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迅速,民族交流促进多元化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迅速,民族交流促进多元化

【摘要】: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色彩斑斓,迅速发展。此外,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梅文鼎的《古今历法通考》,在科学成就上都达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高峰。考据学派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传承以及向前推进奠定了基石。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了高度成熟期。随着儒学走向衰败,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思想家、科学家们对西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科学技术进行了理性反思,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斐然成绩。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色彩斑斓,迅速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入了大规模的全面的总结期。

在图书典籍方面,明清统治者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进行收集、钩沉、考证和编纂。编纂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大型字典《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

史学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除了官修的《明实录》《清实录》《元史》《明史》等,还有杂史、笔记、地方志、学术史等也都颇有成就。

明清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们创作了一批有关医学、水利农业、天算等的科学巨著。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植物学分类和药物学方面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收录了历代的农业科学技术资料,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种植技术,还介绍了欧洲农田水利技术,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农业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收录了包括纺织、染色、制盐、榨油、造纸、烧瓷、采煤、冶铜、炼铁和制造军火等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是一部享誉海内外的工艺学百科全书。日本将此书视为至宝,并由《天工开物》发展出一门“天工学”。在建筑艺术方面,建造了一大批气势宏伟、精致雅美、规模宏大的标志着明清卓越建筑艺术水平的杰作,例如,北京故宫、圆明园热河行宫和长城等。此外,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梅文鼎的《古今历法通考》,在科学成就上都达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高峰。

文学方面,最辉煌的是小说和戏剧:产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名著;昆曲秦腔以及由徽调改造的京剧都很流行;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在学术文化方面,清朝乾嘉时期,学者们对古代文献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整理和考辨,考据学成为该时期学术的主流,形成了注重考据的学派——乾嘉学派。考据学派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传承以及向前推进奠定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