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官学的兴起是缘于董仲舒的上书。[3]根据汉武帝的诏书,朝廷进行了廷议,当时丞相公孙弘、太常孔臧、博士平等经过认真讨论,由公孙弘出面应诏并提出兴办学校,选择学生的具体意见。[4]从此,长安太学正式建立,经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正常规范化的轨道。......
2023-11-28
中国历代由私人开办的各类学校统称为“私学”,是相对于政府置办的“官学”而言的,是对官学的一种有效补充。中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春秋末年,秦汉时经历了禁止又复苏的过程,两汉受独尊儒术的影响不断经学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繁荣发展,出现儒佛道融合趋势,宋朝以后私学开始为科举服务,明清时期正规化。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教育的普及有重大意义,它一方面使诸多不为当朝者接受的思想、学术得以保存和流传,另一方面也为平民子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一)私学的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学术下移,周室衰微,官学式微,一些原在王室或侯国公室从事文化教育的士人散落各地,即“天子失官,学术四夷”,[6]为私学的兴起储备了师资力量。与此同时,原先深藏于宫廷密室的文化典籍也开始流落民间,成为平民阶级的读物。在经济上,铁犁牛耕在农业中的普遍应用,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私田大片涌现,地主阶级的势力日益强大,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共主”的地位,出现了经济权利的下移。在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积极要求参与政治生活,他们想要享有更多权利,承担更多义务,积极要求进行社会改革。随着新旧势力斗争加剧,各种社会矛盾交织融合,出现了政治权利的下移。经济权利下移和政治权利下移为私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术下移为私学的兴起做了知识和人才的准备。
古代私学兴起于春秋末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风起云涌,出现了儒、墨、道、法、农、阴阳等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为儒、墨、道、法四家。诸子之学尽管各有长短,但无不关注天下动向,务以经世济时为终极追求,或聚徒讲学,或游学四方,或群相论辩。关于谁最早创立私学的问题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孔子无疑是私学创立的佼佼者,传说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图9-5)主张“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7]即教育的对象不分年龄、地区、贫贱都可入学,孔子的学生也主要由平民阶级组成。孔子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推广到平民,结束了“学在官府”的垄断,适应了士阶层兴起的需要,顺应了文化下移的潮流,开辟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图9-5 孔子
【知识卡片】9-2 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私学的发展
1.秦汉时期私学的禁止和复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禁止私学,“焚书坑儒”政策的实行更是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秦亡汉兴,汉武帝独尊儒术,私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私学。汉代的私学在组织形式上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书馆(蒙学),二是经馆(精舍)。书馆是由教师自办的初等、中等教育场所,因此又称蒙学,教师被称为“书师”,教授的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所用教材主要有《苍颉篇》《急就篇》《孝经》《论语》等,书馆的毕业生既可入官府做小吏,也可入太学深造。经馆是由经师大儒创立的相当于太学的高等教育场所,门生弟子往往成千上万,以致校内无法容纳,有时甚至采取“以次相传”的方法组织教学,即教师先把知识传授给少数高材生,再由这些高材生在师兄弟间逐级传授。有些弟子可以面对面聆听大师的教诲,称为“及门弟子”,有些弟子只能留下名字,需要的时候可以来请教,称为“著录弟子”,汉代私学的繁荣程度可见一斑。两汉私学呈现出明显的经学化倾向,奠定了后世私学传道授经的传统。这一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有董仲舒、马融、王充等,精舍中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已经有很丰富的数学、医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也主要依靠私学为载体进行传播。
2.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的相对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跌起,官学式微,私学呈现繁荣局面,文化思想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私学进行。这一时期的私学,不仅质量、规模超过官学,而且分布更加广泛,类型更加丰富。儒学家大张旗鼓地聚徒讲学,玄学、经学也有不少门徒。南朝私学呈现出儒学、玄学、佛学、道教互相结合的特点,有的学者既讲玄理,又通“五经”,如陈朝的徐孝克早上讲佛经,晚上讲《礼》与《左传》,教授场所经常在寺庙中,受业者百余人。科技教育也是当时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天文学、算学、医学、药物学等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南朝的王微深入研究《本草》,常常带领两三位学生去采摘草药,并亲自尝试以验证《本草》的可信程度,他继承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在采摘草药工作中重视实践的传统。这一时期的童蒙读物也有所发展,梁武帝时周兴嗣所撰的《千字文》,拓取王羲之遗书中不同的字1000个,编为四言韵语,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依次叙述有关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是一本以识字教育为主,兼有封建思想教育和常识教育的综合性蒙学读本。
3.隋唐时期私学补官学之不足
隋唐时期,官学的发展受到极大重视,私学的声势不如前代之盛,给人一种私学发展不兴盛的错觉;实际上这一时期的私学也很发达,几乎每一种专门的学问都有私学在讲授,国家也“许百姓任立私学”,[8]遍布各地的私学程度不一,名士大儒、村野教师均可办学授业。这一时期的私学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基础教育任务,还承担着更加广泛的民族文化传承的任务,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高等程度的私学主要进行专门知识的传授,相当于大学。蒙学程度的私学主要进行启蒙和伦理常识教育,相当于小学。唐代主要的蒙学教材除了汉代的《急就篇》和梁代的《千字文》,还有《蒙求》《太公家教》等。
4.宋朝时期私学伴随理学发展
宋初改武治为文治,重视科举取士,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养人才,后有识之士才逐渐意识到兴建学校的重要性,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宋代私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大体上也分为高级私学和初级私学两种,所用教材主要有《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所讲内容围绕儒家经典或词赋进行,并且以科举考试为中心。宋代私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理学思潮的渐起发展,理学家在民间异常活跃,私学教授的许多内容围绕理性之学的主旨进行。这一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有朱熹、程颐、程颢、张载等。
5.元明清时期私学的正规化
元明清时期,书院的官学化倾向严重,有的遭遇禁毁,有的再次修复,私学在沉浮中曲折发展,已经完全沦为科举的附庸。这时的私学有蒙学和经馆两类。蒙学又称乡校、小学、冬学和村塾等,是一种针对蒙童的基础教育,包括富贵人家的家塾和宗族设立的义学等,教授识字等基础知识。经馆是供年长的、具备一定知识的学生研究学问和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清代的私学称作学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教馆或坐馆,即有钱人家聘请教师来家里教育自己的子弟;二是家塾或私塾,即教师在自己家里设馆收徒;三是义学或义塾,即地方乡绅聘请教师,在某个公共场所教育当地贫困子弟。学塾教学的内容主要有识字、习字、读“四书”“五经”和作诗文等。学塾教育注重记忆和模仿,教师教学时往往不加讲解,主要靠学生熟读、背诵。
(三)私学的特点和作用
私学具有相对自由的办学方针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术思想和科技文教事业的综合发展。与官学相比,私学具有较少的政治干预和思想控制,所以在传播儒学思想时往往更注重学理或学术的研究探讨,与官学中过于直陈的伦理政治说教有所不同。在教学方式上,私学在长期实践中时有创新,如汉代经师讲学中“高徒相授”的形式就颇具特色。宋代时,理学大师适应了儒学哲理化的时代需要,在教学上更注重启发诱导和相互讨论的形式。私学相对自由的办学方针更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上,它兼容了旨趣相异的儒、道、佛诸学。私学办学灵活,自由讲学,诸多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技艺通过私学传播发展,尤其社会动荡,官学衰落时,中国文化的传播更加依赖私学。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官学整体上呈现衰微趋势,但私学却出现百家竞放的可喜现象。
【知识卡片】9-3 历代教育名言采撷
私学有力补充了官方办学的不足,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第一,私学几乎完全承担了蒙养教育的任务。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纳入蒙学教育,实际上社会各阶级的启蒙教育都是由私学来承担的,因此私学也称为“蒙学”,这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第二,私学冲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了受教育对象,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孔子首倡“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使受教育者遍布社会各个阶层,促进了学术的广泛传播。第三,私学促进了古代科技和文艺方面知识的传播。虽然官学也设立了有关科技和文艺方面的专门学校,如鸿都门学、医学、算学、画学等,但规模和数量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私学进行讲授传播。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文章
长安官学的兴起是缘于董仲舒的上书。[3]根据汉武帝的诏书,朝廷进行了廷议,当时丞相公孙弘、太常孔臧、博士平等经过认真讨论,由公孙弘出面应诏并提出兴办学校,选择学生的具体意见。[4]从此,长安太学正式建立,经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正常规范化的轨道。......
2023-11-28
儒家私学在教育实践方面的丰富活动、在教育理论方面的较高造诣都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述而且作”,重视生产知识、科学技术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倡导实行、实用,坚持劳动锻炼和思想教育。书馆又称书舍、学馆,是较低程度的私学。为配合识字教学,我国古代识字教材出现最早,可以说位于各类教材之首。......
2023-08-20
中国有着几千年灿烂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追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策划思想,必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的向前发展。这时,一批专门为统治者、奴隶主和执行者献计献策,并且以此为职业的人出现了,他们便是中国最早的谋士和军士。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尤以兵法及治术为中国策划思想的典范。除了兵书之外,在众多的历史著作、学部书籍中,也蕴藏了丰富的策划思想。......
2023-07-16
欧美铁框架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他所有“西洋楼式”建筑不同,故宫灵沼轩颇有新意地使用了铁框架与砖石墙结合的结构。这种结构显然不是之前中国金属建筑所习用的,而且,铁框架建筑在当时的欧洲也只是近100年间产生的新生事物。因此,有必要对铁框架建筑的来龙去脉稍加梳理,以便完整理解灵沼轩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人们开始主动探寻将铸铁材料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技术。......
2023-10-18
1997年,“迎宾路实验学校”中学部撤销,新建“玉峰里中学”。1991年,新建“四零四厂中学”。1997年,“山海关第四中学”“山海关第五中学”并入新建的“南园中学”。“北戴河第一中学”还有旅游、烹饪、服装等专业的6个职业高中班,学生214人。为扭转北戴河区高中落后的状况,北戴河区委、区政府于1998年筹办北戴河重点中学,暂设“北戴河第一中学”院内。1993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昌黎县第二中学”复名“昌黎汇文中学”。......
2023-10-26
汉平帝即位时,年纪才9岁,国家大事都由王莽作主。平帝12岁的时候,王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平帝,自己做了国丈。于是,在年终大祭时,王莽暗中在酒里下毒,将汉平帝毒死了。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政权,就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在全国实行变法。王莽的这些改革,全都出自于《周礼》和其他古书,因此,人们称他的改革为“复古改制”。公元23年,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2023-08-30
汉代察举制正式成为比较完备的选士制度,是在汉武帝之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根据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举荐给中央,再由中央考察核实后授予官职的制度。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获得第一名,称作“连中三元”。......
2023-08-20
所谓的“曲子”有广义与狭义两层含义,既可以指一种兴起于隋唐、成熟于宋的词体歌曲形式,又可以单指在这种歌曲中用于填词的曲调部分。通常,这些曲牌来自隋唐以来的曲子、民歌、大曲以及法曲的片段。......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