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混凝土结构设计-梁平法施工图表示

混凝土结构设计-梁平法施工图表示

【摘要】: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在梁平法施工图中,尚应按2.8节设计绘制原则第5)条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图4-34 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图4-35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示例注:本图四个梁截面系采用传统表示方法绘制,用于对比按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同样内容。

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梁平面布置图,应分别按梁的不同结构层(标准层),将全部梁和其相关联的柱、墙、板一起采用适当比例绘制。在梁平法施工图中,尚应按2.8节设计绘制原则第5)条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对于轴心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可不注)。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见图4-35)。

(1)梁编号 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应符合表4-19的规定。

示例:KL7(5A)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978-7-111-47430-2-Chapter04-148.jpg

图4-34 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

978-7-111-47430-2-Chapter04-149.jpg

图4-35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注:本图四个梁截面系采用传统表示方法绘制,用于对比按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同样内容。实际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时,不需要绘制梁截面配筋图和图4-35中的相应截面号。

4-19 梁编号

978-7-111-47430-2-Chapter04-150.jpg

注:(××A)为一端有悬挑,(××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2)梁集中标注的内容 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

1)梁编号,见表4-19,该项为必注值。

2)梁截面尺寸,该项为必注值。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见图4-36);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b×h1/h2(见图4-37)。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该项为必注值。

978-7-111-47430-2-Chapter04-151.jpg

图4-36 加腋梁截面尺寸注写示意

①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例如,978-7-111-47430-2-Chapter04-152.jpg10@10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978-7-111-47430-2-Chapter04-153.jpg8@100(4)/150(2)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mm,两肢箍。

978-7-111-47430-2-Chapter04-154.jpg

图4-37 悬挑梁不等高截面尺寸注写示意

②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悬挑梁、井字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如,13978-7-111-47430-2-Chapter04-155.jpg10@15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mm,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mm;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mm,四肢箍;18978-7-111-47430-2-Chapter04-156.jpg12@150(4)/200(2)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2mm,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mm;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mm,双肢箍。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该项为必注值。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纵向钢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需将角部纵向钢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例如,2978-7-111-47430-2-Chapter04-157.jpg22用于双肢箍;2978-7-111-47430-2-Chapter04-158.jpg20+(4978-7-111-47430-2-Chapter04-159.jpg12)用于六肢箍,其中2978-7-111-47430-2-Chapter04-160.jpg20为通长筋,4978-7-111-47430-2-Chapter04-161.jpg12为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少数跨不同者,按前述规定处理。

例如,3978-7-111-47430-2-Chapter04-162.jpg22;3978-7-111-47430-2-Chapter04-163.jpg18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978-7-111-47430-2-Chapter04-164.jpg22的通长筋,梁的下部配置3978-7-111-47430-2-Chapter04-165.jpg18的通长筋。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该项为必注值。

①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需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打头,接续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

例如,G4978-7-111-47430-2-Chapter04-166.jpg14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978-7-111-47430-2-Chapter04-167.jpg14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978-7-111-47430-2-Chapter04-168.jpg14。

②当梁侧面需配置受扭纵向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接续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受扭纵向钢筋应满足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要求,且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例如,N6978-7-111-47430-2-Chapter04-169.jpg20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6978-7-111-47430-2-Chapter04-170.jpg20的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3978-7-111-47430-2-Chapter04-171.jpg20。

注: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为llllE(抗震),其锚固长度为lalaE

6)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必注值。梁顶面标高高差,是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对于位于结构夹层的梁,则指相对于结构夹层楼面标高的高差。有高差时,需将其写入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

注:当某梁的顶面高于所在结构层的楼面标高时,其标高高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例如,某结构层的楼面标高为44.950m和48.250m,当某梁的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为(-0.050)时,表明该梁顶面标高分别相对于44.950m和48.250m低0.050m。

(3)梁原位标注的内容规定

1)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①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如,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978-7-111-47430-2-Chapter04-172.jpg25 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978-7-111-47430-2-Chapter04-173.jpg25,下一排纵筋为2978-7-111-47430-2-Chapter04-174.jpg25。

②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例如,梁支座上部四根纵筋,2978-7-111-47430-2-Chapter04-175.jpg25放在角部,2978-7-111-47430-2-Chapter04-176.jpg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978-7-111-47430-2-Chapter04-177.jpg25+2978-7-111-47430-2-Chapter04-178.jpg22。

③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需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见图4-38)。

978-7-111-47430-2-Chapter04-179.jpg

图4-38 大小跨梁的注写示例

设计时应注意:

a)对于支座两边不同配筋值的上部纵筋,宜尽可能选用相同直径(不同根数),使其贯穿支座,避免支座两边不同直径的上部纵筋均在支座内锚固。

b)对于以边柱、角柱为端支座的屋面框架梁,当能够满足配筋截面面积要求时,其梁的上部钢筋应尽可能只配置一层,以避免梁柱纵筋在柱顶处因层数过多、密度过大导致施工不便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2)梁下部纵筋。

①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如,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978-7-111-47430-2-Chapter04-180.jpg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978-7-111-47430-2-Chapter04-181.jpg25,下一排纵筋为4978-7-111-47430-2-Chapter04-182.jpg25,全部伸入支座。

②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如,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978-7-111-47430-2-Chapter04-183.jpg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978-7-111-47430-2-Chapter04-184.jpg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978-7-111-47430-2-Chapter04-185.jpg25,全部伸入支座;梁下部纵筋注写为2978-7-111-47430-2-Chapter04-186.jpg25+3978-7-111-47430-2-Chapter04-187.jpg22(-3)/5978-7-111-47430-2-Chapter04-188.jpg25,表示上排纵筋为2978-7-111-47430-2-Chapter04-189.jpg25+3978-7-111-47430-2-Chapter04-190.jpg22,其中3978-7-111-47430-2-Chapter04-191.jpg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978-7-111-47430-2-Chapter04-192.jpg25,全部伸入支座。

④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按前述规定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的纵筋值时,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3)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如图4-39所示,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面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4)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即梁截面尺寸、箍筋、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纵向钢筋,以及梁顶面标高高差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施工时应按原位标准数值取用。

当在多跨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注明加腋,而该梁某跨的根部却不需要加腋时,则应在该跨原位标注等截面的b×h,以修正集中标注中的加腋信息(图4-40)。

978-7-111-47430-2-Chapter04-193.jpg

图4-39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画法示例

978-7-111-47430-2-Chapter04-194.jpg

图4-40 梁加腋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示例

(4)井字梁标注 井字梁通常由非框架梁构成,并以框架梁为支座(特殊情况下以专门设置的非框架大梁为支座)。在此情况下,为明确区分井字梁与框架梁或作为井字梁支座的其他类型梁,井字梁用单粗虚线表示(当井字梁顶面高出板面时可用单粗实线表示),框架梁或作为井字梁支座的其他梁用双细虚线表示(当梁顶面高出板面时可用双实细线表示)。

(5)其他

1)除前述注写规则外,设计者应注明纵横两个方向梁相交处同一层面钢筋的上下交错关系(指梁上部或下部的同层面交错钢筋何梁在上,何梁在下),以及在该相交处两方向梁箍筋的布置要求。

2)在梁平法施工图中,当局部梁的布置过密时,可将过密区用虚线框出,适当放大比例后再用平面注写方式表示。

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梁平法施工图示例如图4-41所示。

2.截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如图4-42所示。

978-7-111-47430-2-Chapter04-195.jpg

图4-41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978-7-111-47430-2-Chapter04-196.jpg

图4-42 梁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

1)对所有梁按表4-19的规定进行编号,从相同编号的梁中选择一根梁,先将“单边截面号”画在该梁上,再将截面配筋详图画在本图或其他图上。当某梁的顶面标高与结构层的楼面标高不同时,尚应继其梁编号后注写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规定与平面注写方式相同)。

2)在截面配筋详图上注写截面尺寸b×h、上部筋、下部筋、侧面构造筋或受扭筋,以及箍筋的具体数值时,其表达形式与平面注写方式相同。

3)截面注写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

注:在梁平法施工图的平面图中,当局部区域的梁布置过密时,除了采用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外,也可采用前文平面注写方式第(5)条的措施来表达。当表达异形截面梁的尺寸与配筋时,用截面注写方式相对比较方便。

3.钢筋长度规定及其他

详见11G101—1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