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2.3.5双向板支承梁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2.3.5双向板支承梁设计

【摘要】:对于等跨或近似等跨的连续支承梁,可先将支承梁的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再利用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梁的计算表格来计算梁的内力。图2-47 双向板传给支承梁的荷载图2-48 三角形及梯形荷载转换为等效均布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求出支座弯矩后,再根据求得的支座弯矩和每跨的实际荷载分布,由各跨平衡条件计算出跨中弯矩和支座剪力。

1.支承梁上的荷载

确定双向板传给支承梁的荷载时,可根据荷载传递路线最短原则,按如下方法近似确定,即从每一区格的四角作45°线,将整块板分为4块,每块小板上的荷载就近传至邻近的支承梁上。因此,双向板传给短跨支承梁上的荷载为三角形分布,传给长跨支承梁上的荷载为梯形分布(见图2-47),图中q′取值为:边梁q′=ql01/2;中间梁q′=ql01。此外,尚需考虑梁自重(均匀分布)和直接作用在梁上的荷载。

2.按弹性理论计算

支承梁的内力可按弹性理论或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调幅法计算。

对于等跨或近似等跨(跨度相差不超过10%)的连续支承梁,可先将支承梁的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参见附录D),再利用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梁的计算表格来计算梁的内力(弯矩剪力)。

图2-48a、b分别示出了三角形分布荷载和梯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的计算公式,它们是根据支座处弯矩相等的条件求出的。

978-7-111-47430-2-Chapter02-102.jpg

图2-47 双向板传给支承梁的荷载

978-7-111-47430-2-Chapter02-103.jpg

图2-48 三角形及梯形荷载转换为等效均布荷载

按等效均布荷载求出支座弯矩后(此时仍需考虑各跨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再根据求得的支座弯矩和每跨的实际荷载分布(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由各跨平衡条件计算出跨中弯矩和支座剪力。

3.按调幅法计算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支承梁的内力时,可在弹性理论求得的支座弯矩基础上,按调幅法确定支座弯矩(调幅不超过25%),再按实际荷载分布计算跨中弯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