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由来及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由来及特征

【摘要】: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的领土上创造出来的让世人瞩目的文化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相继与邻国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等签订边界条约,中国的疆域最终定位。中国文化则是指在此地域范围内所创造的文化。中华民族,是创造中国文化的主体,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中国文化的空间、主体特征如上所述。

“中国文化”是与“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等其他地域文化相对的概念。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国度性),不同的民族、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的领土上创造出来的让世人瞩目的文化总和。

中国,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一个地理概念,其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步扩展演变的过程。上古时,华夏民族(即古代汉族)定居于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相对于定居于周边的夷族——戎、狄、羌、苗、蛮等部族而言),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称为四方。先秦史籍中有所记载,如《诗经·大雅·生民之什》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小雅·六月序》载,“《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庄子·田子方》载,“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均为此义。在夏、商、周等奴隶制国家建国的基础上,秦之后以汉族为主体形成的大一统中央政权,历朝版图时有损益,但基本趋势是不断拓展的。清代疆域“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7],包括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境和俄罗斯的部分领土。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全部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相继与邻国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等签订边界条约,中国的疆域最终定位。中国文化则是指在此地域范围内所创造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创造中国文化的主体,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中华”之名,由来已久。“中”,意为居四方之中;“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元人王元亮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8]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疆域不断扩大,民族共同体的要素——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和共同文化等逐渐完备,中国境内各族间的联系纽带愈益强化。到了近代,中国境内各族在共同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侵略的过程中,更增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整体意识,形成了自觉的民族观念,有了异乎寻常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就成为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称谓。在全世界范围内,“凡遇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观念浮于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9]

任何文化都发生发展于特定的时空,有其特定的创造主体。中国文化的空间、主体特征如上所述。从时间特征看,中国文化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近代文化以及“五四”以后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