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pH值与碱度、营养配比以及毒物含量等。上向流厌氧污泥床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厌氧反应器,其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容积负荷率NV确定反应器的容积。......
2023-08-30
1.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原理
(1)污水生物脱氮原理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为氨氮(氨化);由自养型的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NO3-和NO2-(硝化);再由反硝化菌将NO2-和NO3-还原转化为N3-(反硝化)。
1)氨化反应: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称氨化作用。氨化是有机物通过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和对尿素的水解转化为氨。
2)硝化反应:氨态氮在好氧条件下进一步被氧化,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被氧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为硝酸盐。
3)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缺氧条件,在反硝化菌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
(2)污水生物除磷原理磷通常是以磷酸盐(H2PO4-、HPO24-、PO34-)、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等形式存在于废水中。有一类特殊的细菌———磷细菌,可以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外部摄取磷,并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贮存在细胞体内,如果从系统中排出这种高磷污泥,以达到除磷的效果。
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利用废水中的BOD5或体内贮存的聚β-羟基丁酸的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来摄取废水中的磷,一部分磷被用来合成ATP,另外绝大部分的磷则被合成为聚磷酸盐而贮存在细胞体内。
在厌氧条件下,除磷菌能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而产生ATP,并利用ATP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摄入细胞内,以聚β-羟基丁酸等有机颗粒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内,同时还将分解聚磷酸盐所产生的磷酸排出体外。一般在好氧条件下所摄取的磷比在厌氧条件下所释放的磷多,废水生物除磷工艺是利用除磷菌这一过程,将多余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而达到除磷的目的。
2.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设计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规定,进入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污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脱氮时,污水中的5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宜大于4。
除磷时,污水中的5日生化需氧量与总磷之比宜大于17。
同时脱氮、除磷时,宜同时满足前两项的要求。
好氧区(池)剩余总碱度宜大于70mg/L(以CaCO3计),当进水碱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增加碱度的措施。
(1)缺氧/好氧脱氮工艺设计当仅需脱氮时,宜采用缺氧/好氧法(ANO法)。
1)生物反应池的容积按式(2-3-7)计算时,反应池中缺氧区(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为0.5~3h。
2)生物反应池的容积采用硝化、反硝化动力学计算时,按下列规定计算。
缺氧区(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Kde(T)=Kde(20)1.08(T-20) (2-3-9.2)
式中,Vn为缺氧区(池)容积(m3);Q为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m3/d);X为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Nk为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te为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mg/L);ΔXv为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MLVSS)/d];Kde为脱氮速率[kg(NO3-N)/(kg(MLSS)·d)],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20℃时的Kde值可采用0.03~0.06[kg(NO3-N)/(kg(MLSS)·d)],并按式(2-3-9.2)进行温度修正;Kde(T)、Kde(20)分别为T℃和20℃时的脱氮速率;T为设计温度(℃);Yt为污泥总产率系数[kg(MLSS)/kg(BOD5)],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系统有初次沉淀池时取0.3,无初次沉淀池时取0.6~1.0;y为MLSS中MLVSS所占比例;S0为生物反应池进水5日生化需氧量(mg/L);Se为生物反应池进出水5日生化需氧量(mg/L)。
好氧区(池)容积,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式中,V0为好氧区(池)容积(m3);θco为好氧区(池)设计污泥泥龄(d);F为安全系数,为1.5~3.0;μ为硝化细菌比生长速率(d-1);Na为生物反应池中氨氮浓度(mg/L);Kn为硝化作用中氮的半速率常数(mg/L);T为设计温度(℃);0.47为15℃时,硝化细菌最大比生长速率(d-1)。
混合液回流量可按式(2-3-9.7)计算
式中,QRi为混合液回流量(m3/d),混合液回流比不宜大于400%;QR为回流污泥量(m3/d);Nke为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t为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mg/L)。
3)缺氧/好氧法(ANO法)生物脱氮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2-3-4的规定取值。
表2-3-4 缺氧/好氧法(ANO法)生物脱氮的主要设计参数
(2)厌氧/好氧除磷工艺设计当仅需除磷时,宜采用厌氧/好氧法(APO法)。
1)生物反应池的容积,按式(2-3-7)计算时,反应池中厌氧区(池)和好氧区(池)之比宜为1∶3~1∶2。
2)生物反应池中厌氧区(池)的容积,可按式(2-3-10)计算
式中,VP为厌氧区(池)容积(m3);tP为厌氧区(池)停留时间(h),宜为1~2h;Q为设计污水流量(m3/d)。
3)厌氧/好氧法(APO法)生物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2-3-5的规定取值。
表2-3-5 厌氧/好氧法(AP O法)生物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
4)采用生物除磷处理污水时,剩余污泥宜采用机械浓缩。
5)生物除磷的剩余污泥,采用厌氧消化处理时,输送厌氧消化污泥或污泥脱水滤液的管道应有除垢措施;对含磷高的液体宜先除磷再返回污水处理系统。
(3)厌氧、缺氧、好氧除磷脱氮工艺设计当需要同时脱氮除磷时,宜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又称为A2/O法)。
1)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宜按式(2-3-7)、式(2-3-9)和式(2-3-10)的规定计算。
2)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又称A2/O法)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2-3-6的规定取值。
表2-3-6 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又称A2/O法)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
3)根据需要,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又称为A2O法)的工艺流程中,可改变进水和回流污泥的布置形式,调整为前置缺氧区(池)或串联增加缺氧区(池)和好氧区(池)等变形工艺。
有关2014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考点精析及强化训练的文章
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pH值与碱度、营养配比以及毒物含量等。上向流厌氧污泥床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厌氧反应器,其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容积负荷率NV确定反应器的容积。......
2023-08-30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宜经沉淀处理。生物膜法的处理构筑物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等条件采取防冻、防臭和灭蝇等措施。滤料上的生物膜,不断脱落更新,脱落的生物膜经处理水流出,因此,生物滤池后也应设沉淀池。......
2023-08-30
水的软化目的是降低水的硬度。经石灰处理后,水的剩余碳酸盐硬度可降低0.25~0.5mmol/L,剩余碱度约0.8~1.2mmol/L,硅化合物可去除30%~35%,有机物可去除25%,铁残留量约0.1mg/L。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用于水的软化或脱碱软化,阴、阳离子配合一起则用于水的除盐。离子交换的软化方法目前常用的有Na离子交换法、H离子交换法和H-Na离子交换法等。......
2023-08-30
图2-3-2为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活性污泥处理法中常用MLVSS间接表示活性污泥中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含量。真菌的细胞构造较为复杂,而且种类繁多,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关的真菌是微小的腐生或寄生的丝状菌。但丝状菌的异常增殖是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诱因之一。根据原生动物的种类能够判断处理水质的优劣,因此将原生动物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
2023-08-30
如图5-22所示,进水也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原水进入H型离子交换器,其出水直接与另一部分原水混合,经H型离子交换器后出水的酸度和原水中的碱度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所产生的CO2由除碳器去除,再经Na离子交换器,除去未经H型离子交换器的另一部分原水的硬度,其出水即为除硬脱碱了的软化水。......
2023-06-19
离子渗氮又称为辉光离子渗氮或等离子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现象,将含氮气体介质电离进行渗氮的工艺。目前在世界各国,离子渗氮已获得广泛应用并在不断发展。离子渗氮实际上是在正常辉光放电区与异常辉光放电区间的过渡区进行的。......
2023-06-24
出布袋的烟气经加热器加热至所需相应温度,在相应温度窗口内,用还原剂NH3 将烟气中的NOx 还原为N2 和H2O,反应原理:1.1.3 脱硝工艺比较由表2 可知,对于改造项目,受场地限制以及原引风机压损限制,同时,考虑改造费用,SNCR 较为适用。......
2023-11-17
除油工艺是钢铁表面处理的重要一环,对保证漆膜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带有油污的金属表面上进行涂装会使涂层产生发花、起泡等弊病。表5-1常用水剂清洗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水剂清洗液的清洗力主要取决于清洗剂。表5-2常用有机溶剂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有机溶剂除油有下列几种方法:浸洗法将工件浸泡在有机溶剂中并加以搅拌,油脂被溶解并带走不溶解的污物。......
2023-0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