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有较系统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大多数中华民族同胞所接受和认同,成为他们基本的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具有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辐射力,能够影响和激励后世子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至优至强。......
2023-08-30
(一)文化精神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精”是精妙、精粹、精华、精微的意思;“神”的主要含义是指玄妙、微妙、奇妙的变化。“精神”,指天地万物的精气、活力,事物运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1]
文化精神是指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贯穿于民族历史全过程的,引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的,具有广泛性、普遍性的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包括思想意识、社会制度、习惯、器物等层面,无不和内在的文化精神相联系。
(二)文化精神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精神是在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是被民族成员熟悉的,而不是莫测高深的玄思妙想。
作为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的文化精神,它本身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文化精神,随着文化的发展演变而发展变化,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它们长期受到尊崇,成为指导人们行动的最好原则,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源泉。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思想精神,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是凝聚在文化现象中,并通过文化现象体现出来的思想基础,指导和推动中国文化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上积淀下来的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道德情操、文学艺术、礼仪制度、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文章
学习目标1.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有较系统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大多数中华民族同胞所接受和认同,成为他们基本的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具有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辐射力,能够影响和激励后世子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至优至强。......
2023-08-30
[36]早熟的农业文明,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与天地自然和睦相处,积淀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和“天人合德”的民族心理,也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上,还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上。天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集中体现,认为人与自然是相统一的整体。再次,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共生,遵循自然法则。......
2023-08-30
中国传统衣饰从具体的功用上看,可以大体上分为头衣、体衣和足衣三个部分。上古头衣各有专名,主要为冠、冕、弁、帻四种。即男子长到20岁时,要举行加冠之礼,同时起别名,意味着从此成年,可以外出谋事做官了。当时,贵族男子戴冠是一种礼仪规定,不戴则视为非礼与不敬。冠的主要作用是把头发束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冕由延、旒、瑱、等部分组成。上衣部分有领、袄、裾、袖、袪、袂之分。清代蟒衣称作“蟒袍”,并正式定为官服。......
2023-08-30
传统医药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特点,其机理与中医基础理论密切相关。许多传统医药武术功法的动作编排和设计,乃至功理和作用的阐述,都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平衡。传统医药武术通过各种保健养生的套路运动,调动体内积极因素,及时调整人体阴阳,使之保持动态平衡。它们具有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故称为“五行”。......
2023-08-30
[29]韦政通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特征:①独创性;②悠久性;③涵摄性;④统一性;⑤保守性;⑥崇尚和平;⑦乡土情谊;⑧有情的宇宙观;⑨家族本位;⑩重德精神。[31]顾伟列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概括为:①人文性;②包容性;③伦理型;④和谐型;⑤务实精神。[33]在梳理总结、借鉴吸收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已有观点的基础上,本书将传统文化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023-08-30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对道德问题的探讨,中心问题就是“成人”之道,亦即理想人格的塑造。所以从先秦时代起,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建构了自己关于“成人”之道的学说。仁义的理想人格是儒家推崇的人生至道的理想。故孟子认为,“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他们把“兼爱”视为道德上最高的善。墨子讲“兼爱”是不分彼此和远近,在原则上是一律平等的。......
2023-08-30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地理气候条件。中国大陆特定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宗法性和专制性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和政治型范式。......
2023-08-30
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相联系,官学和私学共存,产生了选士方面的科举制,这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三)宋辽金元的教育宋代虽然始终处于民族冲突的动荡之中,但该时期的文化却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制度也基本沿袭前代,使之前发达的教育体制更加细致和完善化,标志着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最高峰。......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