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板厚远小于板短边尺寸的1/30,且板的挠度远小于板厚时,双向板可按弹性薄板理论计算。对于跨内截面弯矩值,尚应考虑双向弯曲对两个方向板带弯矩值的相互影响。图2-40 连续双向板的计算图式......
2023-08-30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塑性铰线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塑性铰线与塑性铰的概念是相仿的。塑性铰出现在杆系结构中,而板式结构则形成塑性铰线。两者都是因受拉钢筋屈服所致。
一般将裂缝出现在板底的称为正塑性铰线;裂缝出现在板面的称为负塑性铰线。用塑性铰线法计算双向板分两个步骤:首先假定板的破坏机构,即由一些塑性铰线把板分割成由若干个刚性板所构成的破坏机构;然后利用虚功原理,建立荷载与作用在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出各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以此作为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进行配筋设计。
从理论上讲,塑性铰线法得到的是一个上限解,即板的承载力将小于等于该解。实际上由于穹隆作用等有利因素,试验结果得到的板的破坏荷载都超过按塑性铰线算得的值。
1.塑性铰线法的基本假定
1)沿塑性铰线单位长度上的弯矩为常数,等于相应板配筋的极限弯矩。
2)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个刚性板块和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忽略各刚性板块的弹性变形和塑性铰线上的剪切变形及扭转变形,即整块板仅考虑塑性铰线上的弯曲转动变形。
2.破坏机构的确定
确定板的破坏机构,就是要确定塑性铰线的位置。判别塑性铰线的位置可以依据以下四个原则进行:
1)对称结构具有对称的塑性铰线分布,如图2-41a中的四边简支正方形板,在两个方向都对称,因而塑性铰线也应该在两个方向对称。
图2-41 板的破坏机构
2)正弯矩部位出现正塑性铰线,如图2-41b中的实线所示,负塑性铰线则出现在负弯矩区域,如图2-41b中四边固支板的支座边(虚线)所示。
3)塑性铰线应满足转动要求,每一条塑性铰线都是两相邻刚性板块的公共边界,应能随两相邻板块一起转动,因而塑性铰线必须通过相邻板块转动轴的交点,在图2-41b中,板块Ⅰ和Ⅱ、Ⅱ和Ⅲ、Ⅲ和Ⅳ,以及Ⅳ和Ⅰ的转动轴交点分别在四角,因而塑性铰线1、2、3、4需通过这些点,塑性铰线5与长向支承边(即板块Ⅰ和Ⅲ的转动轴)平行,意味着它们在无穷远处相交。
4)塑性铰线的数量应使整块板成为一个几何可变体系。
有时,破坏机构不止一个,这时需要研究各种破坏机构,求出最小的承载力。当不同的破坏机构可以用若干变量来描述时,可通过承载力对变量求导数的方法得到最小承载力。
3.基本原理
根据虚功原理,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内力所做的内功。设任一条塑性铰线的长度为l,单位长度塑性铰线承受的弯矩为m,塑性铰线的转角为θ。
由于除塑性铰线上的塑性转动变形外,其余变形均略去不计,因而内功U等于各条塑性铰线上的弯矩矢量与转角矢量相乘的总和,即
U=∑lm·θ (2-45)
式中∑是指对各条塑性铰线求和。
外力所做的功W等于微元ds上的外力大小与该处竖向位移乘积的积分,设板内各点的竖向位移为w、各点的荷载集度为p,则外功为
W=∬wpds (2-46)
对于均布荷载,各点的荷载集度相同,p可以提到积分号的外面,而∬wds是板发生位移后倒角锥体体积,用V表示,可利用几何关系求得。于是式(2-46)可写成
W=pV (2-47)
虚功方程可表示为 ∑lm·θ=pV (2-48)
从上式可以得到极限荷载与弯矩的关系。
4.塑性铰线法的基本方程
楼盖中最常见的是四边支承矩形板。现以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固定支承的双向板为例,采用塑性铰线法分析双向板的极限承载力。
图2-42 四边固定板的破坏机构
设双向板沿短向(l01)和沿长向(l02)承受正弯矩及负弯矩的配筋均匀配置于板底和板面。根据前面的介绍,可以确定板的破坏机构,如图2-42所示。共有5条正塑性铰线(图中1、2)和4条负塑性铰线(图中3、4、5、6)。这些塑性铰线将板划分为4个板块。短跨(l01)方向跨中总极限承载力(即总极限弯矩)用M1u表示,两支座的总极限承载力用M1′u和M″1u表示;长跨(l02)方向跨中总极限承载力用M2u表示,两支座的总极限承载力用M2′u和M″2u表示。于是单位长度正塑性铰线的受弯承载力(极限弯矩)为
m1u=M1u/l02,m2u=M2u/l01
单位长度负塑性铰线的受弯承载力(极限弯矩)为
m1′u=M1′u/l02,m″1u=M″1u/l02,m2′u=M2′u/l01,m″2u=M″2u/l01
为了简化,近似取斜向塑性铰线与板边的夹角为45°。设图中e、f发生单位竖向位移,则各条塑性铰线的转角分量及铰线在x、y方向的投影长度为(共4条)
塑性铰线1θ1x=θ1y=2/l01,l1x=l1y=l01/2
塑性铰线2θ2x=4/l01,θ2y=0,l2x=l02-l01,l2y=0
塑性铰线3、4
θ3x=θ4x=2/l01,θ3y=θ4y=0,l3x=l4x=l02,l3y=l4y=0
塑性铰线5、6
θ5x=θ6x=0,θ5y=θ6y=2/l01,l5x=l6x=0,l5y=l6y=l01
于是,内功
极限均布荷载pu的外功
最后由虚功方程,得到
式(2-49)就是四边固定支承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计算的基本公式,它表明了双向板上的总极限弯矩与板面极限均布荷载pu的关系。
如四边支承板为四边简支时,由于支座处塑性铰线弯矩值为零,根据式(2-49)可以得到四边简支双向板总极限弯矩与极限均布荷载pu的关系
5.双向板的塑性设计
(1)单区格双向板计算 双向板设计,通常是已知板面均布荷载设计值p=g+q和跨度l01及l02,要求板的弯矩设计值和配筋。利用式(2-49)设计时,pu用均布荷载设计值p代替,各条塑性铰线的总极限弯矩用相应的弯矩设计值代替。但一个方程无法同时确定多个变量,为此需要补充条件。根据弹性分析结果和控制弯矩调幅不宜过大的原则,可先按以下公式选定弯矩设计值之间的比值:
令
式中 m1、m2——板跨内截面沿l01及l02方向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
m1′、m″1及m2′、m2″——板支座截面沿l01及l02方向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于是,式(2-49)可用n、α、β和m1表示,即
M1u=m1l02=nm1l01 (2-53)
M2u=m2l01=αm1l01 (2-54)
M1′u=M″1u=m1′l02=nβm1l01 (2-55)
M2′u=M2″u=m2′l01=αβm1l01 (2-56)
以上各式代入式(2-49),即得
m1求得后,其他弯矩设计值均可依据式(2-51)、式(2-52)确定,利用下列公式即可求得钢筋面积
m1=As1fyγsh01 (2-58)
m2=As2fyγsh02 (2-59)
m1′=m″1=As′1fyγsh0′1=A″s1fyγsh0″1 (2-60)
m2′=m2″=As′2fyγsh0′2=A″s2fyγsh0″2 (2-61)
式中 As1、As2及γsh01、γsh02——板跨内截面沿l01及l02方向单位板宽内的
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及其内力偶臂;
As′1、A″s1、As′2、A″s2及γsh0′1、γsh0″1、γsh0′2、γsh0″2——板支座截面沿l01及l02方向单位板宽内的
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及其内力偶臂。
需要注意的是,式(2-57)是在跨中和支座配筋均匀配置于板底和板面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显然过于浪费。为了合理利用钢筋,参考弹性理论的内力分析结果,通常将两个方向的跨中正弯矩钢筋在距支座l01/4处弯起50%,弯起钢筋可以承担部分支座负弯矩(见图2-43)。这样在距支座l01/4以内的正塑性铰线上单位板宽的极限弯矩值分别为m1/2和m2/2,故此时两个方向的跨中总极限弯矩分别为
支座上的负弯矩钢筋仍沿全长布置,即各负塑性铰线上的总极限弯矩不变。将式(2-55)、式(2-56)、式(2-62)、式(2-63)代入式(2-49),即得
式(2-64)是四边固定双向板在距支座l01/4处将跨中钢筋弯起一半时m1的计算公式。
以上方法是针对四边固定双向板的塑性设计,对于其他边界条件的双向板,可将简支支座的弯矩值取为零,按同样方法可以求出相应板的内力和配筋。
(2)双向板的其他破坏形式 若双向板的跨内钢筋弯起过早或弯起数量过多,可能将使余下的钢筋不能承受该处的正弯矩,以致使该处的钢筋比跨内钢筋先达到屈服而出现塑性铰线,形成图2-43所示的“倒锥台形”破坏机构,并导致双向板极限荷载的降低。验算表明,如跨内钢筋在距支座l01/4处弯起一半,当取n=l02/l01,α=m2/m1=(l01/l02)2,β=1.5~2.5时,将不会形成这种破坏机构。
当双向板支座负弯矩钢筋截断过早时,在没有负弯矩钢筋的区域可能形成图2-44所示的“局部倒锥形”破坏机构,将使双向板的极限荷载降低。验算表明,当支座负弯钢筋在距支座边l01/4处切断时,只要调幅后的支座负弯矩取值适当,即β取值不过大,则会防止形成这种破坏机构。但β取值亦不宜过小,否则将导致板的混凝土裂缝开展过大,因此设计时,β值可在1.5~2.5之间选用。
图2-43 双向板配筋及“倒锥台形”破坏形式
图2-44 双向板“局部倒锥形”破坏形式
对于多区格连续双向板,当永久荷载为满布而活荷载较大且按棋盘式间隔布置时,也可能产生图2-45所示的破坏机构。有活荷载的区格板出现正弯矩塑性铰线而发生“倒锥形”破坏;而没有活荷载的区格板,由于支座负弯矩钢筋在某处过早切断,致使该处钢筋截面突然减小,余下的钢筋不能承受该处负弯矩,因而出现负弯矩塑性铰线,发生“正锥台形”破坏。当双向板采用一般配筋形式,即支座负弯矩钢筋在距支座边l01/4处切断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破坏形式;但当活荷载较大时,为防止发生这种破坏情况,应验算支座负弯矩钢筋切断点的位置。
(3)多区格连续双向板计算 在计算连续双向板时,内区格板可按四边固定的单区格板进行计算,边区格或角区格板可按外边界的实际支承情况的单区格板进行计算。计算时,首先从中间区格板开始,将中间区格板计算得出的各支座弯矩值,作为计算相邻区格板支座的已知弯矩值。这样,依次由内向外直至外区格板可一一求解。设计时,需要注意边区格和角区格的极限弯矩的表达。
图2-45 多区格连续双向板的破坏模式
1)三边连续、一长边简支。此时简支边的支座弯矩为零,其余支座弯矩和长跨跨中弯矩不变,仍然按式(2-55)、式(2-56)和式(2-63)计算,而短跨因简支边不需要弯起部分跨中钢筋,故跨中弯矩为
2)三边连续、一短边简支。此时简支边的支座弯矩为零,其余支座弯矩和短跨跨中弯矩不变,仍然按式(2-55)、式(2-56)和式(2-62)计算,而长跨因简支边不需要弯起部分跨中钢筋,故跨中弯矩为
3)两相邻边连续、另两相邻边简支。此时,两个方向的跨中弯矩分别取1)、2)两种情况的弯矩值。
有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文章
当板厚远小于板短边尺寸的1/30,且板的挠度远小于板厚时,双向板可按弹性薄板理论计算。对于跨内截面弯矩值,尚应考虑双向弯曲对两个方向板带弯矩值的相互影响。图2-40 连续双向板的计算图式......
2023-08-30
这种不一致现象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受弯塑性变形引起的,称为塑性内力重分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会影响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程度。......
2023-08-30
弹塑性分析方法是以钢筋混凝土的实际力学性能为依据,引入相应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可准确地分析结构受力全过程中的荷载效应,详尽地描述结构受力破坏各个阶段的内力、变形和裂缝发展,适用于任意形式及受力复杂的结构分析。但由于这种分析方法比较复杂,计算工作量大,且各种非线性本构关系尚不够完善和统一,故其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主要应用于重大结构工程如核电站等的结构分析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分析。......
2023-08-30
设计资料:楼面活荷载qk=6kN/m2,板自重加上面层、粉刷层等,恒荷载gk=3.06kN/m2;采用C20混凝土,板中钢筋采用HPB300级钢筋。试进行板的设计。表2-13 按塑性理论设计的截面配筋图2-50 按塑性铰线法设计时板的配筋图注:图中未标明的墙边板面钢筋均为6@320,伸出墙边500mm;板厚100mm。......
2023-08-30
对于等跨或近似等跨的连续支承梁,可先将支承梁的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再利用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梁的计算表格来计算梁的内力。图2-47 双向板传给支承梁的荷载图2-48 三角形及梯形荷载转换为等效均布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求出支座弯矩后,再根据求得的支座弯矩和每跨的实际荷载分布,由各跨平衡条件计算出跨中弯矩和支座剪力。......
2023-08-30
在等截面的连续梁板结构中,若结构各截面配筋相同,即结构的Mu相同,则结构截面内力最大者,即为结构的控制截面。由等截面多跨连续梁板结构分析与设计可知:梁、板的各支座截面及各跨的跨中截面为结构的控制截面。图2-12为五跨连续梁单跨布置活荷载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现以承受均布线荷载的五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包络图来说明。......
2023-08-30
弹性分析方法是最基本和最成熟的结构分析方法,也是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和特例。它假定结构材料为理想的弹性体,可用于任何形式的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效应的分析。按照所分析结构构件的体形不同,可分为杆系结构(一维)、板结构(二维)和实体结构(三维)。非杆系的二维或三维结构可采用弹性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或试验方法求解。......
2023-08-30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更能符合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并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果。为保证超静定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完全实现,应对塑性铰的转动幅度予以控制,同时应使塑性铰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为此应采用塑性较好的混凝土和钢筋,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相应的要求。为防止梁板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裂缝开展宽度过大,应控制塑性铰处弯矩的调整幅度不超过25%。......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