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左所蓝莓庄园:超1000亩种植面积,30万株蓝莓

左所蓝莓庄园:超1000亩种植面积,30万株蓝莓

【摘要】:左所蓝莓庄园种植面积超1000 亩,各品种蓝莓超过30 万株。2019年澄江新增蓝莓种植面积4760亩,种植总面积已达9500 亩左右。左所辖区内共种植蓝莓1037 亩,其中,云蓝蓝莓公司的蓝莓种植面积占总体种植面积50%左右,也有40 余户村民自己种植,每户10 余亩。在各色水果中,蓝莓有一种神秘气场。蓝莓不是寄居在云南,也没背叛故乡,是它生命力强盛,要慢慢变成真正的云南作物。摊贩们卖的大部分是自家种植的蓝莓鲜果和土法制作的藕粉,也有一部分卖的

蓝莓采摘

那年春天,我和陈志从立昌回县城途中,他说要去左所买蓝莓。我之前从未到过左所,以为那只是出产蓝莓的村落,没想到左所有个现代化田园,园区是按旅游景区的格式规划的,蓝莓茂密,荷藕成片,绿草如茵,鱼塘粼粼。我发现到左所的人并不只为采摘蓝莓,他们嚼着鲜果的酸甜,走在蓝花楹下,享受的是城市里无处寻觅的悠闲。

游客们热衷分享,他们把庄园的纪实发在“朋友圈”中,告诉远方的朋友,澄江抚仙湖畔的蓝莓独树一帜。

澄江有多个专门种植蓝莓的庄园。左所蓝莓庄园种植面积超1000 亩,各品种蓝莓超过30 万株。蓝莓属寡营养植物,对保护抚仙湖、增加群众收入具有重要价值,澄江的蓝莓种植已经形成产业,早熟蓝莓品种种植遍地开花,“庄园经济”已见雏形。2019年澄江新增蓝莓种植面积4760亩,种植总面积已达9500 亩左右。左所辖区内共种植蓝莓1037 亩,其中,云蓝蓝莓公司的蓝莓种植面积占总体种植面积50%左右,也有40 余户村民自己种植,每户10 余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政府扶持蓝莓产业,提供政府贴息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村民对这种化肥用量、农药用量少的经济作物心生好感,对政府的惠民政策也理解透彻,何乐而不为呢,蓝莓长“疯”了。

在各色水果中,蓝莓有一种神秘气场。果霜如薄雾一般,每粒果实都好像被涂上了忧郁,而坚挺的果枝却弥漫着高贵。“犹如饱受困扰、极力掩饰自己卑贱的寄居者。”小陈的用词有些文艺

▲蓝莓庄园

“寄居者”的比喻来自小陈的母亲,一位五十年前的“知青”。20 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时,小陈母亲并没返回老家哈尔滨,而是从西双版纳移居昆明,在滇池边的乡村学校教了近30年小学语文。

小陈说,在母亲心中,“寄居者”还有个关联词,“背叛者”。

“她有她的故事。”他说。

“2017年,我带她来澄江,她第一次吃到了云南蓝莓。那时蓝莓产量没有现在这么大,我们就在路边摊买了几公斤。我妈吃了不少,说,这东西黑龙江有,野生的,叫‘都柿’,说她上小学那阵,放学后到山坡上摘都柿,天黑前就能摘一‘尾得罗’(黑龙江土语:小水桶),小,酸。现在这都是改良的杂交的,甜,口感比野生的好多了。”

“我感叹外来物种能在云南扎根不容易。我妈说,这可不算扎根,蓝莓是个寄居者,也是个背叛者。”

“我妈一直认为自己是寄居者,她喜欢云南,但一直有漂泊感、失落感、孤独感。她说自己在哪里都融入不了,当了几十年异乡人,现在就算回黑龙江,也是物是人非,找不到回归的感觉了。她说迁移、寄居是个矛盾的生存现象,老话说的‘人挪活树挪死’是‘物道’不是‘人道’,人是有感情的。”

“老人家为什么当年不回去?”我问。

“说是和我姥爷划清界限了,没脸再回去了……都是千年谷子万年糠。后来学校寒暑假时也回去一段时间,待不住,生分了。”小陈说。

《回家》是1997年的歌,小陈说,母亲是1999年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听得泪流满面。她自己去买了CD,像年轻时背教案一样去背歌词,去按自己的体会解析。她不去理解歌里的爱情,理解的只是她想化解开的感情。

我还不明白,为什么你离开了我,没有你的电话没有一封信。我每天晚上在这里,哪里也不想去,可是我好爱你,我觉得我会离不开你,可惜我丢了你,慢慢我的眼泪流下来。回家,回家,我需要你,回家,回家,马上来我的身边……

“这是我爸……”小陈妈妈说。

别再哭,就让他走,再多痛苦的等候,相信我也能承受。闭上眼,不再留恋,你却一遍又一遍,出现在想你的夜。别说不会有结果,永远永远别说分手。而你又怎么能够,就这样的放手,一去不再回头……

“这是我妈……”小陈妈妈说。

1999年年底,小陈妈妈在痛哭和酣睡之后患上了不算严重的精神分裂症,2004年有所好转,到2010年才基本痊愈。

“《回家》她一直听,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想,那首歌她动了情,害了病,就用歌啊戏啊什么的治愈她吧。我给她听《松花江上》,听二人转,给她看东北方言的戏,给她做她最爱吃的‘小鸡炖蘑菇’。还有,后来发现澄江有蓝莓,就是她说的‘都柿’,买给她吃。”

▲澄江荷藕

陈志是昆明人,能说一口带东北味的普通话。他了解母亲的情感,和母亲聊天时会把母亲心里的“痛点”说得云淡风轻。他对母亲说,云南本就是个移民地区,明代就有移民,澄江汉族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北方,20 世纪的“知青”进入云南,也是一种移民形式。陈志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他用在大学时学的专业知识劝慰母亲,说“寄居者”“背叛者”说法并不恰当。比如蓝莓,种植蓝莓的条件已经按植物生长需要调配过了,土是草炭土、腐殖土和云南的红土配在一起,水是当地的山泉水;而且,澄江昼夜温差大,蓝莓糖分形成得快,云南紫外线强,蓝莓中花青素就高,维生素是其他产地蓝莓的三五倍。蓝莓不是寄居在云南,也没背叛故乡,是它生命力强盛,要慢慢变成真正的云南作物。

这些年,每到四五月份,小陈都会特地跑一趟澄江买些蓝莓给母亲,“让她解解乡愁”。

“病完全好了?”我问。

“好了。应该说,不是病好了,是人老了。老了,过去再大的风暴都会变成浪花,就是些回忆了。”小陈说。

爱好摄影的小陈常拍些花草,他拍出来的照片比我拍的要好很多。他教我用相机上的白平衡功能给照片调色,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真实还原景物颜色,纠正色彩偏差。他拍的蓝莓果实更接近原色,连果霜的颗粒都清晰可见,他说,并不是相机好,而是相机的调色功能给力。

他说,面对母亲,他做的是个“调色”的过程。

▲澄江荷藕

荷藕和蓝莓是左所村的两大经济作物,它们生长在同一片区域,水土资源各有所为,像极了澄江的人文结构。外来物种在左所找到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传统的“地方名片”澄江藕和新生的“地方名片”蓝莓相映成趣,不但成了这个村寨的经济支柱,也为抚仙湖保护和旅游带来了生机。

庄园里的蓝莓新鲜干净,摘下就可以吃。站在荷塘间的栈道上吃蓝莓,眼里心里都是春天的味道和颜色。

小陈说,他带母亲来左所那次,母亲看着荷塘说,你们年轻人看的是红花绿叶,我们老年人看的是禅意。

在澄江游走,路上会遇到很多“车摊”——面包车停在路边,后门大开,挂着有“藕粉”“蓝莓”字样的招牌,摊主会向过路的车辆招手,大声叫卖。摊贩们卖的大部分是自家种植的蓝莓鲜果和土法制作的藕粉,也有一部分卖的是当地出产的蓝莓酒和蓝莓饮料。他们仍在沿用最原始的摆摊贩售方法,但收款方式已开始“进化”,微信、支付宝都可以付款。

▲蓝莓产业

我下车买蓝莓饮料时,发现摊主身边的女子正在接电话,江浙口音。我以为她是外地游客,没想到她挂了电话马上给我拿饮料并用吴侬软语的腔调说云南方言,问我要不要再买些藕粉。女子不到30 岁的样子,一脸江南的细滑。摊主笑着说,我老婆,云南话讲不好。

摊主车上播放的好像是越剧,咿咿呀呀的听不太懂。

我对小陈说,你回去该跟你妈再讲讲,她老人家心中那种寄居者概念现在不该有了,来云南生活的外乡人多着呢。

小陈眯着眼睛笑,“我女朋友也是外乡人。杭州的。”

开车回昆明时,我们唱了起来: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

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