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造指的是汉字的造字方法。当汉字的创造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开始有学者从造字方法上进行总结,归纳造字法,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六书”说。从图画说来看,汉字的造字是从图画开始的,所以象形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以上四字的这一横笔,都是抽象性的符号,在构字中起指事作用。二是会意造字的要义在“意”上。......
2023-08-30
在前文中提到汉字的特点之一便是汉字富有音乐性与娱乐性,汉字的音乐美便是汉字富有音乐性。汉字能因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音律和音调,表达适当的思想感情。闻一多认为“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他还举了两个例子,莎士比亚的诗剧中在遇到情绪万分紧张的时候,便用韵语来描写;歌德的《浮士德》中也曾用到同样的手段。[70]由此进一步发展抑扬、平仄、韵律等。唐诗宋词之所以朗朗上口,表情达意如此透彻,散文、游记之所以生动易于记诵,都是因为与汉字的音乐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前文就汉字的押韵进行了介绍,这里再来看汉字的平仄抑扬和节奏搭配。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诗歌节奏中的“平”指平声字,“仄”指上、去、入三声的字。平声长,仄声短;平声扬,仄声抑;平仄相间,可以形成抑扬交错;平仄相间和各个声调不同的音高变化,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构成一种声律的美。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平仄和节奏为:
仄—
平—仄,平平—
仄—平。
平—
—仄仄,
仄—仄—平平。
仄—
—平仄,平平—
—仄平。
平—
—仄仄,
仄—仄—平平。
该诗上下两句的平仄、节奏相对,每一句有三个节奏点,平仄相间,抑扬顿挫。[71](字外加框的,表示可平可仄)
汉字有着独特的韵律和优美的语感,所以中国古人很早就用汉字“宫、商、角、徵、羽”来标示音乐了,并且用汉字来区别各类乐器。例如,丝、竹、琴、瑟;弦、萧、管、笛、笙;锣、鼓、钟、磬、钹等。这些汉字,已经把吹奏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细细区分了,同时也就有了管乐、弦乐和打击乐的区分。“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诗佳作都讲求吟唱,吟唱出来才深切动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些脍炙人口的由方块字组成的诗篇,不都是吟唱出来的吗?不就是音乐吗?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六朝诗赋,从讲求格律的唐诗到满是各类词牌曲调的宋词,再到元曲、元杂剧,从北方的京东大鼓、信天游,到江南的丝竹、评弹。哪个不是汉字的韵?哪个不是汉字的歌?沉吟着汉字的韵律,高唱着汉字的佳音,那是多么的惬意与高雅,陶醉与忘我。[72]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文章
汉字的构造指的是汉字的造字方法。当汉字的创造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开始有学者从造字方法上进行总结,归纳造字法,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六书”说。从图画说来看,汉字的造字是从图画开始的,所以象形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以上四字的这一横笔,都是抽象性的符号,在构字中起指事作用。二是会意造字的要义在“意”上。......
2023-08-30
在这一基础上,汉字作为一种象形会意系统的文字其特点更加明确。汉字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身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传播、教化、确证等文化功能。汉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它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类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文化创造记录下来,使之流传八方,垂迹千古。汉字是世界上古老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迄今为止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意文字。......
2023-08-30
词的音乐美,通过语言的平仄和对仗来体现,与古典音乐中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对应。吴藻词总是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情感变化和韵味浓厚的美感,在词的创作中,吴藻非常重视音律声字。吴藻词往往采用类似的表现手法,通过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来增加语言的音乐性和抒情性。......
2023-11-27
汉字的形体美表现为汉字是方块字,形体活泼灵动,虽为点画组合,但组合错落有致,虽然笔画有多有少,但都嵌于同等大小的方块之中。汉字中凡有重复笔画,其长短、位置必有变化,形成了既协调又富于变化的美感。[73]汉字的形体美还体现在书法艺术上。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是中国人独立创造,最具本土特色、最具民族代表性的艺术。......
2023-08-30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给汉字的前途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图景。对现代汉字的初步要求是实现汉字的标准化,即“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二是“字有定形”,就是统一汉字的形体,使汉字字形规范化,这主要包括废除异体字,使用统一规定的简化字等。目前,对于汉字在近数十年来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变革,对于汉字的现状中的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
2024-01-26
[20]从公认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甲骨文算起,汉字至少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形体的演变。李斯等人在战国时期秦人通用的大篆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在全国统一使用,同时废除其他“不与秦合”的异体字。汉字从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这个变化过程在汉字发展史上被称为“隶变”。......
2023-08-30
图4 仰韶陶器上的符号 对于汉字起源问题的认识,当然首先要依靠地下考古材料的印证。例如,1983—1987年在对河南省中部舞阳县城北的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在若干墓葬里随葬的龟甲、骨器和石器上,也发现有契刻符号。如果认为贾湖遗址的契刻符号、龙山文化的图形符号等是汉字的雏形,那么它们与殷墟甲骨文之间,势必还有某些过渡性的环节。......
2024-01-26
语音在现代来说,有普通话与方言的不同,也有读书音与口语音的区别。更明显的区别是古今语音的不同造成古今字音的差异。可正是由于语音的发展,作为声符的字的读音与形声字的读音常常发生不同的变化,使得声符不一定能准确地表音了。对于汉字的认读,中国民间常有 “认字读半边” 的说法。“半边”指的就是形声字的声符。这也是由于汉语语音发展导致汉字字音变化的一个方面,是我们了解汉字时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2024-0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