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际应用重要,理论构建不可忽视

实际应用重要,理论构建不可忽视

【摘要】:与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相比,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一开始便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取向。所以,尽管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们在天文学方面拥有丰富的观测资料,但是却只是为制定历法服务,极少尝试理论构建,自然也就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与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相比,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一开始便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取向。所谓实用取向是指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研究不是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为目的,而是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上的实际需要为目的,表现在古代中国的科学家、发明家们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大都以实用为最高准则,围绕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进行。[31]科学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大多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古代农学强调土地丈量、地图绘制等,古代数学明显偏重于算术和代数,计算的内容与方式都与当时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创立,十进制二进制的创立,天文学中制定历法、都江堰的设计与修建等,所解决的也都是古代中国人现实中所面临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大难题。[32]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33]

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最初是炼丹家们在炼制“长生不死”之药的过程中无意发明的,指南针曾经引领中国创造了领先世界的航海奇迹,但由它制造出的罗盘却长期被用来“看风水”。[34]又比如,针灸,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很早就发现并熟练运用骨针、砭石等刺激穴位,治疗人们的某些疾病,但是对与针灸密切相关的经络以及针灸的作用机理等缺乏深入探讨。此外,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也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

所以,尽管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们在天文学方面拥有丰富的观测资料,但是却只是为制定历法服务,极少尝试理论构建,自然也就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35]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们之所以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如此强调实用性取向,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与中国古代“重本抑末”经济思想影响密切相关。[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