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仿佛是赵士麟的莲台,助其平步青云。在郭英喜眼中,尖山是抚仙湖边的莲台,登上莲台,他会进入“佛系”,就会像莲花一样在烦恼中出生又从烦恼中开脱。站在尖山顶,脚下的“莲台”并没让郭英喜产生解脱感,相反,脚下那面巨大的石壁给了他另一种提示——他和女友吵架时说过“天涯何处无芳草”,这面石壁,却真的无芳草。2019年初夏,我从禄充回澄江城区,路过尖山,绕道进了尖山村。......
2023-08-30
抚仙湖边的时光栈道总长近30 公里,走完全程者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和毅力。
2018年,一位抑郁已久的青年用半个夏天走完了这条栈道的贯通部分,他晓行夜宿,迎风伴浪,慢慢悠悠,“脚不沾地”。这是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励志故事,主人公“四川隋波”不一定是真名,他的签名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攀枝花人;28 岁;未婚;专科学历;抑郁症患者;双腿残疾。
“四川隋波”的家离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很近,那一段金沙江流域污染严重,恶劣的环境加重了他的抑郁和厌世情绪。2017年年底,他在绝望中崩溃,决意离家出走,找找“活着的理由”。初到抚仙湖畔的几天里,他写的“游记”仍是思绪混乱,烦躁不安。他在禄允住了几天,酒店里有游客说起时光栈道,他被“时光”吸引,第二天从禄允开始,便坐在轮椅上沿栈道一路前行,视野和心情渐渐敞开,游记开始有条不紊,直到笔下生花。
“我遇到了轻语的浪花,我遇到了安静的田园,我遇到了热心的观光者,我遇到了一位姑娘。”
“抚仙湖太仙气,每一叶扁舟都像在云海上飘动。”
▲时光栈道
“离开栈道进城区,感觉就不一样了。并不是每条路都能让我感受安详。”
“这条路上,有你陪我。”
“四川隋波”的游记简单、空明,他没细说自己快乐的原因,没说自己是不是遇到了爱情。他发了很多随手拍下的照片,尖山,玉溪庄园,万海湿地,直到30 公里外的东岸海口。这条栈道他走了22 天,网上给他点“赞”的人从最初的五六人升到了五六百人。
我曾在玉溪庄园附近的栈道上走过一段,走得身心俱静,走得四大皆空。那时时光栈道还未全线贯通,部分地段仍在封闭修建,但已建好的栈道十分惊艳,木板和青石组成蜿蜒、绵长的彩带,美得像一条被浪潮推到岸边的丝巾。类似的栈道我在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也走过一程,这种通道连接的并不只是风光山水,它搭接的是人与自然的神经。
新时期的文化体验是个新课题,很多传统的理念需要适时调整。时光栈道项目的思路是体现“时光”概念,把山景、湖水、田园连在一起,用滇中风韵、山下古城、澄江古生物群等线索演绎“生物进化”时序。但这种“深厚”与观光者之间的共鸣、共振有限,栈道上的游客更喜欢浮光掠影,所感受的“时光”和生物进化的“时光”并不是同一范畴。然而,“浮光掠影”并不浅薄,身心净化往往比追溯时光更易让人接受,喧嚣的世界,忙乱的红尘,珍惜当下体现在“放空”上,亦为“大道”。
▲湖畔栈道
“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是18 世纪末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最先提出的。华兹华斯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大城市病、人欲横流,人性和道德面临巨大考验。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徒步阿尔卑斯山区,饱览了那里的自然风光,被大自然“感化”,理解了卢梭的“回归自然”理念。1795年以后他几乎全天候和大自然在一起,写下了大量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他在《“抒情歌谣”序言》中提到,在自然的田园生活里,人们心中的热情能找着更好的土壤,能够达到成熟境地,少受一些拘束,在更单纯的状态下思考,人们的热情与自然的美会永久合二为一。
对生活绝望了的“四川隋波”在时光栈道上看到了“浮光掠影”,这些光影照亮了他心中的某些角落。他似乎找到了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关系。他在朋友圈里记述自己生活时,心态开始平和。
“抚仙湖之旅之后,我发现我能‘走’,也能爱,我完全可以找我喜欢的世界,没有雾霾,没有浑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我是不是必须回到我的故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之所以“红”了近千年,是因为他对人与自然的精到描写。抚仙湖北岸的时光栈道上也能看到范公笔下的景致。清风细浪中,人人都会重新思量自己的处境与追求。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2019年初,“四川隋波”已在筹划离开攀枝花,到昆明官渡宝象河畔的“艺术家园区”租住。他在朋友圈里写道:
▲栈道
“那里离滇池湿地公园很近,‘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飘,小小船儿撑过来它一路摇呀摇’。”他引用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点赞的朋友们看得真切,唱了出来。
有关龙舞朝阳的文章
尖山,仿佛是赵士麟的莲台,助其平步青云。在郭英喜眼中,尖山是抚仙湖边的莲台,登上莲台,他会进入“佛系”,就会像莲花一样在烦恼中出生又从烦恼中开脱。站在尖山顶,脚下的“莲台”并没让郭英喜产生解脱感,相反,脚下那面巨大的石壁给了他另一种提示——他和女友吵架时说过“天涯何处无芳草”,这面石壁,却真的无芳草。2019年初夏,我从禄充回澄江城区,路过尖山,绕道进了尖山村。......
2023-08-30
明初开始,大明中央政权统治深入,人口入迁源源不断。嘉靖年间,缅甸洞吾王朝侵占滇西,进犯姚关,明朝廷命邓子龙等率军大败缅军,随后明军与洞吾军队在陇川、猛卯、猛密、蛮莫、孟养等地战事频繁。大明共传16 帝,享国276年,对云南的小役大战一直未停。此间北方军民不断涌入云南,落地生根,巩固大明疆土。当年的“充”是个万代千秋的战略,除了添人进口之外,还有更多的含义。......
2023-08-30
伊里布微服私访澄江,专为祭拜赵天官。伊里布在澄江路遇萝卜村老汉杨家善,两人相处甚欢,杨家善粗茶淡饭招待伊里布,伊里布吃了不少萝卜村的黄萝卜,赞不绝口。隔天杨老汉又领着伊里布给赵天官上坟,随后又相约昆明,但伊里布仍然没在杨老汉面前暴露自己身份。若干年后杨老汉又到昆明卖萝卜,真见到了已是云贵总督的伊里布……......
2023-08-30
水乡的秀与美则是由湖畔那汩汩的泉水流淌而出的。杨永坤、杨国富两位老师,是土生土长的禄充本地人,分别是大渔笼编制的市级、县级非遗传承人。水乡的诗意是泉流淌而出的,它是朴素、干净、温暖的。在立昌入住的游客并不多,虽然湖水近在咫尺,但游客们仍会选择到禄充、市区或抚仙湖东岸留宿。“如果离开立昌,搬到山上,我们就‘水乡’变‘山乡’了,或者搬到城里头,干脆变成城里人!更好呢。”即使搬离,水乡仍是水乡。......
2023-08-30
西龙潭中的黑龙娶了附近村寨的杨姑娘,回娘家时杨姑娘的嫂子好奇,趁夜深人静舔破窗纸偷看了小姑子两口子的龙体……黑龙与人类跨界通婚是犯了龙法的,龙界最高执法机关念黑龙早年治水有功,将功折过,轻判了黑龙。龙宫一隅,身缠枷锁的黑龙和杨姑娘已焦虑成疾,难安身心。黑龙夫妇闪身形抖龙躯击水驾浪跃出龙潭腾空而起。这也是当初黑龙关注她的原因,西龙潭很大,各方水域都有名称,龙宫的出口叫月牙潭。......
2023-08-30
在龙街赶街时看到了传说中的“草锅盖”,就是民谣“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所说的草帽。在澄江、在云南,“草帽当锅盖”确实已是旧景了。当年的“草帽当锅盖”是实用主义真实写照。2010年入秋前后我曾在昆明滇池路的一家“草墩餐馆”里看到过几十顶草锅盖。我们并没在意这些草锅盖和老照片的来由,只看见了尖尖草锅盖上的灰尘和油烟。在龙街买的草锅盖被一位擅写民族风情的小说家拿走了。......
2023-08-30
真实的田野考古并不是一项惊喜连连的工作,考古人要用手中的工具在风吹日晒中一点点还原历史的真实,还要时刻防范气候和地质变化给发掘带来的困扰。网游项目负责人并不是本地人,却对古滇文化如痴如醉。虽说当年滇王选择的是投降,但这些年轻人确实想再现古滇王国的版图和军力,甚至想尝试复原一些当时的风俗。另有部分残碎严重,器形不明。......
2023-08-30
一年前杨思荣庚午科中举,杨家也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热闹了一天,让许湘好个羡慕。但今年杨思荣接圣旨,完全出乎许湘的意料——嘉庆十六年,杨思荣辛未科中进士,点翰林,任庶吉士——小许湘没想到杨家的荣耀如此频繁,杨思荣的学业水平能如此这般直线上升!老学究对出的下联更是刺激了许湘。“早日和荷仙在一起”成了许湘刻在心上的念想。对杨思荣的羡慕和对黄荷仙的思念,两股劲把许湘拧成了一股绳。......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