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3.4条规定,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规范附录B规定确定。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5条规定,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7条规定,输水管(渠)道隆起点上通气设施,当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宜间隔1000mm左右设置一处。......
2023-08-30
1.选A。解析:参考《给水工程》(第四版)23.1节,冷却水有直流式、密闭循环式和敞开循环式3种系统,题目为循环冷却水系统,则一定不是直流式,故C选项错误。按照循环供水系统中的循环水是否与空气直接接触,冷却塔分为湿式(敞开式)、干式(密闭式)和干湿式(混合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湿式冷却塔。密闭式循环冷却水一般只用于小水量或者缺水地区。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故A选项正确。
2.选D。解析:根据《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03)中第2.1.2条,当环境对冷却塔的噪声有限制时,宜采取的措施有4项,即机械通风冷却塔应选用低噪声型的风机设备;应改善配水和集水系统,降低淋水噪声;冷却塔周围宜设置消声设施;冷却塔的位置应远离对噪声敏感的区域。因此选D。
3.选B。解析:《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03)中第2.1.12条规定计算冷却塔的各月月平均冷却水温时,应采用近期连续不少于5年的相应各月的月平均气象条件。因此选B。
4.选D。解析:《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03)中第2.1.14条规定冷却塔的水量损失应根据蒸发、风吹和排污各项损失水量来确定。
5.选C。解析:参考《给水工程》(第四版)23.1节,冷却构筑物形式可分为水面冷却池、喷水冷却池和冷却塔。湿式冷却塔和干式冷却塔是冷却塔的两种类型。
6.选A。解析:参考《给水工程》(第四版)23.2.3节,淋水填料的作用是将配水系统溅落的水滴,经多次溅散成微细小水滴或水膜,增大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延长接触时间,从而保证空气和水的良好热、质交换作用。B选项错误,因为填料会增大空气阻力。C选项错误,因为冷却塔进水分布均匀是通过布水系统来实现的。D选项错误,因为淋水填料不是为了分离热湿空气水分。
7.选C。解析:根据《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03)中第2.1.32条,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冷却塔,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的防冻措施中第1款为,在冷却塔的进风口上缘沿塔内壁宜设置向塔内下方喷射热水的喷水管,喷射热水的总量宜为进塔总水量的20%~40%。
8.选择C。解析:参考《给水工程》(第四版)24.1.1节,水在冷却塔内淋洒过程中所引起的CO2的散失,加重了水中CaCO3的沉淀,因此会引起循环水结垢加快。与此同时,水中O2的增加,又会助长水的腐蚀性。
9.选A。解析:参考《给水工程》(第四版)24.2节,为了达到循环冷却水所要求的水质指标,必须对腐蚀、沉积物和微生物三者的危害进行控制。故选A。
10.选D。解析: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一般由冷却水用水设备(如换热器、制冷机、注塑机等)、冷却塔、集水设施(集水池或塔盘)、循环水泵、循环水处理装置(旁滤、加药装置等)、补充水管和循环水管组成。因此选D。
11.选A。解析:《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03)中第3.1.1条规定,当循环水量较小、工艺对冷却水温要求不严格,且场地开阔、环境允许时可采用喷水池;在大风、多沙地区不宜采用喷水池。
12.选D。解析:冷却数代表冷却任务的大小,它与水冷却前后的水温、冷却水量与风量及气象条件有关。冷却塔特性系数反映了冷却塔的特性,它与填料特性、冷却水量与风量等因素有关。
13.选B。解析:在逆流式湿式冷却塔中,水向下流动,空气向上流动。
14.选A。解析:《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第4.0.4条第3款,间冷开式系统旁流水处理的旁滤水量宜为循环水量的1%~5%。
15.选A。解析:《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中第3.10.3条第1款规定,冷却塔应布置在建筑物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第2款规定,冷却塔不应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排放口附近,不宜布置在高大建筑物之间的狭长地带上。因此A选项错误。
16.选C。解析:参考《给水工程》(第四版)第24.2.3节,杀灭循环冷却水中细菌的化学处理药剂可以分为氧化型杀菌剂、非氧化型杀菌剂及表面活性剂等。氧化型杀菌剂主要有液氯、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等,但是氯在冷却塔中易于损失,不能起到持续的杀菌作用,而且氧化剂还能增加腐蚀。硫酸铜和五氯酚钠属于非氧化型杀菌剂,尤其是五氯酚钠使用广泛,季铵盐属于表面活性剂杀菌剂,具有渗透性质,常常和其他杀菌剂同时使用。
17.选C。解析:参考《给水工程》(第四版)第24.1.1节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可知,循环冷却水中的沉积物包括结垢、污垢和黏垢。尘埃悬浮物仅是污垢的一种。
18.选D。解析:《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中第3.10.5条第1款规定,冷却塔宜单排布置,则A选项正确;第2款规定,单侧进风塔的进风面宜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双侧进风塔的进风面宜平行夏季主导风向,则B、C选项正确;第3款规定,冷却塔通道净距不宜小于1.0m,所以D选项不符合。
19.选A。解析:根据《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03)第2.1.28条第1款,集水池的深度一般不大于2.0m,即可知道A选项错误;第2款规定集水池应有溢流、排空及排泥措施;第3款规定池壁超高不小于0.3m;第4款规定出水口应设拦污设施。所以B、C、D3个选项均符合要求。
20.选B。解析:参见《给水工程》(第四版)第23.5节冷却塔的设计与计算,用内插法确定系数,已知冷却幅宽Δt=5℃,冷却塔的蒸发损失率Pe=KΔt(%)=0.144×5×100%=0.72%,有除水器的机械通风冷却塔风吹损失率Pw=0.1%,已知浓缩倍数N=4,则冷却塔排污率
,排污水量为10000×0.14%m3/h=14m3/h。
有关2014年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考点精析及强化训练的文章
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3.4条规定,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规范附录B规定确定。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5条规定,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解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第7.4.7条规定,输水管(渠)道隆起点上通气设施,当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宜间隔1000mm左右设置一处。......
2023-08-30
排水管渠断面尺寸应按远期规划的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设计,按现状水量复核,并考虑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2)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协调。6)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并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8)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2023-08-30
解析:题目中说明了钙硬度大于碳酸盐硬度,所以没有Mg2等,此时的碳酸盐硬度包括Ca2、CaCO3,其中石灰Ca2与CaCO3是不反应的,所以石灰软化只能去除Ca2,故A项正确。石灰和重碳酸盐Ca2反应时生成的CO2由Ca2本身去除,不需要除CO2器,故B项错误。石灰与非碳酸盐反应时,相当于一个钙离子置换一个镁离子,含盐量不会增加,故D项错误。据此选择A项和D项。......
2023-08-30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可分3个步骤进行:设计前期工作、初步扩大设计、施工图设计。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具体包括:1)确定污水处理厂厂址及用地面积。2)根据污水处理流程进行单体构筑物设计计算、工程造价计算。4)污水处理厂污泥工艺设计计算。污水处理程度应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的污水排放水质标准确定。污水处理厂应安排充分的绿化地带。......
2023-08-30
A.大用户集中流量越大,比流量越小B.居住人口密度越高,比流量越大C.广场、公园等无建筑区域大小与比流量无关D.住宅区按相关设计规范确定的卫生器具设置标准越高,比流量越大答案:C。......
2023-08-30
同时,D项为常识,也应为正确选项。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5.2.21条规定,检查井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宜为1~2m,井底宜设0.5~1.0m深的沉砂坑,故可认为B项不正确。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5.2.15条规定,渗渠中管渠的断面尺寸,内径或短边长度不小于600mm,管底最小坡度大于或等于0.2%,故C项正确。考虑备用井至少为上述水量的10%。......
2023-08-30
A.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B.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输水管渠的漏失水量C.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输水管渠的漏失水量+净水厂自用水量D.平均日平均时供水量+输水管渠的漏失水量+净水厂自用水量2.当管网无调节构筑物时,清水输水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按( )用水条件下,确定由净水厂负担的供水量计算。......
2023-08-30
相关推荐