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统一中国后,凉州文化作为重要的地域文化,汇入了隋唐盛世统一的文化之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继续发生着深刻而重要的影响。这是河西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贸易盛会,无疑反映了凉州商肆的繁华。隋朝时期,凉州城市规模继续发展。从此,《凉州词》以歌曲形式出现在唐代宫廷,并流传至民间,成为当时影响很大的一部套曲,当时也称为《凉州歌》。所有这些,极大地推动了凉州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023-08-07
公元581年,隋文帝灭亡陈国,结束了数百年来社会动乱、四分五裂的局面。公元590年,隋文帝统一南北,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此后,隋朝和唐朝积极经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拓展疆域,形成了国土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了盛世时代。在隋唐时期大一统的环境下,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扩大,同时还继承了魏晋以来汉族的传统文化。可以说,该时期的文化发展充满了兼容并蓄的宏大气派。
(一)隋唐文化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隋唐建立初期,统治者比较开明,社会矛盾趋于缓和,实行开明专制,采取儒、道、佛三教并举的政策。提倡儒学,用儒家的忠孝伦理规范人们的行为,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大力推崇佛、道二教,作为安定社会、净化风气的有力手段。隋唐还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国家机构,确立三省六部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制统治,对之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行科举制度,不以门第而以才学选拔人才,巩固了封建制度,为后世历代所采用。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当时的综合国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该时期中国文化的繁荣,吸引其他国家纷纷派遣使者来华学习,长安成为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中国文化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与此同时,隋唐文化也以博大的胸襟吸纳异域文化,异域的宗教、医学、音乐、舞蹈等涌入中国,丰富了隋唐文化的内容。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高潮。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促进了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该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有:恒星位置变化的发现,以及地球子午线的实测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文化传播史上意义重大;孙思邈的《千金方》为中国医学之经典;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赵州安济桥是现存世界最古老的跨度最长的单孔石拱桥;唐都长安城的对称布局、棋盘格式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唐三彩更是中外驰名的瓷器极品。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谱写了新篇章。[63]
(二)兼容并蓄的宏大气魄
隋唐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根基,以朝气蓬勃的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隋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积极进取、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例如,唐太宗与以魏徵为首的儒生官僚集团,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还积极鼓励文艺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不推行文化偏执主义。唐朝对待文化人也较为宽容,学派之间可以自由争论,诗人作诗也少有忌讳。正如后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所赞誉的,“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
唐代文化的宏大气魄还体现在以博大的胸怀广为吸纳异域文化上。都城长安作为世界性大都市,成为中外文化交汇的中心。隋唐时期,中国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斯里兰卡以及中亚、西亚等国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南亚的佛学、医学、历法、语言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教(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所创)、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景教(基督教的聂斯脱里派)、伊斯兰教等为代表的宗教以及医术、建筑艺术、马球运动等,犹如八面来风,一齐拥入唐帝国。[64]
隋唐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为世人所赞叹,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比较欧洲中世纪与中国盛唐的差异时指出:“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65]
(三)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
隋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空前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沃土。加之外域文化精华的不断注入,成就了隋唐文化的丰硕成果。
诗歌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极致。唐朝是一个全民诗情迸发的国度,全民总动员,社会各阶层诗歌创作热情高涨,出现了“行人南北尽歌谣”,“人来人去唱歌行”的社会风尚。文人创作的诗篇也通俗易懂,可以传诵于市井。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仅清代所编的《全唐诗》中就收入诗作48900余首,诗人2300余位。正如闻一多所言,“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66]
在众多的天才诗人中,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诗歌巨匠,又有杨师道、王勃、杨炯、骆宾王等神童诗人,还有上官昭、李季兰、薛涛、鱼玄机等才思超群的女诗人。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均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隋唐时期的史学也盛况空前,成就非凡。在唐代官修史书制度得以确立,设有专门的史馆,史书编撰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二十四史中有八部是在该时期完成的。史学著作中有了新的创作——《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奠定了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基础。《通典》创立了一种新的史体——政书体,开创了我国政治、经济、礼乐、刑法等典章制度分类专史的先例,推动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中国书法在唐代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该时期的篆、草、行、楷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风格,以楷书的成就最为突出,欧(欧阳询)、虞(虞世南)、颜(颜真卿)、柳(柳公权)四大家将唐楷推至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颜真卿和柳公权被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
另外,唐朝的绘画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初唐的阎文本是著名的人物写实画家,盛唐的吴道子被誉为“百代画圣”。唐代绘画全面发展,山水画、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与人物画争芳斗艳。唐朝的雕塑艺术被广泛应用于石窟、寺观、宫廷、陵墓的雕像以及陶瓷、玉石等工艺品中,均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
在唐代以韩愈、柳宗元为核心开展的古文运动,创造出一种适合于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文体,并迅速流传。唐代的传奇小说、乐舞等都有丰硕的成果。苏东坡曾对隋唐文化繁荣给予高度评价,“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67]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文章
隋朝统一中国后,凉州文化作为重要的地域文化,汇入了隋唐盛世统一的文化之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继续发生着深刻而重要的影响。这是河西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贸易盛会,无疑反映了凉州商肆的繁华。隋朝时期,凉州城市规模继续发展。从此,《凉州词》以歌曲形式出现在唐代宫廷,并流传至民间,成为当时影响很大的一部套曲,当时也称为《凉州歌》。所有这些,极大地推动了凉州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023-08-07
在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是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加之临川文学的两位代表,即曾巩和王安石,形成了“唐宋八大家”。该时期的唐诗逐渐改变了南北朝时期的宫廷之风,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属于唐诗的开创期。李白、杜甫也生活在这一时期。与白居易、元稹等新乐府诗人同期,还出现了韩愈、孟郊、贾岛等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在该时期,唐诗逐渐衰微。......
2023-08-30
2﹒隋唐时期的靺鞨民族早在勿吉时期,慎肃族系便已取得了飞跃性进步。以上七部之地,即隋代靺鞨人活动的主要范围。另外,从目前大量出土的靺鞨时期的金银首饰可知,靺鞨人对财富的认识也更加进步了。当时最南部的白山靺鞨成为高句丽的附属,而最先进强悍的粟末靺鞨则遭到了巨大的失败。于是靺鞨民族开始土崩瓦解,又重新分裂为数十部。第三部分是以突地稽率领的粟末靺鞨为代表的靺鞨诸部。......
2024-06-03
二是这一时期频繁的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僧侣的日常生活和佛事活动。在吐蕃贵族近百年统治中,秦州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这也可能是麦积山沉寂的根本原因。此后,由于吐蕃入侵,麦积山石窟陷入沉寂阶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唐大中年间。在这种有利于佛教发展的局面下,麦积山......
2023-12-05
远古时期之后的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真正的诞生时期。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技术上的成就首推铸铁技术的出现和铁制工具的使用。在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已形成自己成熟而独特的体系和研究风格。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精神比较自由,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特殊时期。......
2023-08-30
宋朝分北、南两宋。宋室南迁,中国文化重心也随之南迁。(二)雅俗文化共生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相呼应,两宋文化在类型和样式上浸润着该时代特有的风貌——雅俗文化共生。两宋时期词高度繁荣,词是该时期文学的标志。因此,市民文化从诞生之日起,便显示出野俗的活力与广阔的普及性。......
2023-08-30
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学发展的基础上,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诗歌、散文、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四)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被称为笔记小说,主要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种。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现今共存30多种,比较著名的有《博物志》,为西晋张华所编,该小说分类记载了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记录人物逸闻逸事的志人小说,著名的有《世说新语》《魏晋世语》等。......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