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上古文化多地域分布

中国传统文化:上古文化多地域分布

【摘要】:若加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内,中国上古文化遗址分布则更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西北、华中等地区。除考古发现外,通过神话传说和民俗学研究也能发现我国上古文化分布广泛。三大部落之间连年征战,最终华夏部落获胜,确立了华夏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文化一经在古代中国大陆上产生,就呈多地域分布状态。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中国文明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是该时期最重要的发明,使人类生活由完全依赖自然赐予,过渡到改造自然进行生产,建立了生产型经济。从此,人类结束了因采集和狩猎而需不断迁徙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以种植植物为主。这是人类征服自然、改善自身生活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文化创造上的巨大进步。

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已经发现了7000多处,它们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又带有区域性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文化群落。这表明,在古代中国大陆,原始文化出现了多地域分布状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著名的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山东、河南)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良渚文化遗址、马家窑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湖北)、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在以燕山为中心的燕辽地区有红山文化遗址等。随着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斗争和融合,各文化之间也出现了融合。

若加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内,中国上古文化遗址分布则更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西北、华中等地区。旧石器时期的人类为生存与大自然斗争。该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了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这是由猿到人转变的关键,也是原始物质文化的开端。语言的产生、火的使用都是该时期伟大的文化创造。北京猿人已能使用和保存火。这些早期的人类活动已经包含有意识性的内容,它们不仅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而且也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始。

考古发现外,通过神话传说和民俗学研究也能发现我国上古文化分布广泛。到国家形成之前,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主要有三大文化部落——华夏部落、东夷部落和苗蛮部落。三大部落之间连年征战,最终华夏部落获胜,确立了华夏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华夏部落在黄河中游地区活动,起初在渭河流域,后来沿黄河两岸向东发展至今山西、河南、河北一带。华夏部落分为两支:一支为姬姓,其首领是黄帝,号轩辕氏;一支为姜姓,其首领是炎帝,号神农氏。传说中黄帝是一个既能发明创造,又能带兵打仗的神。

东夷部落在黄河下游和江淮流域地区活动,开始在山东省的南部,后来向四周扩展,北到今山东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西到今河南省东部,南到安徽省中部,东到大海。夷人以制造弓矢出名,从“夷”的字形看,就表示一个背着弓的人。蚩尤是夷人中的首领,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与黄帝打仗,最终被黄帝打败。

苗蛮部落在江汉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活动,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伏羲和女娲是部落的首领。相传伏羲制作打猎捕鱼的工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三大部落在步入文明前夕,发生了一系列的兼并战争。先是炎、黄两部联合打败蚩尤,完成了炎黄诸部与蚩尤部落的融合。之后,黄帝又打败了炎帝,黄、炎两部融合,黄帝成了华夏部落的代表。之后华夏部落又击溃了苗蛮部落,统一了中国,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地位得以确立,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