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混凝土结构设计:排架结构计算简图

混凝土结构设计:排架结构计算简图

【摘要】:合并后平面排架柱的惯性矩应按合并考虑。图中排架柱的高度由基础顶面算至柱顶,其中,Hu表示上柱高度,Hl表示下柱高度。排架柱的计算轴线均取上、下柱截面的形心线。当柱为变截面柱时,排架柱的计算轴线呈折线形,如图3-33b所示。

1.基本假定

为简化计算,对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采用以下基本假定:

1)柱下端与基础顶面为刚接,不考虑各种荷载引起的基础角变形。

2)柱顶与屋架横梁(屋架或屋面梁)为铰接,只能传递竖向轴力和水平剪力,不能传递弯矩

3)横梁(即屋架或屋面梁)为轴向刚度很大的刚性连杆,排架受力后横梁的轴向变形忽略不计,横梁两侧柱顶水平位移相等。

2.计算单元

要确定排架结构的计算简图,首先需要选择计算单元。如图3-32中的阴影部分所示,除起重机等移动荷载外,阴影部分就是一个排架的负荷范围。对于厂房端部和伸缩缝处的排架,其负荷范围只有中间排架的一半,但为了设计和施工方便,一般也按中间排架设计。

当各列柱距相等时,可在结构平面图上由相邻柱距的中线截出一个典型的区段,作为排架单元,如图3-32a所示。当厂房中有局部抽柱的情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计算单元。当屋盖刚度较大,或设有可靠的下弦纵向水平支撑时,可以选取较宽的计算单元,如图3-32b中阴影部分所示。因此,计算单元内的几榀排架可以合并为一榀排架来进行内力分析。合并后平面排架柱的惯性矩应按合并考虑。例如,A、C轴线的柱应计为两根,即由一根和两个半根合并而成。当同一纵向轴线上的柱截面尺寸相同时,计算简图如图3-32b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求得内力后,应将合并的柱内力再分配到原两根柱内。

978-7-111-47430-2-Chapter03-33.jpg

图3-32 计算单元和计算模型

a)各列柱距相等时 b)有局部抽柱时

3.计算简图

在选择好计算单元后,结合上述基本假定,即可得到横向排架的计算简图,如图3-33所示。图中排架柱的高度由基础顶面算至柱顶,其中,Hu表示上柱高度(从牛腿顶面至柱顶),Hl表示下柱高度(从基础顶面至牛腿顶面)。排架柱的计算轴线均取上、下柱截面的形心线。当柱为变截面柱时,排架柱的计算轴线呈折线形,如图3-33b所示。为简化计算,通常将折线用变截面的形式来表示,跨度以厂房的轴线为准,如图3-33c所示,此时需在柱的变截面处增加一个力矩M,其值等于上柱传下的竖向力乘以上、下柱截面形心线间的距离e。柱的截面抗弯刚度由预先拟定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

978-7-111-47430-2-Chapter03-34.jpg

图3-33 横向排架的计算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