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汉字的音乐美: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韵律与优美语感

汉字的音乐美: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韵律与优美语感

【摘要】:在前文中提到汉字的特点之一便是汉字富有音乐性与娱乐性,汉字的音乐美便是汉字富有音乐性。唐诗宋词之所以朗朗上口,表情达意如此透彻,散文、游记之所以生动易于记诵,都是因为与汉字的音乐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71]汉字有着独特的韵律和优美的语感,所以中国古人很早就用汉字“宫、商、角、徵、羽”来标示音乐了,并且用汉字来区别各类乐器。

在前文中提到汉字的特点之一便是汉字富有音乐性与娱乐性,汉字的音乐美便是汉字富有音乐性。汉字能因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音律和音调,表达适当的思想感情。闻一多认为“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他还举了两个例子,莎士比亚的诗剧中在遇到情绪万分紧张的时候,便用韵语来描写;歌德的《浮士德》中也曾用到同样的手段。[70]由此进一步发展抑扬、平仄、韵律等。唐诗宋词之所以朗朗上口,表情达意如此透彻,散文、游记之所以生动易于记诵,都是因为与汉字的音乐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前文就汉字的押韵进行了介绍,这里再来看汉字的平仄抑扬和节奏搭配。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诗歌节奏中的“平”指平声字,“仄”指上、去、入三声的字。平声长,仄声短;平声扬,仄声抑;平仄相间,可以形成抑扬交错;平仄相间和各个声调不同的音高变化,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构成一种声律的美。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平仄和节奏为:

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该诗上下两句的平仄、节奏相对,每一句有三个节奏点,平仄相间,抑扬顿挫。[71](字外加框的,表示可平可仄)

汉字有着独特的韵律和优美的语感,所以中国古人很早就用汉字“宫、商、角、徵、羽”来标示音乐了,并且用汉字来区别各类乐器。例如,丝、竹、琴、瑟;弦、萧、管、笛、笙;锣、鼓、钟、磬、钹等。这些汉字,已经把吹奏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细细区分了,同时也就有了管乐、弦乐和打击乐的区分。“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诗佳作都讲求吟唱,吟唱出来才深切动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些脍炙人口的由方块字组成的诗篇,不都是吟唱出来的吗?不就是音乐吗?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六朝诗赋,从讲求格律的唐诗到满是各类词牌曲调的宋词,再到元曲、元杂剧,从北方的京东大鼓、信天游,到江南的丝竹、评弹。哪个不是汉字的韵?哪个不是汉字的歌?沉吟着汉字的韵律,高唱着汉字的佳音,那是多么的惬意与高雅,陶醉与忘我。[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