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龙舞朝阳》—时光栈道上的浮光掠影

《龙舞朝阳》—时光栈道上的浮光掠影

【摘要】:时光栈道项目的思路是体现“时光”概念,把山景、湖水、田园连在一起,用滇中风韵、山下古城、澄江古生物群等线索演绎“生物进化”时序。但这种“深厚”与观光者之间的共鸣、共振有限,栈道上的游客更喜欢浮光掠影,所感受的“时光”和生物进化的“时光”并不是同一范畴。对生活绝望了的“四川隋波”在时光栈道上看到了“浮光掠影”,这些光影照亮了他心中的某些角落。

抚仙湖边的时光栈道总长近30 公里,走完全程者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和毅力。

2018年,一位抑郁已久的青年用半个夏天走完了这条栈道的贯通部分,他晓行夜宿,迎风伴浪,慢慢悠悠,“脚不沾地”。这是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励志故事,主人公“四川隋波”不一定是真名,他的签名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攀枝花人;28 岁;未婚;专科学历;抑郁症患者;双腿残疾。

“四川隋波”的家离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很近,那一段金沙江流域污染严重,恶劣的环境加重了他的抑郁和厌世情绪。2017年年底,他在绝望中崩溃,决意离家出走,找找“活着的理由”。初到抚仙湖畔的几天里,他写的“游记”仍是思绪混乱,烦躁不安。他在禄允住了几天,酒店里有游客说起时光栈道,他被“时光”吸引,第二天从禄允开始,便坐在轮椅上沿栈道一路前行,视野和心情渐渐敞开,游记开始有条不紊,直到笔下生花。

“我遇到了轻语的浪花,我遇到了安静的田园,我遇到了热心的观光者,我遇到了一位姑娘。”

“抚仙湖太仙气,每一叶扁舟都像在云海上飘动。”

▲时光栈道

“离开栈道进城区,感觉就不一样了。并不是每条路都能让我感受安详。”

“这条路上,有你陪我。”

“四川隋波”的游记简单、空明,他没细说自己快乐的原因,没说自己是不是遇到了爱情。他发了很多随手拍下的照片,尖山,玉溪庄园,万海湿地,直到30 公里外的东岸海口。这条栈道他走了22 天,网上给他点“赞”的人从最初的五六人升到了五六百人。

我曾在玉溪庄园附近的栈道上走过一段,走得身心俱静,走得四大皆空。那时时光栈道还未全线贯通,部分地段仍在封闭修建,但已建好的栈道十分惊艳,木板青石组成蜿蜒、绵长的彩带,美得像一条被浪潮推到岸边的丝巾。类似的栈道我在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也走过一程,这种通道连接的并不只是风光山水,它搭接的是人与自然的神经。

新时期的文化体验是个新课题,很多传统的理念需要适时调整。时光栈道项目的思路是体现“时光”概念,把山景、湖水、田园连在一起,用滇中风韵、山下古城、澄江古生物群等线索演绎“生物进化”时序。但这种“深厚”与观光者之间的共鸣、共振有限,栈道上的游客更喜欢浮光掠影,所感受的“时光”和生物进化的“时光”并不是同一范畴。然而,“浮光掠影”并不浅薄,身心净化往往比追溯时光更易让人接受,喧嚣的世界,忙乱的红尘,珍惜当下体现在“放空”上,亦为“大道”。

▲湖畔栈道

“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是18 世纪末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最先提出的。华兹华斯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大城市病、人欲横流,人性道德面临巨大考验。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徒步阿尔卑斯山区,饱览了那里的自然风光,被大自然“感化”,理解了卢梭的“回归自然”理念。1795年以后他几乎全天候和大自然在一起,写下了大量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他在《“抒情歌谣”序言》中提到,在自然的田园生活里,人们心中的热情能找着更好的土壤,能够达到成熟境地,少受一些拘束,在更单纯的状态下思考,人们的热情与自然的美会永久合二为一。

对生活绝望了的“四川隋波”在时光栈道上看到了“浮光掠影”,这些光影照亮了他心中的某些角落。他似乎找到了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关系。他在朋友圈里记述自己生活时,心态开始平和。

“抚仙湖之旅之后,我发现我能‘走’,也能爱,我完全可以找我喜欢的世界,没有雾霾,没有浑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我是不是必须回到我的故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之所以“红”了近千年,是因为他对人与自然的精到描写。抚仙湖北岸的时光栈道上也能看到范公笔下的景致。清风细浪中,人人都会重新思量自己的处境与追求。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2019年初,“四川隋波”已在筹划离开攀枝花,到昆明官渡宝象河畔的“艺术家园区”租住。他在朋友圈里写道:

▲栈道

“那里离滇池湿地公园很近,‘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飘,小小船儿撑过来它一路摇呀摇’。”他引用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点赞的朋友们看得真切,唱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