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是中国艺术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与中国社会同步成长,在中国社会深厚而博大的胸怀中熔冶成具有独特传统风格的瑰宝。中国绘画历史悠久,以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追求,成为东方绘画的杰出代表。中国传统绘画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就其题材内容上看,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元代的山水画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中一个主要的转折点,从此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最大的画科,其艺术成就超过其他画科。......
2023-08-30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先人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根植于中华大地,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的具有审美功能和艺术价值的一种造型艺术作品。它的起源与发展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有着鲜明的地域、民族、气候、历史制度、文化等特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大体可以分为宫殿、陵墓、宗教、园林四大建筑类型。[6]
宫殿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和艺术最集中的代表,也是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一类建筑,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社会政治秩序,强调统治者权威的特色。以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精品之一的北京故宫为例,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帝王的皇宫。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浩大的古代宫殿建筑。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经14年,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中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但仍保持初建时的格局。故宫建筑群共有9000余间,主要分两大部分,即外朝和内廷。在建筑布局上,它强调所谓“中正无邪”,即中轴对称的方式,宫殿里最尊贵的建筑放到中轴上,较次要的放在两边,成为它的陪衬。
陵墓建筑是帝王和王公贵族们寿终正寝的地方,也是向人们显示其尊贵和威严神圣的标志。在古代陵墓建筑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指明代十三位皇帝在北京建造的庞大陵区,代表了封建帝陵的最高成就,其主要特色是成团布置方式。十三陵所在的天寿山在北京以北45千米的昌平区境内,山岭逶迤相连,呈向南敞开的马蹄形,在马蹄最北中央,其山麓下即是明成祖的长陵。以长陵为主体,其他十二陵则错落其东西之间,并共用一条神道,构成一个统一的、规模宏大的陵园。整个陵区方圆约40平方千米。十三座陵背山而筑,面对盆地,各陵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不同外,在布局、规制等方面则基本一样。这些巨大的建筑虽然耗尽了民脂民膏,也记录了帝王们的罪恶,但它留下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现已成为宝贵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宗教建筑是仅次于宫殿建筑和陵墓建筑的另一重要建筑类型。中国有影响力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从建筑的角度讲,中国的宗教建筑主要分为寺、塔、观三种形式。寺原是侍奉皇帝近臣的官署,佛教初入中国时其建筑多由官署改建而成,故称为寺。塔是佛教传入后的建筑形式,是印度的“浮图”与中国楼阁相结合的产物。观本来是可观四方的建筑,因道教崇尚自然,多建于山林高地之上,故多称为观。
以佛寺为例,中国最初的佛寺建筑特点与印度、西域的佛寺相仿,为四方式院落,主体建筑佛塔位于正中。南北朝是佛教的全盛时期,北魏有佛寺3万多座,其中洛阳城有佛寺1360座,规模之大,令人惊奇。其建筑形式发展为前塔后殿式,即在方形院落中,除主体建筑佛塔外,在其后面还有一座佛殿。后来,佛寺逐渐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样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轴线上从前至后有一至三座殿堂,常见的有天王殿、大雄殿等,两侧设置配殿。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是以传统文学和绘画艺术创作构思,将山、水和玲珑典雅的木构建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富有情趣的、饱含艺术意境的园林景观。它与欧洲或伊斯兰园林等世界其他园林体系相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首先,中国古典园林重视自然美。在造园的总原则上,必须以天然景物为基础,即使是改造和模拟自然,也必须遵循“有若自然”的原则。其次,追求曲折多变。在布局方面,一般不用宫殿的中轴对称手法与完整的格局,而是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自由方式。再次,强调意境。受传统山水画的影响,中国园林不仅重视园林的形式美,而且要求能通过外观的景致体现出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流派。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景点多、气势奢豪,具有宫廷和园林的双重功能。在布局上一般分为宫和苑两个部分,宫在前,苑在后,宫廷区是严格的对称布局,苑囿区是灵活的自由布局。私家园林一般建于市内或城郊,与住宅紧密联系,有大、中、小三种形式。小型园林多围绕客厅或书房布置花木湖石,叠石引水,架桥建亭,规模虽小而曲折有致,如苏州的艺圃、扬州的小盘谷等。中型园林以池为主体,沿池点缀山石、亭树及走廊,园林有较多的景物和大小空间的变化,如苏州网师园、环秀山庄等。大型园林占地面积较多,布置较复杂,由许多不同空间组成,有的甚至水中有岛,岛上植树建亭,如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最为著名。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文章
传统绘画是中国艺术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与中国社会同步成长,在中国社会深厚而博大的胸怀中熔冶成具有独特传统风格的瑰宝。中国绘画历史悠久,以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追求,成为东方绘画的杰出代表。中国传统绘画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就其题材内容上看,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元代的山水画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中一个主要的转折点,从此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最大的画科,其艺术成就超过其他画科。......
2023-08-30
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引起世界各国艺术家的重视,对世界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0](一)中国书体演变及代表作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中国书法作为艺术还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审美风貌和文化特征。......
2023-08-30
台州史学传统来源于浙东史学,代表性人物当然是宋末元初的胡三省了。明清时期,台州史学呈复兴之势,史学史著不断涌现,其中逸出群伦者,则以明王宗沐,清齐召南、洪颐煊、王棻等为代表。(一)临海王宗沐与《宋元资治通鉴》主要活跃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王宗沐,是一位在理学、史学、交通运输与海洋航运开拓、地方总志编纂诸方面均有较大建树的代表性人物。由此可见,《宋元资治通鉴》一书以记载宋朝历史为主体,元朝历史为偏裨。......
2023-07-18
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相联系,官学和私学共存,产生了选士方面的科举制,这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三)宋辽金元的教育宋代虽然始终处于民族冲突的动荡之中,但该时期的文化却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制度也基本沿袭前代,使之前发达的教育体制更加细致和完善化,标志着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最高峰。......
2023-08-30
中国传统社会独特的血缘、地缘关系,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③对传统的极端尊重。④宗法伦理观念构成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核心。(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型范式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了政治型范式。思考与探究1.简述中国大陆“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023-08-30
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从世界范围来说,中国传统艺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其本身的特异性为世界艺术花园增色,成为不可或缺的瑰宝;二是以其特有的思想价值和技巧技法对世界文化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前文总结了中国传统艺术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具体成就,这里重点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其他民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
2023-08-30
056独具匠心的长城建筑艺术漫长的长城建筑,集中了无数将帅士卒和能工巧匠的聪明智慧,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美学观念,集中了古代建筑思想和技术的许多经验。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体现了另一种长城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总之,长城的建筑艺术体现了自然特点与人工建筑的巧妙结合,以其“古”、“长”、“大”、“险”、“巧”为特征,其建筑艺术成就是世界罕见的。......
2024-05-05
(一)早期服饰材料及制作工艺中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传统衣服的进化,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材料,二是裁制的方法。(三)汉服与胡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衣饰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在时间上又呈现出彼此影响,相互交融的趋势。右衽传统和左衽传统,成为古代中原人和周边诸族在衣饰文化上的显著区别。上古之际中原的传统服饰为上衣下裳制。......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