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蜕变与新生,并超胜西学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蜕变与新生,并超胜西学

【摘要】:明清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与中国封闭、保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新兴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将进入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他们想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加以“会通”,有一种“超胜”西学的民族自信心。思考与探究1.简述经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明清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与中国封闭、保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新兴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随着封建生产方式的日趋没落,明清统治集团也愈来愈故步自封,他们对内实行文化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排斥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将进入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

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带来欧洲宗教神学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的世界观念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打开了部分中国人士的眼界。在利玛窦的影响下,来华的传教士多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传教之余翻译和撰写了大量西学书籍。

西学的输入,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在文史哲领域也出现了一批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方以智、唐甄、戴震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例如,方以智精通中西科学,他在《物理小识》中用自然科学原理阐明哲学观点,提出“质测(自然科学)即藏通几(哲学)”,即自然科学中也含着哲学,哲学不能离开自然科学。他还指出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尽完备,吸取时要加以鉴别。方以智认为,世界上“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77]。在认识上强调“舍物则理亦无所得矣”[78],还指出事物都是“合二而一”的,从而推进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具有反封建意识的启蒙思潮也开始出现。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对封建专制主义和愚昧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批判宋明理学,注重经世致用;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抨击科举制度,主张创办学校,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他们想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加以“会通”,有一种“超胜”西学的民族自信心

思考与探究

1.简述经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简述“百家争鸣”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3.分析论述中国古代经学、玄学佛学和理学是如何相继出现、融合贯通的。

4.阐述元明清时期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并举例说明。

拓展阅读

1.《中国文化史》,柳诒徵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出版。

2.《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九州出版社2011年出版。

【注释】

[1][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5.

[2][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5.

[3]鲁迅.鲁迅全集[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774.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154.

[5]《淮南子·修务训》。

[6]《通志》。

[7]《说文解字·叙》。

[8]《荀子·解蔽》。

[9]《管子》。

[10]《帝王世纪》。

[11]《拾遗记》。

[12]《淮南子》。

[13]《拾遗记》。

[14]《商君书》。

[15]廉永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2版.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36-38.

[1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4.

[17]《尚书·多方》。

[18]《诗经·商颂》。

[19]《尚书·泰誓》。

[20]《尚书·召诰》。

[21]《尚书·康诰》。

[22]《诗经·大雅·假乐》。

[23]《左传·僖公五年》。

[24]《尚书·洪范》。

[25]《礼记·曲礼》。

[26]王泽民.敬天保民与人本管理[N].甘肃日报,2009-10-08.

[27]《周礼·地官·司徒下》。

[28]《左传·昭公十七年》。

[29]《汉书·艺文志》。

[30]《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31]《汉书·艺文志》。

[32]《论语·颜渊》。

[33]《论语·雍也》。

[34]《论语·颜渊》。

[35]《论语·卫灵公》。

[36]《论语·颜渊》。

[37]《道德经》五十八章。

[38]《道德经》二章。

[39]《庄子·内篇》。

[40]《道德经》三十七章。

[41]《道德经》三章。

[42]《道德经》六十五章。

[43]《道德经》十九章。

[44]《道德经》三章。

[45]《墨子·鲁问》。

[46]《墨子·兼爱中》。

[47]《墨子·非命上》。

[48]张万红,汪沛,张天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1-42.

[49]《史记·秦始皇本纪》。

[50]《史记·秦始皇本纪》。

[51]《汉书·武帝纪》。

[5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92.

[53]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序言.

[54]《宋书·谢灵运传》。

[55]《晋书·卞壶传》。

[56]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442-443.

[57]廉永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2版.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50-51.

[58]干宝《晋纪总论》。

[59]《文心雕龙·论说》。

[60]《晋书·卞壶传》。

[61]《抱朴子·对俗》。

[62]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442-443.

[63]王新婷,金鸣娟.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56.

[6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97-98.

[65][英]威尔斯.世界简史[M].余贝,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189.

[66]郑临川.闻一多论古典文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82.

[67]《东坡题跋·书吴道子画后》。

[68]裴大洋.中国哲学史便览[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338.

[69][宋]黎靖德.朱子语类(24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598.

[70]张万红,汪沛,张天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0-51.

[71]《宋史·选举志一》。

[72]《范文正公集》补编《重建文正书院记》。

[73]《宋史·沈括传》。

[74]沈德潜《辽诗话·序》。

[75](金)刘祁.归潜志[M].崔文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序.

[76]《清世宗实录》四十八卷。

[77]方以智:《物理小识》卷1。

[78]方以智:《物理小识》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