中所衍生出来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认知是人类文化的“存在”方式之一。作为特殊的文化承载方式之一,艺术品就从一种角度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涵。艺术品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是多元的,从根本上说艺术品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是艺术品的价值核心。这种文化价值反映在人们社会生活之中,人们对这种文化价值的认同则表现在市场经济价值之上。
艺术品所承载的价值主要包括宗教与民俗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文物价值等。古今中外的艺术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与民俗的影响。
人类从远古就有自然与图腾的崇拜。按照现代人类学的观点,人们从丛林走向陆地,从猿到人,距离今天也仅仅有数十万年的历史。原始人在自然界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产生出了原始人类的意识,这种“意识”使人们能够区别外部的世界。然而,原始人对于“自我”“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认识和原始人艰难的生存状态使得原始人们对于自然万物产生敬畏之情,从而演化出多种的远古宗教。在我国远古时期大致有自然神、动物神、鬼魂和祖先崇拜等类型。远古宗教与中国传统社会所衍生、发展出来的“儒、释、道”三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形态。这样的宗教形态与封建的农耕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
艺术品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样态的视觉形式。这种视觉形式通过图式结构的空间表述,反映着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俗习惯等。
(二)影响艺术品价格形成的因素——稀缺
稀缺(scarcity)并不是绝对的数量多少,稀缺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求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求的有用的资源总是相对不足。“稀缺”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经济物品的稀缺并不意味着它是稀少的,而是指它不可以免费得到。
在人类文明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大量的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艺术家群体,这些艺术家群体所呈现的是不同的风格流派。而这些风格与流派以“艺术品”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艺术品”,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价值”是不同的,对于不同时代的人们而言,其“价值”也是不同的。艺术品在人类社会中流通,其价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品的供求关系上,而影响艺术品的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市民生活的富裕程度
现代艺术品市场的存在与发展是以现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来维系,城市的存在与不断扩展为艺术品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市民生活的富裕程度是艺术品消费与投资的前提,是艺术资本存在的前提。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品是受到经济基础制约的。经济发展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壮大呈现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2.社会文化类型的选择偏好
不同地域的人们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之中。社会文化类型不同,民族习惯与信仰就不同。从大的方面来看,生发出东、西方两种主流文明形式,而思维方式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的选择偏好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中国,至今中国画依然占据着主要市场;而在西方,油画却是其艺术品市场的主流。虽然现在整个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呈现为一种“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趋势。然而,“文化”本身自有的内在的“稳定性”与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跨文化认同”问题将长期影响到人们的文化艺术选择取向。
3.社会文化艺术投资与消费的演进
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到社会进化论的演进过程中,社会文化艺术投资与消费也同样显现出“进化”的趋势。现实中,社会文化艺术的热点一直呈现为“散发”与“主流”交相辉映的状态。社会文化艺术投资与消费的热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社会文化艺术投资与消费的演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新”的艺术语言不断被艺术家们“创造”出来,“新”的艺术形式也不断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在此基础之上,“新”的艺术业态与艺术营销方式也不断地被艺术市场“创造”出来。
(三)艺术品的稀缺性
承载“美的意义”与“私人价值”的艺术品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社会平均收入是艺术品价格形成的基础。个人可支配收入与个人对于艺术品的“私人价值”就产生了特定艺术品的价值判断。“稀缺性”是探讨艺术品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涉及艺术品的稀缺性需要从四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是艺术家的稀缺,第二是艺术品的稀缺,第三是艺术中介的稀缺,第四是艺术资本的稀缺。
艺术品的创作(或可称之为生产)是由艺术家来完成的。能称为“艺术家”人数的稀缺是艺术品稀缺性的原因之一。虽然今天有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然而,并非是能拿起艺术创作工具的人都可称为“艺术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能拿起艺术创作的工具,并进行“系统性”艺术创作与表达(这种艺术表达必须是具有文化系统性的美学、艺术技巧的基本训练)的人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家。那个艺术作品必须同时具有学术上的高度及审美的社会与市场学意义。因为市场是由人们组成的,大众的评价与货币的投票最终会形成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与价格。
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是在某种程度上的“创新”。这种创新的艺术语言是“新鲜的”,是以往未有过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方式与叙事结构经过岁月的洗礼,就会在人类美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持续地被后人所关注与赞赏,这样的艺术家就会成为艺术史上的高峰。
可以看出,符合这样条件的艺术家是不多的。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叙事结构。但是,这种鲜明风格的形成,在该艺术家的整个艺术创作周期中不能来得太晚。一个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形成以后,必须有一大批作品呈现在世人眼前。这样才有利于其艺术风格的完全形成,艺术表述形式日臻完美,乃至进入“化境”。
这些作品被美术史与美学史、艺术品市场接受与认可以后,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座丰碑。这些艺术品就代表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高度——至少从图像学意义上反映了该时代的文化与艺术的高度。所以,真正的“好”的艺术品是“稀缺”的。这种艺术学意义上的“稀缺”包含着如下内容。
1.高水平的艺术家是“稀缺”的
当我们徜徉于艺术品市场,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这是谁的画?”“这位艺术家有名吗?”“这是某某某的画吗?”在艺术品市场中,能被普通人所知道、了解的艺术家是“稀缺”的。艺术品市场同样遵循着80/20法则。无论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还是一个小的地区(例如,一个城市或是一个县)中,也都遵循着80/20法则。只有少数艺术家会被艺术品市场认可,其作品也就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畅销”品。
2.高水平的艺术品是“稀缺”的
“艺术品”生产的内在的局限性,使得艺术家的高水平艺术品表现出“稀缺”的特征。即使是有名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由于“生产方式”的局限,优秀作品也是有限的。在其一生的艺术作品之中,也只有少量的作品可以称为“精品”“逸品”或是“神品”。所以,对于艺术家个人来说,高水平的艺术品也是“稀缺”的。
3.艺术资本是“稀缺”的
艺术品市场隶属于文化艺术品市场,文化艺术品市场又是文化艺术市场的一个分支。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文化艺术属于人类社会精神层面的需求。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人们精神层面的消费“比重”是不同的。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衣食住行等生理与安全需求以后,才会放大社会的、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富裕阶段才会出现。
宏观经济的走向会严重影响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程度。而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与人们的收入及未来经济预期呈正相关关系。另外,艺术资本属于“知识密集型”资本。资本要进入艺术品市场存在着“知识”与“价值”发现的壁垒。所以,投资于艺术品市场的艺术资本是“稀缺”的。
(四)艺术品价值悖论——柠檬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1970年发表了文章《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低质量的车在美国被叫作“柠檬”。在旧车市场上买主不知道自己将要购买的汽车是质量好的,还是一辆“柠檬”,但他知道他可能买到“柠檬”的概率,因此他不会为任何车辆支付高于平均质量的价格。
在许多市场中,买者利用一些统计数据来判断他们将要购买的商品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卖者就有动力提供低质量的商品以获取高额的利润,进而证明了是价格决定了商品质量,而非传统经济学所说的质量决定价格。
在很多情况下,艺术品市场类似二手车市场。由于艺术品是文化产品,就需要购买者具有深刻的解读艺术品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能力。
艺术品市场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知识壁垒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在很多时候,潜在的艺术品投资、消费者并不具有分析艺术品市场的能力,大多数潜在的艺术投资与消费者(无论他是个人还是社会组织)无法较全面地掌握艺术品本身所承载的美学、美术学与文化价值,更难了解与把握宏观与区域经济市场的走向。在这种情况之下,潜在的艺术品投资者、消费者、收藏者会竞相压价,产生由压低艺术品平均价格来进入艺术品市场的动力,而艺术品销售一方为了进行有效的艺术品营销,就会趋向以次充好,将低于平均艺术水准的艺术品进行销售,这就形成了艺术品的“柠檬市场”。
有关艺术品市场管理与运营研究的文章
(一)艺术品价格的国内经济环境近年,GDP在国内经常被热议。中国艺术品市场同样与GDP关系很大。用支出法核算的GDP,便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支出之和,这四者之中,居民消费与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程度最为密切。依前述的国际经验,目前中国人均GDP仅为5000多美元,艺术品市场并未达到成熟阶段。与美国相对照,目前中国艺术品消费的不足更为明显。......
2023-08-30
以2018年的书画类秋拍为例,嘉德、佳士得拍卖成绩喜人。嘉德作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重要风向标,中国书画部分以12.65亿元圆满收官,成交金额和交割比率均高于春拍。随后,佳士得在2018年11月26日晚的秋拍上,苏轼的《木石图》以4.636亿港元成交,该作品被认为是研究文人画的开端与代表作。2018年12月,保利拍卖也集结了大师傅抱石不同时期的创作馆藏的作品。毕竟一件艺术品的价格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艺术家对艺术品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2023-08-21
例如1只牛的价格等于1只羊,6丈布的价格等于1只羊之类。现代一般所谓价格,就指狭义的解释。但商品的交换价值,并不是根据使用价值而定的。举其最重要的来说,则有三派:第一是狭义的劳动价值说。第三是广义劳动价值说。反之,如果金子价值不变,而商品价值发生变化,则商品价格也将因而变动,是不待言的。跟着价值变化而变化的商品价格,应当是较为长期的固定的。......
2023-08-17
(一)艺术品的自由价格自由价格必须在市场经济中才能有效实现。在空前繁荣的内地艺术品市场上,收藏品的交易价格也获得空前自由,价格的自由度充分体现在地摊、门店、拍卖等交易场所中。经济学依据市场上卖家数量、卖家进入障碍、商品差别程度的大小,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四种,在每种市场结构中,交易价格的自由程度差异很大。......
2023-08-30
(一)艺术品价格的地域差异新世纪以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南北差异日益明显,北京市场几乎一家独大。除了国家经济政策,艺术品本身的属性也会造成地域差异。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题材和风格地域特征明显,在本地影响较大。艺术家的地区差价情形,可以作为判断其是否具有“超地域性”的重要依据。(二)艺术品价格的城市差异在不同城市,同一件艺术品的交易价格会有很大差异。从两者可以发现城市性格与艺术品价格之间的关联。......
2023-08-30
还可以通过观察“正式机构认可度”——也就是一位艺术家从博物馆和其他艺术界的正式机构得到的关注次数,单独研究声誉效应。正式机构认可度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是混杂的,博物馆的收购对价格有强烈的正面影响。获得政府委托为公共场所或政府建筑创作作品,是另一种正式机构认可的来源,在艺术市场上对价格也有类似的正面影响。如果将创作技法作为哑变量包括在内,并考虑作品销售年度的因素,则性别价格差将增加到270欧元。......
2023-08-30
特征价格函数隐含的基本假设是,商品包含一组特征,消费者会分别对这些特征进行估价。如果可以收集到某种质量随着特征而变化的特定商品的价格数据,我们就能借助于特征价格函数估计出买家对每一个特征的支付意愿。然而,特征价格函数的缺点是,如果价格决定因素与市场需求或供给相关,它们就没有解释力了。在谨慎对待这一识别问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考虑用特征价格函数来研究艺术品市场。......
2023-08-30
第20章 分不清的免费和低价终极折扣是“免费”——就像“免费赠品”一样。在所有购买者中,73%的人选了瑞士莲松露。69%的顾客选择了免费的好时巧克力,只有31%的人买了瑞士莲松露。阿雷利和同伴们卖的瑞士莲松露,价格只相当于批发价的一半。阿雷利认为,这主要是确定性效应造成的。消费者根本识别不出来真正的没价值。只有不到3%的学生说愿意出钱去。第一组学生认为免费朗诵会值得去的有35%——这是对大于零的价值的正面体验。......
2024-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