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五行色彩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民族色彩。中国传统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更好地发掘了传统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形成了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从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来看,现代对设计的要求既不是对传统文化无休止的重复,也不是对已有事物的再次展现。......
2023-09-20
整合不同的价值取向,熔铸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使其在中华一体的文化格局中有所开拓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又一重要功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整个中华版图意义上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家园坐落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的这一片广阔的大陆上。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称之为天下。这种概念固然已经过时,但是不会过时的却是这片地理上自成单元的土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54]
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原之国文化的成熟、定型,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诸多主体内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对原有的诸多地域文化和不同阶层的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整合创新功能。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秦陇文化和岭南文化等,都是古代中国人在特定的地域里,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创造的,反映该地域社会发展程度的文化。
中华版图内的各地域文化,折射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各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特色。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都有中华一体的文化认同意识。正是在这种共同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的烛照下,多元发展的地域文化逐渐走向融合,汇聚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庭。汇聚完成后,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基因”(价值取向)继续存在,有的被发掘、提升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大分裂后的统一都伴随着文化思想观念上的整合创新。秦朝的统一,使“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55],还立郡县和确立度量衡的标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为统一体立下制度化的规范。尔后从隋唐到宋之间的五百多年时间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呈现出盛大恢宏的气象,蕴含着深刻的整合创新精神。该时期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开拓性,与民族成分的大混杂和大融合是高度相关的。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整合创新功能,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中,“贵和”思想便是突出一例。在我们的先哲看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56]“和”是创新的源泉,万物的生生日新是统一体中“不同”、对立方面整合的结果。正如《易传》中所言,“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57]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成果,在演进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大传统。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成为中华民族广泛认同的文化精神,超越了地域和阶层,成为稳固的民族文化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有趋善求治的价值取向,不论在精神层面和行为方式层面,还是在社会心理和潜意识层面,都对全民族产生了任何其他因素所不能取代的影响。例如,天人合一精神,激发出“究天人之际”的思想、治学传统,并成为不同时期各思想流派共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贵和尚中精神,培育了中华民族反对分裂,追求和谐的整体观念,养成了崇尚中道,不走极端的平和心境。经过长期实践,这些思想观念相互整合,逐步深入人心,并演化为深厚的民族共同心理,以至成为集体的“文化无意识”,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进、宽厚、务实的精神风貌。[58]
思考与探究
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2.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基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基本精神的独特性。
拓展阅读
1.《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唐君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2.《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注释】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75.
[2]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73.
[3]《淮南子·精神训》。
[5]《左传·桓公六年》。
[6]《国语·鲁语》。
[7]《论语·尧曰》。
[8]《孟子·尽心下》。
[9]《荀子·王霸》。
[10]《新书·大政上》。
[11]《资治通鉴》卷192。
[13]《论语·雍也》。
[14]《论语·先进》。
[15]《论语·八佾》。
[16]《毛诗序》。
[17]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M].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63-71.
[18]《尚书·尧典》。
[19]《周易·大有卦》。
[20]《周易·大畜卦》。
[21]《周易·乾卦》。
[22]《周易·乾卦》。
[23]《周易·系辞下》。
[24]《论语·述而》。
[25]《论语·述而》。
[26]《论语·泰伯》。
[27]《孟子·告子下》。
[28]《荀子·天论》。
[30]贾谊《新书·过秦上》。
[31]《史记·高祖本纪》。
[32]《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33]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34]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M].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71-74.
[35]《周易·乾卦》。
[36]《论语·子路》。
[37]《国语·郑语》。
[38]《左传·昭公二十年》。
[39]《周易·系辞下》。
[40]《论语·雍也》。
[41]《论语·尧曰》。
[42]朱熹《中庸集注》。
[43]《论语·季氏》。
[44]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M].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79-80.
[4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32.
[46]《淮南子·俶真训》。
[47]《明史·湖广土司传》。
[48]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7-138.
[49]《论语·子路》。
[50]《论语·尧曰》。
[51]《论语·泰伯》。
[52]《论语·述而》。
[53]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9-140.
[54]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1-19.
[55]《礼记·中庸》。
[56]《国语·郑语》。
[57]《易传·系辞》。
[58]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01-303.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文章
长期以来,五行色彩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民族色彩。中国传统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更好地发掘了传统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形成了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从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来看,现代对设计的要求既不是对传统文化无休止的重复,也不是对已有事物的再次展现。......
2023-09-20
[29]韦政通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特征:①独创性;②悠久性;③涵摄性;④统一性;⑤保守性;⑥崇尚和平;⑦乡土情谊;⑧有情的宇宙观;⑨家族本位;⑩重德精神。[31]顾伟列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概括为:①人文性;②包容性;③伦理型;④和谐型;⑤务实精神。[33]在梳理总结、借鉴吸收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已有观点的基础上,本书将传统文化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023-08-30
梅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阿拉伯人的传统住所—贝都因上帐篷。结合自身优势及文化内涵是建筑设计永不衰亡的手段,结合其自身特点使建筑设计永葆青春。面对着我国现代建筑不断增多以及逐渐西化的事实,设计师应该在实际的现代建筑设计中,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合进来,进行传承和创新的有机协调。......
2023-09-20
现今的中国设计中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很好地结合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地域性的设计,培养更多的设计师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无穷的创新可能。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2023-09-20
传统医药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特点,其机理与中医基础理论密切相关。许多传统医药武术功法的动作编排和设计,乃至功理和作用的阐述,都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平衡。传统医药武术通过各种保健养生的套路运动,调动体内积极因素,及时调整人体阴阳,使之保持动态平衡。它们具有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故称为“五行”。......
2023-08-30
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加强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的系统了解,并批判地继承,以便清楚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新文化体系,必须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路,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
2023-08-30
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正好可以将“创新”体现出来。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化内涵转变和表现形式创新两个方面,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现代服装设计中形式美的变化要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密切相连。随着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服装设计师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这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23-09-20
本书采用三层次结构说,即文化的内在逻辑结构包括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精神心理文化位于文化的深层,内化于民族群体的心理,形成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最难发生变化,其核心是对生活意义的体认、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天才的创造,极大地扩大了文化的记录功能。......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