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引起世界各国艺术家的重视,对世界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0](一)中国书体演变及代表作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中国书法作为艺术还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审美风貌和文化特征。......
2023-08-30
秉笔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又一优良传统。中国古代史家历来把秉笔直书视为持大义、别善恶的神圣事业和崇高美德。他们以直书为荣,曲笔为耻,为了直书,不避强御,不畏风险,甚至不怕坐牢,不怕杀头,表现了中国史家的高风亮节。
早在中国史学开始兴起之时,秉笔直书就成为史家的崇高美德而受到称赞。从《左传》开始,中国史学就确立了“不虚美,不隐恶”的立史原则,力求用“直笔”立“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了齐国太史、南史氏直书不惜以死殉职的故事。“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这段文字反映出,为了直书“崔杼弑君”的事实,两位太史被统治者杀死,仍然有史家秉承正义的立史原则,生死不惧,继续照实书写这段历史。这种直书的精神成为后世史家遵循的传统。
刘知几在《史通》中,写了《直书》《曲笔》的专篇,以总结唐以前史家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南史氏冒死以往的“仗气”已如前言,董狐“书法不隐”,被孔子誉为“古之良史”。刘知几评价说,“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三国史家韦曜,主撰《吴书》,孙皓要求为父作“纪”,韦曜拒绝,其理由是“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15]。这种直书精神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正直的史官、史家都自觉效法,付诸实践。贞观年间,褚遂良负责记录太宗言行。太宗欲索取过目,褚以“不闻帝王躬自观史”为由加以拒绝。太宗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褚答曰:“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16]《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曾参与《则天皇后实录》,如实记载了魏元忠事件的原委,宰相张说感到此事于己不利,想让史官“删削数字”,吴兢义正辞严斥之:“若取人情,何名为直笔!”
刘知几指出直书与曲笔的对立,认为“直书”是实录的前提,而“曲笔”则会造成实录难求。刘知几正是从历史撰述是否“实录”这一根本点来区分直书和曲笔的界限。所以,直书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史学的求实精神。从《史记》被誉为“实录”之后,这种求实精神便成为大多数史家追求的目标。自然,曲笔也是史学上客观存在的。刘知几剖析了它的种种表现,或者以实为虚,以是为非,或者虚美讳饰,任意褒贬。造成曲笔的原因,主要是史家为当权者的威势所慑,也因史家品德修养所致。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17]。但是,在整个封建社会,曲笔在任何时期都不可能成为公开提倡的行为,任何得计于一时的曲笔作史,终究要被后人揭露,而直书精神,千百年来,赢得人们的赞扬,成为史家效法的传统,始终是中国史学的主流。
我国古代严谨求实的治史态度还表现在史家修史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史家首先会广采群言,然后严加考证,鉴别史料真伪,修订错漏,最后成文。比如司马迁著《史记》时,曾收集了十分丰富的史料,不仅有先秦典籍和当世流传的著作,而且有大量前代和当代的档案文书。但是,司马迁没有随意运用这些史料,而是对其进行来源考订,真伪辨别,严格审慎地选择录用部分史料。对于那些当时无人考证的史料就采取“疑则传疑”的态度,绝不妄断。注重求实的学风和文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史学上发达的史注形式的发展。史注的作用在于,或补充史事,或保存异说,或训释名物,或揭示论误。到宋代司马光作《资治通鉴考异》时,史注形式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资治通鉴考异》共30卷,是司马光在撰《资治通鉴》时对那些一件史事却存在若干种说法的史料进行考证鉴别的记录。史注不仅具有化难为易、化不明为明、化不解为解等重要功用,而且往往都有补、有考、有论、有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蕴藏着丰富的史学思想。
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史家及其撰述,一般都具有恢廓的历史视野。他们学兼天人,会通古今,用包容一切的气势和规模,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究历史的前因后果。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文章
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引起世界各国艺术家的重视,对世界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0](一)中国书体演变及代表作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中国书法作为艺术还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审美风貌和文化特征。......
2023-08-30
中国传统衣饰从具体的功用上看,可以大体上分为头衣、体衣和足衣三个部分。上古头衣各有专名,主要为冠、冕、弁、帻四种。即男子长到20岁时,要举行加冠之礼,同时起别名,意味着从此成年,可以外出谋事做官了。当时,贵族男子戴冠是一种礼仪规定,不戴则视为非礼与不敬。冠的主要作用是把头发束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冕由延、旒、瑱、等部分组成。上衣部分有领、袄、裾、袖、袪、袂之分。清代蟒衣称作“蟒袍”,并正式定为官服。......
2023-08-30
汉字的形体美表现为汉字是方块字,形体活泼灵动,虽为点画组合,但组合错落有致,虽然笔画有多有少,但都嵌于同等大小的方块之中。汉字中凡有重复笔画,其长短、位置必有变化,形成了既协调又富于变化的美感。[73]汉字的形体美还体现在书法艺术上。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是中国人独立创造,最具本土特色、最具民族代表性的艺术。......
2023-08-30
传统医药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特点,其机理与中医基础理论密切相关。许多传统医药武术功法的动作编排和设计,乃至功理和作用的阐述,都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平衡。传统医药武术通过各种保健养生的套路运动,调动体内积极因素,及时调整人体阴阳,使之保持动态平衡。它们具有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故称为“五行”。......
2023-08-30
(一)书法与中国书法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法。(三)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有三个特点:气势、意态和韵律。字也是这样,它由实的线条和布白相互映衬,虚实相生、主次疏密对比、笔势呼应顾盼,构成了书法作品独特的意态美。书法的线条、结构、墨色等方面是构成书法艺术美学的原理。......
2023-08-20
[29]韦政通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特征:①独创性;②悠久性;③涵摄性;④统一性;⑤保守性;⑥崇尚和平;⑦乡土情谊;⑧有情的宇宙观;⑨家族本位;⑩重德精神。[31]顾伟列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概括为:①人文性;②包容性;③伦理型;④和谐型;⑤务实精神。[33]在梳理总结、借鉴吸收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已有观点的基础上,本书将传统文化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023-08-30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对道德问题的探讨,中心问题就是“成人”之道,亦即理想人格的塑造。所以从先秦时代起,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建构了自己关于“成人”之道的学说。仁义的理想人格是儒家推崇的人生至道的理想。故孟子认为,“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他们把“兼爱”视为道德上最高的善。墨子讲“兼爱”是不分彼此和远近,在原则上是一律平等的。......
2023-08-30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地理气候条件。中国大陆特定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宗法性和专制性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和政治型范式。......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